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产业区域结构状况,关系到地区旅游经济优势的发挥和总体协调发展;根据浙江省旅游产业区域结构具有旅游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区域旅游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旅游设施的空间分布不均等现状特点,提出了建设旅游中心地体系带动区域旅游发展、创新品牌建设提升旅游产品对游客的吸引力、创新区域旅游合作增强区域合力和影响力等优化浙江省旅游产业区域结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山西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产业发展情况,提出缩小区域差异、提升旅游资源开发水平、运用现代化推广技术等发展意见解决山西省乡村旅游业发展道路上的问题。[方法]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山西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各级指标权重进行确定,对其旅游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策略进行研究。[结果]山西乡村环境舒适得分最高,自然资源是开发乡村旅游的优势。乡村旅游可进入性得分为0. 81,可进入状况良好。山西乡村权重为0. 534,乡村性特点不突出。山西乡村旅游资源的设施因子得分较高,乡村旅游景点设施配备比较齐全,开发空间和潜力较大。外围吸引物权重最低,可利用自然风景资源、农业资源互补的组合优势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评价结果总分为6. 25,这表明指标权重得到调研对象的一致认可。[结论]山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综合特征前3位的权重顺序为乡村性乡村资源可进入性。山西省在乡村旅游业的经营与发展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乡村旅游区域差异明显、旅游资源开发层次较浅、乡村旅游地缺乏知名度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山西省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旅游经济,是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或农民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各种形式从事旅游资源开发,为旅游者提供各种旅游项目、旅游设施、旅游商品和旅游服务,并获取一定经济收入的社会经济活动。积极发展农村旅游经济是振兴农村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黑龙江省能否发展农村旅游经济,如何规划和发展农村旅游经济、应采取哪些对策和措施等问题,都亟待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立足于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结合其特色进行资源分类并对乡村旅游资源做出评价,以期为河南省开展"旅游扶贫"工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合理规划、定位提供借鉴及参考。[方法]依据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形态、特征、功能、用途,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采用国标分级标准,构建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等级分类体系;选取目前对于乡村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采用最多的层次分析法(AHP)对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做出评价。[结果](1)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可分为5个主类、19个亚类以及55个基本类,该分类体系较为全面地概括了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功能及类型;(2)资源开发价值是评价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的最重要指标,其次是资源经济价值;(3)乡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乡村设施完善度成为评价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指标,这主要与河南省乡村旅游业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忽视长期资源环境效益,只注重资源开发、不注重配套设施完善有关。[结论]河南省在发展自身乡村旅游产业时,注重自身丰厚资源的利用、合理开发传统村落资源、加强乡村居民环保意识培养和乡村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旅游产业对云南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柱作用。分析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发现,云南省旅游产业总体呈上升趋势,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但是仍然存在旅游产业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产业人才匮乏以及文创产品缺乏新意等问题。提出了完善旅游产业相关配套设施、加强旅游产业人才建设、打造有新意的文创产品等建议,以促进云南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结构与资源合理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区域经济结构是制约区域资源合理开发的关键因素 区域经济结构是以区域范围的物质环境为依托,以产业科学布局和资源合理配置为基础,以生产力不断发展为目的而形成的区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业、各行业之间的构造或比例关系。区域经济结构的水平,区域经济结构中各部门、各行业,各产业的协调状况和关联程度,直接制约着区域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资源的合理开发结构与资源保护状况。一般说来,区域经济结构作用于资源开发具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7.
贵州毕节试验区高山杜鹃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发展主题,保护资源和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发展高山杜鹃产业,构建"花卉产业、旅游、生态建设"三位一体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为我国西南山区生态现代化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以旅游资源概况为切入点,分析黑龙江省嘉荫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指出目前嘉荫县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如已经开发出了极具地域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旅游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上升;旅游业的产业化进程加快等。同时从产业定位、旅游产品品种、资金引入及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论述了这一县域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为进一步提升其旅游竞争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以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休闲农业旅游是对农业资源和特色农产品中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部分进行深入挖掘,达到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历史文化和游客参与体验等多方面高度融合的表现形式,是产业融合的新型业态。山西农谷作为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研发高地,其战略重点任务之一是建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有效推进休闲农业旅游是建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的有效路径之一。以山西农谷为研究对象,有效挖掘特色农产品和农业资源旅游开发价值,构建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内容和策略,对推进山西农谷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浙南山区属于浙江经济欠发达区域。交通不便,资源短缺是其发展短板,却使得该区域保留了独特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是其摆脱经济欠发达现状的重要途径。在分析欠发达山区旅游共性影响因素的前提下,以庆元县贤良镇旅游开发为案例,探讨浙南欠发达山区旅游产业发展途径。以期对庆元贤良镇旅游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并为浙江省欠发达山区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文化创意视角下山东乡村旅游优化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已被纳入国家促进"三农"发展的大战略,正在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且发展迅速。山东历史悠久,乡村旅游资源数量多且分布广泛,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近几年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文章以文化创意视角思考乡村旅游的开发,主要研究目的是为山东省乡村旅游优化升级提供新的思路。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有助于乡村文化资源挖掘与保护,而且为乡村旅游优化升级开辟一条新路径。[方法]运用文献分析、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山东各地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资源以及特色文化进行分析。[结果]山东省乡村旅游开发存在重建设而对传统文化挖掘不够深入、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单一、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低以及乡村旅游产品缺乏创意等问题。[结论]山东乡村旅游应采用创意农业、创意民俗文化、乡村度假、民宿等开发模式,其创意开发的路径主要有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乡村旅游产品的形象塑造及宣传、区域资源的整合与合作、完善乡村旅游产业链等。  相似文献   

12.
在划分攀枝花市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阶段的基础上,采用产业结构高度指标分析该市1965—2016年2222的产业结构演化特征,并用生产活动梯度指数对行政区划稳定以来1994—2016年区域发展的地域分异演化进行探析。结果表明,攀枝花市1965—2016年期间经历了矿产资源开发、资源多元开发和资源综合利用3个阶段。其产业结构高度在3个阶段呈加速上升趋势,其产业结构具有较强的资源型特征。1994—2016年攀枝花市各县区之间生产活动梯度指数极差明显减小,城乡生产活动梯度指数差异在2004年前迅速缩小而后期缩小减缓,资源开发和产业转型是影响生产活动梯度指数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未来攀枝花市应通过资源开发多元化、资源产业创新和强化区域协作等途径推进区域发展的协同演进。  相似文献   

13.
地质遗迹景观旅游开发的动力由内部驱动力、外部推动力和支持力组成.内部驱动力表现为资源禀赋状况、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外部推动力表现为旅游业的竞争压力、市场驱动力和政府调控力;支持力为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设施的完善和生态系统的支撑体系.通过分析系统内部各种作用力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关系、功能以及外部相关系统的影响和反馈,对驱动新疆地质遗迹旅游开发的力量结构体系及其运行规律进行研究,构建新疆地质遗迹景观旅游开发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4.
全域旅游是旅游资源富集、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化地区的一种发展新方式。全域旅游需要区域内部有高密度的多样景观,协调统一的区域主题以及适中的区域尺度。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洪雅县利用优越的区域内在条件,将生态农业、田园风光与乡村旅游相融,将森工、水能开发、食品加工与旅游联动,将道教文化与养生旅游、本土文化与民俗旅游相结合,将环境保护和生态养生旅游相统一,形成一系列以旅游为核心的产业关联雏形。依托域外大景区整体提升县域旅游形象,实行点、轴、面串联推进景观的全域统筹,突出绿色主题的差异化发展,促进旅游全域协同发展,并探索出全域旅游的产业关联与地域统筹协作模式。实践表明:这类区域全域旅游可以采用因地制宜的政府主导、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关联、差异化发展的地域协同、地域文化挖掘与人文景观营造的特色提升等策略。针对该县全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今后应采取更新观念与强化政府主导,以产业链间的横向关联推动产业聚变,以分层次/类别统筹开发促进全域协同,坚持生态优先和强化环境保护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薛宏伟 《农业经济》2013,(11):44-45
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产业是促进现代化农业与区域旅游产业相融合,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针对传统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模式存在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对社区可持续发展的促进力不足,旅游产业消费与环境承载力不适应,旅游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从动力机制挖掘、消费者市场开发及旅游产品开发等角度提出社区支持农业型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开发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西藏旅游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进入程度低下、基础设施滞后、景区经营管理混乱、带动能力不足、旅游产业人才奇缺以及生态系统脆弱都是制约西藏旅游业发展的障碍,因此,旅游产业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形成全新的资源开发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实现统一决策、统一规划、统一营理和统一监督.重点实施"四个区域,四个主题"的战略布局,并通过实施科学规划、改善基础设施、依靠营销与创新、加强产业合作、建设人才队伍和维护生态平衡等措施,促进旅游业真正成为西藏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7.
南岳衡山雾凇冰雪旅游开发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冬季丰富多奇的雪景、雾淞、雨淞等景观是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加上区位、交通、市场、旅游服务设施等优势;开发雾淞冰雪旅游必须实施政府主导战略,深度开发冰雪旅游资源,丰富冰雪旅游活动内容,提升产品文化品位,把衡山冬季雾淞冰雪旅游推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旅游收入的稳定增长,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的经济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文章立足于武陵山片区区域主要旅游资源发展现状与分类,分别应用"三三六"评价法和模糊综合法对该区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但发展并不均衡,旅游资源及产品同质性大、重复开发较多,同质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多于合作。该文针对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加强人文旅游资源竞争力的深度开发、提升自然旅游资源合力的整体开发、改善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系统外部环境和利用"旅游扶贫"促进武陵山片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对策措施,以期对该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艳 《山西农经》2023,(1):171-173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旅游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同样面临着转型问题。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云南省发掘本土资源优势,积极培育乡村旅游产业,有力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但是,云南省乡村旅游产业也存在乡村旅游资源保护意识不足、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乡村旅游资源同质化问题严重和政府监管薄弱等问题,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方式亟待改变。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加大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深度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内涵、统筹推进乡村旅游景区建设、加强政府监管、加强区域间联动和转变旅游资源营销思维等具体措施,探究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以期促进云南省乡村旅游产业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湖北省鄂东红色地区为例,构建了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评价模型,以薄刀锋旅游区、天台山旅游区、龙凤山生态园区、东坡赤壁景区、大别山风景区和黄梅现代农业园区作为鄂东红色地区为代表区域,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性评价。其次通过乡村旅游地区资源评价模型的构建对鄂东红色地区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黄梅现代农业园区在鄂东红色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方面排名最高,大别山风景区最低。最后针对湖北省乡村旅游资源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为湖北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