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自然灾难频发与劳动市场特征变迁的背景下,本文基于2010-2018年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成本粘性“效率观”的视角,研究自然灾难冲击如何影响民营企业的劳动力成本调整。本文发现:在调整成本与管理层预期影响下,灾难冲击显著提高了民营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其中“数量”粘性提高更为显著,而“薪酬”粘性不显著,即相较于裁员,在遭遇灾难冲击时,企业会偏向调整员工薪酬。另外,本文发现劳动保护程度越高,灾难冲击下劳动力成本粘性越高,但企业、政府、市场的积极应对能缓解这一影响。拓展研究发现:不同的灾难类型对民营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存在差异性影响;且灾难冲击主要提高了民营企业生产人员的劳动力成本粘性。本文不仅是从企业决策视角对灾难冲击经济后果的重要补充,也丰富了中国制度背景下企业劳动成本调整的文献。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同时出现了“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问题,表面上看似矛盾的两者,实际上却反映出我国劳动市场并非是简单的表面的就业矛盾,而是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全国范围出现的“用工荒”现象进行分析,发现现阶段的“用工荒”呈现新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从供需两方面并结合经济因素、制度因素、人口因素对“用工荒”的产生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乔国龙  曹兵 《经济视角》2012,(3):114-116
近几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同时出现了“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问题,表面上看似矛盾的两者,实际上却反映出我国劳动市场并非是简单的表面的就业矛盾,而是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全国范围出现的“用工荒”现象进行分析,发现现阶段的“用工荒”呈现新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从供需两方面并结合经济因素、制度因素、人口因素对“用工荒”的产生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工业机器人是实现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随着在各行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各界对于其经济后果的密切关注。本文基于工业机器人应用产生的人工替代和就业创造效应,并结合我国劳动力供给和产业结构现状,探究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微观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降低了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机制检验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降低了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劳动力的依赖,企业在业绩下降时裁撤了更多低教育水平冗余劳动力资源,通过减少员工数量而非降低员工薪酬待遇的方式调整劳动力成本。此外,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于劳动力成本粘性的降低作用在劳动力被替代可行性较高、劳动力调整成本较低、民营企业、行业竞争程度较高以及客户集中度较低时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为“机器人换人”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提供了来自中国的直接证据,也为如何规避“机器人换人”的潜在风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水电建筑市场日趋萎缩,为保证工程项目中标,以低价取胜、以缩短工期取胜已经被众多施工企业所采用,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建筑市场劳动力市场价格较高,技术工人供不应求,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用工荒的问题,施工材料价格不断增长,机械台时费不断增加,给施工项目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为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除了以加快施工进度来减少施工成本外,成本控制工作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水电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论述,体现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主要性,施工项目开工前,施工企业必须根据工程的各项施工环境策划成本管理,以成本管理工作带动、指导其他管理,从而使施工项目良好的运行。  相似文献   

6.
从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加强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以及中国目前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从劳动力资源“招-养-育-留”等诸环节入手,尝试提出了加强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面对西部地区劳动力素质低下,就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本通过就业成本-收益比较分析,提出了增加劳动力就业成本是获得高质量劳动力的前提,也是改善就业结构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大陆桥视野》2012,(5):85-85
中电联近日在“2012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上指出,预计2015年全国煤炭需求量将达到43亿吨左右,比2010年增加约9.7亿吨,年均增长52%。 有关专家认为,以上数据表明“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炭供应存在一定缺口,价格将稳中有升。上述判断主要是基于煤炭供应成本逐步增加,煤炭资源市场化,开发利用中的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外部化,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煤炭资源税提高等原因。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带来企业用工成本的增加,使得21世纪初爆发的企业"用工荒"现象愈演愈烈。"用工荒"现象反映了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深刻变化,是对我国传统发展方式的挑战,同时也是重要的发展契机,成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农民工职业培训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毅 《发展研究》2006,(7):90-9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福建省成了外商和港台客商的投资热点,成了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对劳动力的需求在数量上逐年增加、质量上逐步提升。“用工荒”和“技工荒”成了福建省经济发展的瓶颈。同时,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人口的增加,福建省农村富余劳动力逐年增多。由于劳动技能的限制,农民转移就业难成了阻碍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是解决企业“用工难”和农民“就业难”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察增加地区教育投入对企业劳动力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教育投入与企业劳动力成本显著负相关,该影响主要存在于福利性货币薪酬、拥有适龄子女和学历较高的职工、国有企业、养老保障水平较低与户籍限制宽松的地区。进一步分析显示,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是上述影响的主要机制,且人工成本的下降有助于缓解企业的“脱实向虚”问题。研究表明,增加地区教育投入在缓解劳动力成本压力方面具有正外部性。  相似文献   

12.
当前,企业成本管理中普遍存在着成本意识淡化,成本管理弱化,成本行为软化现象,致使成本失控日益严重,成本水平居高不下,严重制约着企业效益的提高,影响企业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在“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这几个基本问题上没有作好具体的分工。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中小企业面临的突出矛盾之一是"用工荒"。经济下行挤压了中小企业生存空间,使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用工荒"与劳动力闲置并存;结构性短缺导致劳动力市场走向买方市场;企业过分追求效益最大化,轻视员工权益保障。"用工荒"成因是劳动力供需的质量失衡。"用工荒"标志着中国廉价的农民工时代正在结束,倒逼中小企业加速转型升级、提高员工薪酬福利,亟须积极探索中小企业用工新模式,实现企业用工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后危机时代民营企业“用工荒”现象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当前新一轮"用工荒"的现状、特征,及其原因,并判断中国是否迎来劳动力供给的"刘易斯转折点"。通过对浙江省345家民营企业、11家人才市场问卷调查,经分析发现:29.7%民营企业面临"用工荒",员工缺口比率为28.5%,小企业"用工荒"现象尤为严重;"用工荒"的实质是"技工荒",初级技工和中级技工最为紧缺;劳动力流动相对收益减少是导致"用工荒"的根本原因,中国正迎来了劳动力供给的刘易斯转折点;要解决"用工荒"问题,民营企业需要提高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地方政府需要营造良好的就业和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15.
童稀 《经贸实践》2008,(6):18-18
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从创办之初的整整10多年时间,一直以租用厂房经营,历经了种种坎坷,2003年又历经义乌严重“缺水”、“断电”之痛,一度严重影响了公司正常生产和发展。吸管行业是一个微利行业:一根吸管平均售价在8厘至8.5厘钱之间,其中原料成本占50%,劳动力成本占20%,设备折旧等费用占15%以上,纯利润仅10%。也就是说,一根吸管的毛利仅有8至8.5毫钱。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保持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廉价劳动力无疑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的确,凭借廉价劳动力或者说低廉的工资成本,中国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及对外贸易方面有了飞速发展,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同样,凭借低廉的工资成本,中国的资本积累不断加速,经济得以持续增长。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廉价劳动力其实是把双刃剑,它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全国用工形势愈演愈烈,从季节性向常态化发展,从劳务输入地向劳务输出地扩散,从技工荒向技工、普工同荒演变,而且出现了农民工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年轻劳动力用工荒与40-50岁中年劳动力就业难并存、生产一线蓝领用工荒与白领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些宏观经济相关数据和多种迹象均表明我国劳动力成本正在上升,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成本竞争力正在受到挑战.本文主要侧重于从我国制造业工资性成本来讨论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交易成本理论,是构建诚信系的经济学基础。失信成本过低纵容“坏孩子”。如果有100%的利润,就有人会冒杀头的危险。只有当“失信成本”远大于“守信成本”时,诚信体系的构建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20.
《广东经济》2010,(7):59-59
劳动力成本、地理环境等优势趋弱后,珠三角出口制造业升级转型的需求更加迫切。近年来,不仅是市场力量,政府“调控之手”也在不断参与其中,如推出了“双转移”战略、贯彻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等等,现在看来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