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018年上半年,境内美元资金池规模保持稳定,境内外汇掉期市场交投活跃,价格主要跟随货币政策边际变化及人民币流动性状况波动,较为充分地发挥了外汇掉期作为本外币负债转换工具的纽带作用;伴随着人民币汇率起伏,人民币外汇期权市场交投活跃,波动率呈现出上涨后回落的态势,反映出市场对于汇率走势和波动的预期。  相似文献   

2.
2019年人民币外汇掉期曲线形态变动非常之大,大方向上保持震荡上行,中美利差的变化是核心影响因素;而人民币期权波动率走势主要受中美贸易战影响,期限结构扁平化。展望2020年,由于中美利差有望震荡走低,但波幅及方向性将明显减弱,掉期市场可能会陷入窄幅盘整;随着中美贸易争端缓解,人民币期权波动率或于上半年底部震荡、下半年上扬。  相似文献   

3.
<正>2023年人民币外汇掉期市场整体呈宽幅波动、震荡下行的走势,全年期权隐含波动率虽经历数轮反复,但各期限波动率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展望2024年,中美利差有望收敛,美元兑人民币掉期曲线将呈陡峭变化;人民币期权短期限波动率或跟随汇率的波动有所反复,长期限波动率或逐步走高。  相似文献   

4.
虽然2021年人民币外汇即期市场波动大幅缩小,但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还是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跨月美元资金成为影响美元对人民币掉期点最重要的因素,隐含波动率相对实际波动率的溢价在上升,期权波动率期限曲线走陡。展望2022年,随着美联储开启加息进程,人民币对美元掉期点有望下行,期权波动率可能从低位反弹。  相似文献   

5.
2022年上半年,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结束了去年的平稳态势。外汇掉期走出单边行情,一年期价格波幅达到2000点,主要原因是美联储在持续通胀压力之下快速收紧货币政策,而国内受外围约束较小,货币政策重心以稳增长为主。外汇期权市场先抑后扬,二季度实际波动率达到历史高点,但长期限和风险逆转期权隐含波动率明显低于历史高点,充分反映了市场对于人民币长期稳定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正>2023年上半年人民币外汇掉期和外汇期权市场可分别划分为四个阶段,市场总体运行特征表现为:人民币外汇掉期曲线宽幅震荡,1年期掉期价格区间在-2600pips至-1400pips;人民币外汇期权市场短期平值期权隐含波动率中枢随实际波动率整体下移,而长期1Y平值期权隐含波动率宽幅震荡中略有上行。2023年下半年中美利差有望收敛,进而带动调期曲线触底,人民币期权隐含波动率三季度预计将在高位震荡,四季度有望整体下移。  相似文献   

7.
2022年5月份,货币市场流动性充裕,市场利率继续在政策利率下方窄幅波动;资金充裕叠加基本面前景不容乐观,收益率大幅下行;月末,疫情对经济扰动边际减弱,信用债收益率明显下行;利率互换曲线下移,日均成交量下降。5月,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创一年半以来新低后反弹,汇率波动性持续增加,市场流动性仍偏紧。受多重因素影响,市场成交规模同比与环比均不同程度下跌。中美利差倒挂导致长端人民币对美元掉期点震荡下行。  相似文献   

8.
《中国货币市场》2014,(10):72-79
3季度,银行间市场的主要运行特点是:资金状况总体平稳,货币市场利率波动下行;债券市场维持震荡,期限利差进一步收窄;人民币互换利率震荡下行,曲线形态趋于平坦;人民币交易汇率单边升值,相对中间价偏离度由正转负;欧美经济表现及宽松政策不同,美元走势强劲;私人部门维持持汇信心,银行对市场主导力增强;外汇衍生品交投活跃,掉期曲线中长端显著上移,期权波动率小幅上行;零售外汇价差管理取消,外汇市场自律规范出台。  相似文献   

9.
受中美经济周期的错位以及美联储为了应对通胀而采取的激进紧缩政策影响,多个期限的中美国债利差出现倒挂。文章通过梳理利差波动对汇率影响的机理,回顾中美利差波动对人民币汇率影响的历史经验,发现利差对汇率的影响存在总体不显著,但影响逐步增强的特点。随着下半年影响中美利差的两大条件产生变化,人民币汇率有望获得支撑。  相似文献   

10.
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下,2022年上半年银行间本外币市场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征,如人民币汇率先涨后跌、宽幅波动,债券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下行,外汇掉期全线贴水倒挂等,虽然其主要驱动因素多来自全球经济形势变化、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与中美政策分化、俄乌冲突、疫情影响等,但这些因素对各市场的作用机理因时因势而异,有待仔细复盘。展望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将走向何方?掉期点是否会出现结构性变化?高波动会否成为常态?在本期中,本刊组织专题,对2022年上半年银行间外汇、债券、货币、汇率和利率衍生品市场作全面回顾,并展望下一阶段走向,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17年,人民币汇率超预期走强,双向波动预期逐渐形成。在实际波动率整体提高的背景下,国内外汇衍生品市场也在不断发展。本文结合2017年期权和远掉期市场的运行特点,回顾并展望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  相似文献   

12.
《中国货币市场》2009,(7):56-67
2009年上半年,银行间外汇、货币、债券、利率和汇率衍生品市场整体运行平稳。货币市场利率小幅波动,各期限品种利率整体下行;银行间国债指数呈下跌企稳态势,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上移;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略有下滑,成交价波动大幅缩小;人民币外汇即期市场日均交易量同比略有上升,掉期交易量同比大幅增加,报价由升水转为贴水;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量同比大幅下滑。  相似文献   

13.
上半年,货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拆借及回购利率窄幅波动,Shibor多数下行;债券市场走势分化,利率债及高等级信用债收益率下行,中低等级信用债收益率上行,不同等级间利差走阔;利率互换曲线持续平坦化下移。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波幅扩大;人民币汇率指数稳定;外汇掉期价格平坦化,人民币汇率期权波动率总体稳定。本外币市场交易量稳步增长,产品及交易机制不断创新,技术、基准支持及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美联储激进加息,而我国“以我为主”维持货币政策稳定,中美利差持续贴水引发了市场对汇率影响的讨论。文章就美元、人民币利差与汇率趋势背离的话题展开分析,冀望通过对背离情况的探讨找出人民币汇率与中美利差变动的一丝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货币市场》2009,(3):52-63
2009年2月,银行间外汇、货币、债券、利率和汇率衍生品市场整体运行平稳。货币市场利率小幅波动,主要期限品种利率走势平稳;债券综指调整后出现反弹,银行间国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继续保持稳定;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量微幅下降,报价升水幅度继续下降;外汇远期交易量大幅下滑。  相似文献   

16.
《中国货币市场》2009,(8):57-67
2009年7月,银行间外汇、货币、债券、利率和汇率衍生品市场整体运行平稳。货币市场利率大幅波动,主要期限品种利率先扬后抑;银行间国债指数大幅调整,银行间国债收益率曲线平坦化;美元中间价微升,成交价波幅有所下降;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量小幅上升,报价升水幅度扩大。  相似文献   

17.
2023年2月,央行巨量公开市场操作呵护流动性,资金价格中枢抬升并重新围绕政策利率波动,货币市场余额小幅减少;国内疫后复苏节奏加快,经济景气度不断提升,债券发行与交易活跃度提高,短端收益率大幅上行;利率互换曲线上移,日均成交量环比增长。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承压走贬,境内外的汇差再度走阔,但市场汇率预期仍较为平稳。外汇市场交投持续回暖,市场流动性保持充裕。中美利差小幅走阔,人民币外汇掉期曲线整体下行。境内美元流动性有所趋紧,境内外美元拆借利差由负转正。  相似文献   

18.
《中国货币市场》2006,(6):60-63
2006年4月2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人民币外汇掉期业务,市场新添流动性与风险管理工具,交易币种有美元/人民币、港币/人民币、日元/人民币和欧元/人民币四个货币对,期限在2年以内。4月银行间外汇市场保持平稳运行,人民币汇率与上月末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9.
文章回顾几轮中美利差缩窄经过,分析利差倒挂对国内经济的影响路径,认为中美利差缩窄以及汇率波动不会成为货币政策的掣肘,货币政策需坚持“以我为主”的基调稳定汇率与利率。文章进而阐述了中美利差波动和政策分化背景下的大类资产配置策略。  相似文献   

20.
2月,货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利率显著下行;长短期债券收益率曲线分化,成交量同比增长;利率互换市场利率小幅上行,成交量同比增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节前震荡走升,节后有所回调;外汇供求基本平衡,市场预期总体平稳;人民币外汇掉期曲线趋向陡峭,外汇期权波动率有所上升;外汇市场交易量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