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中日贸易相比2003年增长了26.9%。在不断增长的总趋势下,两国的进出口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半导体素材成为日本对华出口的新兴力量,而汽车的出口量在不断下降。中国对日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其中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在缓慢提升。贸易地位日趋平等,贸易摩擦逐渐升温是当前阶段中日贸易的新特点。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下,2005年中日两国贸易仍有可能保持较高增长,贸易额有望攀升到2000亿美元的新高。  相似文献   

2.
赵江  李琳 《商场现代化》2005,(8):145-147
2004年中日贸易相比2003年增长了26.9%。在不断增长的总趋势下,两国的进出口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半导体素材成为日本对华出口的新兴力量,而汽车的出口量在不断下降。中国对日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其中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在缓慢提升。贸易地位日趋平等,贸易摩擦逐渐升温是当前阶段中日贸易的新特点。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下,2005年中日两国贸易仍有可能保持较高增长,贸易额有望攀升到2000亿美元的新高。  相似文献   

3.
2009年4月,中秘两国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国一秘鲁自由贸易协定》。这个于2010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秘自贸协定,是我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的第一个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内容一揽子自贸协定。协议实施一年来,中秘两国贸易不断增长。目前,中国已成为秘鲁第一大出口目的国。  相似文献   

4.
韩国是中、美两国农产品重要出口市场。本文基于2000~2011年中美两国对韩国农产品贸易的有关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解两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因素。结果显示:规模效应始终是中美两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中国规模效应较美国更加突出;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导致竞争效应贡献度不断降低,严重制约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的扩大,而美国农产品竞争优势的提高促进了对韩国出口增长。美韩FTA协定中韩国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必然会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韩国构成威胁。最后,提出了扩大两国农产品贸易规模、促进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振国 《国际贸易》1998,(10):52-54
对日煤炭出口增长 我国建国不久,中日煤炭贸易便已开始。自1978年2月中日两国签订煤炭长期协议,对日出口的动力煤与炼焦煤被纳入长期贸易项下,中日煤炭贸易得以正常发展,稳步提高。自1978年以来,对日煤炭出口出现两个增长高峰期,一是从1978年的47万吨增加到1983年的369万吨,年均增加53万多吨。在1983年,对日出口煤炭已占我国煤炭出口总量的50%强,日本成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丹(麦)经济贸易关系发展很快。丹麦已成为我国同西欧发展经济贸易的重要国家之一。中丹两国于1950年建交,30多年来,两国贸易关系不断发展,根据我方统计,五十年代两国平均贸易额仅500万美元,到八十年代头四年两国平均贸易额为1亿多美元,即在三十多年里两国平均贸易额增长了20倍。1982年中丹两国贸易创历史最高水平为1.8亿美元,比1981年增长125%,其中从丹麦进口比1981年增长237%,对丹麦出口减少5%。从丹麦进口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是我购买了四艘6.4万吨级散装货船、冰激凌生产设备和化肥等。对丹麦出口减少,主要是世界性经济衰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重要贸易伙伴,基于UN Comtrade数据库中2002年~2015年两国农产品贸易数据,对中俄农产品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中俄两国农产品贸易规模增大,贸易商品较为集中,产品互补性突出,俄罗斯对中国市场更加依赖.同时运用CMS模型对贸易增长因素进行解析,结果表明: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农产品增长因素中最主要的是市场引致需求效应,结构调整滞后,相对竞争优势不强;俄罗斯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三种效应为正,但受宏观经济的制约,内部结构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8.
1980年至2009年,我国服务贸易在总量增长的同时,出现持续逆差,与美国的持续顺差形成了鲜明对比.通过两国服务贸易出口比重、竞争力和结构变动指数的比较,找出了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不合理之处,进而提出了调整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问:您对中法两国贸易关系的现状是怎样看的?答:我高兴地看到法中两国贸易关系不断发展,五年来,两国贸易增长了1.7倍。法国对中国的出口在中国进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虽然还不大,但也在扩大之中,从1981年只占1.3%到1982年增至2.3%。我祝愿法中两国贸易关系继续发展。当然,我们也意识到两国贸易中的一些基本弱点。法国在中国的进口中仅占第8位。我们向中国的出口中60%为农产品和中间产品。另一方面,中国在法国的进口中仅占第36位,我们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品种也不多,其中60%为农业食品及纺织品。  相似文献   

10.
平衡双方利益--中日纺织品及服装贸易摩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日贸易持续增长,其中中日纺织品及服装贸易的增长更是突飞猛进,但与此同时,中日纺织品及服装贸易摩擦也逐渐成为两国经济关系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1999年中日双边贸易额达到661亿美元,与1978年相比增长12.7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4.3%,其中中国对日本出口和从日本进口分别增长17.8倍和9.9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5.5%和13.4%,中国对日出口增长快于日本对华出口.2000年中日双边贸易额为831.66亿美元,其中,对日出口416.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5%,高于27.8%的全国出口增长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中日韩3国水产品贸易联系紧密,日韩是中国水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本文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2001~2012年的数据,在比较中国水产品对日韩出口现状的前提下,利用CMS模型对中国水产品出口日韩的增长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日韩市场对水产品需求的增长是促进中国水产品出口的最关键因素,中国水产品对日出口的“产品结构效应”和“综合竞争力效应”高于对韩出口,但对这两个市场出口的“产品竞争力效应”和“交叉效应”不明显.本文在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韩农产品贸易增长特质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韩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问题成为两国FTA谈判的敏感议题。文章基于1990-2013年UN Comtrade相关数据,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从市场需求引致效应、出口结构效应和竞争力效应三个方面分析中韩农产品贸易增长主导因素及各方面对两国农产品贸易增长贡献。研究发现,市场需求引致效应是中韩农产品贸易增长的首要因素;出口结构效应制约了两国农产品贸易增长,尤其是韩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与中国消费结构的错位导致这种负面效应更加明显;出口竞争力效应拉动了中国对韩国的农产品出口增长,但竞争优势不具备持久稳定性,而韩国农产品竞争力下降阻碍了其对中国出口增长。为扩大中韩农产品贸易规模,提高贸易质量,两国应该根据彼此市场消费变化,调整农产品贸易结构;加强农业合作交流,扩大互补性农产品出口;推进中国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促进农产品价格竞争力向非价格竞争力转变;在FTA谈判中,可借鉴美韩FTA农产品开放条款,合理设计中韩FTA谈判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和美国两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从2001年的805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3853.4亿美元,美国对华出口增长了2.9倍。中美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和经济结构的互补性,是促进中美经贸关系不断稳定发展的基础。本文利用贸易结合度指数和贸易统计数据分析中美两国双边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及贸易摩擦现状。最后对未来中美贸易发展前景做出了分析和建议总结。  相似文献   

14.
中美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运用贸易结合度、RCA指数、相似度指数、经常市场份额模型对中美两国的农产品贸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美两国的农产品贸易存在较大的互补性,农产品贸易结合度不断提高;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增长贡献最大的是农产品竞争力提升效应,美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贡献最大的是市场扩大效应。  相似文献   

15.
日本已经连续8年成为我国最大贸易伙伴.今年1季度,中日两国双边贸易仍然保持较强的增长势头,日本继续列我国主要贸易伙伴之首.据海关统计,今年1季度,中日双边贸易总额达205.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8%.其中我对日本出口105.6亿美元,增长22.8%;我从日本进口100亿美元,增长13.2%,我贸易顺差5.6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影响两国(地区)间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农药残留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其中尤以我国传统特色出口农产品——茶叶受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最为典型。日本是我国茶叶出口的第二大市场,自2001年起,日本不断提高进口茶叶的农药残留标准,构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影响中日两国茶叶贸易发展的障碍。文章在简介日本茶叶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中国茶叶农残限量标准体系、定量分析茶叶在中日两国贸易中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运用引力模型实证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日茶叶贸易的影响,并探讨了化解日本茶叶技术壁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曾庆黎  张杰  卢花兰 《华商》2008,(15):28-28
中日贸易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然而尽管贸易额在不断增长,其贸易结构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本文将中日贸易的发展和现状探讨中日两国贸易的相互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韩两国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国,中韩建交以来两国贸易规模不断增长,但增速放缓,呈周期性波动;中韩贸易逆差不断增加,增速也呈周期性波动;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影响中韩贸易的主要原因是两国经济的差异性、中国进出口结构不合理;韩国对华直接投资、贸易保护政策。发展中韩贸易应改善出口贸易商品结构;加大鼓励出口力度,创造良好的出口环境;合理有效利用韩国直接投资;加快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埃两国贸易发展迅速。据中国海关统计,2011年中埃两国贸易额达到88亿美元,同比增长26.5%。其中,中国出口73亿美元,同比增长20.6%;埃及出口15亿美元,同比增长65%。中国对埃及出口主要是机械电子产品、纺织品、汽车和零部件等,埃及对华出口主要是石油化工产品和长绒棉。刚刚发布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北京行动计划(2013~2015年)提到:近年来中非贸易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背景下,中非贸易仍保持健康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双方的经济增长。在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举办之际,中国驻埃及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马建春公参对记者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埃贸易,千方百计促进中国企业进口埃及商品。"走进非洲是不少出口企业的梦想,特别是  相似文献   

20.
日本是我国农产品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中日自由贸易区建设正在推进之中,研究日本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中日农产品贸易状况是制订贸易政策的关键.本文结合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基于1988~2010年中日农产品进出口数据,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和出口市场特化指数等指标,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以及中日农产品贸易状况进行了分析,并识别出其中的关键产品.在此基础上,分析原因并提出提升中日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