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保军 《劳动月刊》2012,(12):14-16
他们既是堂兄弟,也同是亿万富豪,因事业冲突,两人点燃了攀比之火。为了争面子,他们先是拼命“烧钱”;钱拼不过了,堂哥便决定和堂弟“拼妻”,他有意破坏堂弟的婚姻,想用这顶“绿帽子”狠狠地羞辱他;当矛盾到达顶点时,他们两人“拼命”了……  相似文献   

2.
刘岩  曲琳 《潮商》2011,(5):52-54
他和“国美电器”的黄光裕一样,十几岁就从家乡出来闯世界,但他控制的渠道数量远远多于“国美电器”;他卖的是单价极低的文具,但年营业额近20亿元,成为这个领域当之无愧的“一哥”;他手下只有60人的渠道运营团队,  相似文献   

3.
帮忙,是指解他人之难,帮他人所需。然而笔者发现农村中有些村官的“帮忙”却令人忧虑。为了搞好群众关系,有的村干部竟然如此“帮忙”:谁家孩子结婚年龄不够,他就替人帮忙领取结婚证;谁家有人因偷鸡摸狗、窃取钱物被派出所拘留,他就帮忙说情,请求放人;谁家因偷税漏税受处罚,他就帮忙讲情,使其少缴甚至不缴罚款;谁家因赌博被抓获,他就帮忙通融关系……这样的村干部在一些人心目中似乎“地位很高,很受人尊重”,甚至还被视为“好干部”。作为农村干部,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做好事,办实事,为百姓帮忙…  相似文献   

4.
宋清华 《英才》2009,(2):86-87
谢国忠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学者。 在网络上,你会发现网友对他爱憎分明:支持他的人将他视为经济学大师,每每为他准确预言中国乃至全球经济而倾倒;反对他的人对“Andy”这样一个英文名字无法忍受,甚至以“卖国贼”相攻击。  相似文献   

5.
《东方企业家》2005,(3):110-112
他曾经是在差生班读书的“坏学生“;他把《与妻诀别书》的作者林觉民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他因为连续点名批评几家在国内颇有规模的知名企业,在媒体间掀起了一场“郎旋风”:他是第一个在国内积极提倡“辩方举证”和“集体诉讼”的人;他一直认为只有保护好中小股民利益,才能够藏富于民,国家才能强大,才能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6.
身在职场,我们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或许,她是一个挑拨离间的“小人”,喜欢背地里嚼人舌根;或许,他是一个翻脸无情的高手,擅长“恩将仇报”;亦或许,他是一个满腹雄才大略的智者,一山却难藏二虎……在职场上,面对这样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各式各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7.
古籍探险家     
他是大连旧物市场里著名的“凯子”, 有人叫他——560(他的奔驰车车牌号)。 他开私塾班,教孩子们读经诵诗; 他用繁体字写招牌,接待任何带着旧书来找他的人; 他还收藏了大量的老照片、老证照, 想办一个“寻人启事”的展览,为这些物件找到主人。 他生活的乐趣都在那些古书上, 他说自己死后要把所有的书都捐给下一个会珍视它们的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张仲景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在国内外医学界享有崇高声誉,日本、朝鲜等国人民称他为医学“先师”,祖国人民则称之为“医圣”。有“医门之仲景,儒门之孔子也”之说法。他刻苦钻研,敏而好学的探索精神;“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求实精神;坚信真理,敢于与迷信斗争的批判精神;敢于怀疑,开拓创新的精神;注重实践,潜心冶学的精神至今还被人称道和赞誉,值得后人学习。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是非观,每个人也都不愿意违背自己的是非观去做事。但是,实际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多少人在做一件事情前会认真地问一个“为什么”、“这件事对不对”、“该不该去做”;单位里偶尔碰上一个特别“较真”的人,同事还可能觉得这个人很可笑,领导则可能把他当“刺头”,甚至让他坐“冷板凳”。大部分人不愿意“问是非”可能主要有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10.
叶培德小传     
最近,首钢一名普通废钢验收工的名字,传遍了十里钢城。他就是今年已经58岁的首钢特钢公司技术供应处职工──叶培德。面对首钢党委授予他“首钢精神文明建设标兵”称号,荣记一等功,叶培德的反映似乎很平淡,然而熟悉他的人却都说“好人必有好报”,他们如数家珍般地讲出有关他的一个又一个故事。有着41年工龄,35年党龄的叶培德,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较真儿”的人他干的工作,在某些人眼里是梦寐以求的“肥差”,可他的生活却是让人难以想象的清贫;他缺钱,但对别人主动送上门的钱斥之以鼻。“昧心的钱一分都不能拿,拿了睡觉都…  相似文献   

11.
外界看得惯也好,看不惯也罢,最好都不要去干扰任正非,更不要干预他。他不想“庸俗”,就让他清高;他不想混迹政策圈,就让他自由生活在华为的“小圈子”中。不管什么状态,华为都是中国的,是中国和中国人的骄傲。  相似文献   

12.
邓羊格 《中外管理》2001,(11):10-14
对于一位充满争议的企业家,想去“全面地”描述、评价,本身就是不现实,也是无价值的。不妨追求“片面的深刻”,不妨追求“学其所长”。潘石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关于他的事,关于他的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与其劳心脸红去考据一个事实,不如抛开个人,看看他的思想有无火花,有无借鉴。毕竟,个人,是只属于他自己的;而思想,才是大家可以分享的。毕竟,行为,只能去判断;而头脑,才可以有启发。  相似文献   

13.
张小平  梁海松 《英才》2004,(7):63-63
在中关村里,来自香港的张旋龙算得上一个“异数”:在成堆的博士、硕士中,只有他一个人是高中凭;大家都道貌岸然、一派正经,只有他一个人弓着身一脸嬉笑地叫你“靓仔”……  相似文献   

14.
作为江西商界璀璨的明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当大多数国人还在做着赚钱成为“万元户”的“中国梦”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个亿万富翁,其个人资产在那个年代就已经达到了3000万美元。而如今,与他同时代致富的富翁们要么早已退出“一线”,要么已经风光不再,逐渐淡出公众视线的时候,他依然作为江西的传奇富商被人津津乐道。
  他就是张果喜,一个仅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人,却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小行星命名荣誉的企业家;一个靠1400元下海的人,却多次跻身《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一个凭借“雕虫小技”的木匠,却完成了从雕刻艺术到雕刻人生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扁鹊的医术     
《中外企业文化》2007,(11):I0016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昵?”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事前不知道他能铲除病因,所以名气无法传出去;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发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止于我的家乡;而我自己治病,是治病于病情最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会在人的脑袋上、肚子里动大手术,就以为我的医术高明,所以名气响彻全国!”  相似文献   

16.
李娜 《活力》2010,(2):I0005-I0005
他,千余场倾力授课,深获数十万热情听众和企业的推崇;他,被业界誉为“中国十大杰出培训师”、“中国首席总裁策略顾问”、“中国企业管理网总顾问”、“中国执行力系统导入第一人”他,就是鹰睿国际教育机构总裁——张天耀老师!  相似文献   

17.
张嘉芬 《经营者》2005,(1):78-81
不管你喜不喜欢,观众都可以在电影里看见一个经营着自己理想的周星驰;他爱吃,所以拍《食神》;他喜欢看足球,所以拍《少林足球》;他热爱中国功夫,所以拍《功夫》。他的电影总是在述说小人物力争上游的故事,告诉观众“人如果没有理想,那就变成咸鱼了”。  相似文献   

18.
扁鹊的医术     
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百姓由于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于病情初起时。百姓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我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相似文献   

19.
“王者劳于求人,佚于得贤”,春秋霸主齐桓公披沙拣金,万里挑一,终于觅得贤相管仲,从此诸事交与管仲处理。大凡有人向他请示工作,他一概回道“去同仲父说”,自己乐得轻松自在。管仲病重,齐桓公一下没了主意,急忙跟他谈起接班人的问题。齐桓公说:“易牙烹其子以适寡人之口,是爱寡人胜于爱子”;“竖刁自宫以事寡人,是爱寡人胜于爱身”;“开方父母死不奔丧,是爱寡人胜于父母”。应当说,易牙、竖刁、开方三人奉献给桓公的“礼物”是极其昂贵的,可谓“忠心耿耿”,自然成了接班人的首要人选。然而,管仲却不这么认为,他评价易牙…  相似文献   

20.
李祚 《人力资源》2006,(4S):19-19
在中国古代,没有“人才测评”一词,但人们早就认识到了知人,用人的意义。孔子提出了最早的人才评价原则。他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就是说,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要观察他的行为,要“视其所从,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