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白是我国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为人豪迈洒脱,狂放不羁。他壮志报国,却一生流离;他纵情于酒,却因酒而逝。酒是李白一生中的不可或缺,它激发了诗人的创作,抒发了诗人的情怀,掩饰着诗人落寞。李白因酒而名,因诗而名,是痛饮狂歌的有着赤子心性的"谪仙人"。  相似文献   

2.
杜甫是与李白同时代的诗人.他以优秀的现实主义诗作和沉郁顿挫、骨力道劲、气势宏阔的诗风.被称作盛唐时期的“诗史”。他本人也被誉为“诗圣”,与李白一起成为中国诗坛上两座并峙的高峰。杜甫年轻时在山东度过了一段快意时光,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泰山诗.并在泰山一带与李白、高适等人郊游,结下了深厚友谊,传为文坛佳话。  相似文献   

3.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唐代开元、天宝年间诗坛上的煌煌巨星。他的光芒一直辉耀着古代诗坛。被誉为“诗仙”。他以天纵之才,谱出雄奇瑰丽、豪壮奔放的诗篇,反映着盛唐的时代精神。天宝初堆,他来到泰山,留下了他在那一特殊时期的心路历程,成为泰山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佳作。  相似文献   

4.
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也是最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领域.不仅具有自然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并以其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谭书琼 《魅力中国》2010,(29):245-245,243
李白是我国盛唐时代思想文化所哺育出来的时代骄子,是我国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奇思纵横,气势恢弘,豪放飘逸,既感情奔放,似江河奔腾,又自然清新,如云卷风清。他的诗任情率真,发自至情,有写得纵放恣肆,挥洒自如,呈现出一种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自由美。  相似文献   

6.
金钰 《魅力中国》2014,(27):55-56
自古诗人都喜吟咏月与酒。但像太白那样执着、彻底地热爱月与酒的却不多。综观李白一生,酒﹑月及其相关的诗几乎囊括了其创作全部。“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似乎清楚太白的绣口中蕴含着怎样的天地,也懂得太白对月与酒寄予着怎样的深情。在太白心中,月与酒不仅是天上的光芒、口中的芳香,更是生命中永恒的陪伴。通过对月与酒的反复吟咏,太白的内在心象得到完整、完美的诠释与展现。而酒豪、月柔也使其笔中饱含侠气与仙气,将他的诗情幻化成盛唐里最美好的模样。太白寄情素月流光,写意诗酒年华,把那段只属于他的不羁传奇铸就成时光的宝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文学理论中作家艺术风格的形成为理论基础,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影响伟大诗人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形成的因素。即皇族后裔优越感形成他任性、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地域文化环境使他同时接受儒、佛、道思想又丰富了他的创作源泉及想象与联想能力;游历山川的所见所闻又丰富了他的创作素材,激发了他的浪漫情怀,也形成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政治理想的破灭又使他由现实转向仙界来寻找精神的寄托;盛唐思想又造就了他豪迈奔放的激情。最后由影响李白艺术风格形成的因素也试图推论出:影响一般作家艺术风格形成的因素,以便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8.
诗人李白留给世界的诗歌,让世人注目,而这些作品无不凝聚着诗人的才气与智慧,李白在诗歌创作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究其根源,沿着历史的踪迹去寻觅,认为李白成就的获得与李白有着汉人与波斯人血统有极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写月写得最多的是李白,在他现存的千余首诗中,就有430多首提到了月亮;写月写得最好的也还是李白,他笔下的明月为盛唐诗坛增添了无尽的光彩。月在李白笔下被构建成了广泛而多样的意象,这些意象,有儿童般的天真;有气盛之年的豪情;有耄耋老人的沧桑;又甚至显示了一种朴素温馨、近乎女性的柔情。仔细研读李白的咏月诗,粗略地把他笔下丰富的月亮内容抽象地概括为自然、情爱、边塞、时间四种意象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李白作品中的游仙梦,认为游仙是李白反抗世俗迫扼的一种经常性方式,借梦陈情、求仙访道构成李白游仙奇梦的主题.梦为极幻,梦境与仙境实乃一脉相承.理想、现实间矛盾冲突与历史文化积淀促进梦幻的产生.李白游仙梦,为诗人提供了精神"补偿".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诗人内心难以明言的潜愿,是诗人悲剧人生的展示.  相似文献   

11.
巴蜀文化对李白浪漫主义诗风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分析认为,李白的诗歌,其最大的特色就是浪漫主义.巴蜀文化是我国重要的区域文化,其中尤以神秘、神圣、智慧、浪漫、和谐五大特色文化属性最具代表性.李白生长在四川,盛唐巴蜀地区这一大的社会文化环境对李白的诗歌影响巨大,分析其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与巴蜀文化的关系,无疑会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掌握李白的诗歌.  相似文献   

12.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李白的创作风格可概括为憎爱分明,气势豪迈,思想奔放,飘逸洒脱。  相似文献   

13.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的这首《侠客行》写于盛唐时期,全国经济日益发达,城市商业繁荣,与西域来往频繁,北地的燕赵遗风传到长安,关陇一带的风气更是融胡汉于一体。文武不殊途,唐代的少年多喜剑任侠,而李白自己也说,纵死犹闻侠骨香。重然诺,尚意气的任侠之气一直流传至今,未曾改变。  相似文献   

14.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诗人李白感叹的“蜀道难”,在四川西北与甘肃、陕西接壤的山区依然存在,目前这里连接外界的铁路线只有1958年全线交付运营的宝成铁路。  相似文献   

15.
李白陇上诗     
王会绍 《发展》2013,(4):51-51
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与陇右有着不解之缘。李白生于西域碎叶,五岁时,时局混乱,其父带着一家人离开此地。李白随父亲在马背上走过天山南麓的沙碛石砾、绿洲火山,蜿蜒向南,进了玉门关。入关后放马河西走廊,越过金城郡  相似文献   

16.
王其英 《发展》2010,(7):34-36
李益(748~829年)字君虞,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他是一位诗名早著而又长寿的诗人,在唐代宗大历(766~779年)、唐德宗贞元(785~805年)时期众多的诗人中,他对中晚唐的影响最大,也最能体现大历诗歌风格上的两重性——既有盛唐的余韵也有中唐的先声。  相似文献   

17.
赵文华 《新西部(上)》2009,(7):114-114,99
本文分析了唐朝杰出的诗人李白的布衣情结,气骨高举,为民鸣不平、说真话、深切反映百姓的愿望,表达平民政治的理想.李白具有出身于布衣阶级意识中最鲜明的活力,一种要求平等自由的平民情结与解放情操,就成为李白的骄傲和信念.李白既生在唐代,继承了前代思想中民主的成分,结合着当代的精神风貌,就形成为一个布衣的平等自由的斗争信念,也就代表了那个时代中解放的情操与高涨的民主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8.
张文典 《魅力中国》2010,(32):252-252
《蜀道难》是伟大的诗人李白的代表作,诗人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精神描绘了蜀道的艰险情状。李白作《蜀遭难》一方面劝告友人蜀道艰险“不如早还家”另一方面寄托了功业难成、仕途艰险之意。李白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其夸张的诗歌语言,描绘了不同凡响的山川风貌,抒发了诗人强烈、激动的情感,诗意奇情恣肆,笔力雄奇飞动,产生了动人心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吴秋梅  张洪 《重庆与世界》2013,(10):58-60,70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的散文虽不如他的诗歌成就斐然,但却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质:体现出盛唐散文由骈入散、骈散相间的过渡色彩,以诗意入文境,题材的多样和体式的创新,以及以佛语入文等,在盛唐散文史上独放异彩。  相似文献   

20.
吴玉婷 《魅力中国》2014,(21):103-103
李白诗中动物意象种类繁多、异彩纷呈,从空中飞禽到地上走兽到海里鲸鲵,巨如鲲鹏,微如蝼蚁。虫鱼鸟兽被纳入李白诗歌的表现领域,其中鸿、鹤、凤凰、大鹏、豺狼虎豹、马、猿、龙、鹿等是诗中的重要意象,这些意象蕴含着诗人的主观情感,也是诗人性格、理想、精神世界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