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近年来中国制造企业纷纷转战国外,中国较大的制造企业大多都已建立国际化的发展战略目标。但是,制造企业的海外并购之路并不顺利,许多企业因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风险防范措施,开始是想从海外的并购中赢得市场赢得利润,事与愿违,部分企业因此带来了财务上的风险,有的比较严重的还出现了财务危机。纵观以往的并购案例,由于高估值对目标公司的收购出价不准确,资金支付方式选择不恰当的财务风险、融资选择的方式不合理的海外并购引起的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海外并购所面临的最常见的,影响最大的风险,同时这也是需要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识别海外并购中的财务金融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避免风险,对海外并购的制造企业达到预期的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分析相关基本理论,然后是分析我国制造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现状,最后是根据相关理论为我国海外并购后出现的各种财务问题提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如何从产业层面解释中国企业大规模海外并购?是否因产业竞争力增强而推动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热潮?针对该问题,文章将2002~2012年BVD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数据与37个工业行业合并,实证检验了产业竞争力与海外并购的关系。通过检验主要有以下发现:第一,生产率越高的产业海外并购规模越大;第二,资本越密集和规模越大的产业海外并购规模越大;第三,产业出口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越强,海外并购规模也越大;第四,国有股份越多的产业并不必然增加海外并购。文章还发现,产业竞争力增强有助于中国企业在高收入国家并购,但在发展中国家并购时,尤其在能源和矿产行业,可能是由产业竞争力以外的"非市场"因素推动。总之,文章从产业层面解释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影响因素,加深了我们对该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行了海外并购,对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褒贬不一,从投资者的角度看,证券市场对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持什么态度?本文通过经典的CAPM模型估算出并购前后公司股票能否获得超额收益率,进而分析市场(投资者)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的反应。实证的数据表明,中国企业参与海外并购基本无法得到市场的认可,在并购发生时,这些股票表现低迷,与并购前比较,其超额收益为负。在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作者这一问题的看法,以及对企业海外并购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走出去”的海外战略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已经变得越来越迫切。但从当前我国一些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看,有些企业的并购之路走得比较顺利也比较成功,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因此陷入海外并购的陷阱中。笔者认为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外并购是目前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应该看到,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前存在缺乏科学论证、并购经验、资金支持和中介机构等问题,在并购后又面临整合能力不足、企业制度僵化、管理经验欠缺及保障体系缺失等问题。因此,只有从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和提高企业的运作能力两方面入手,才能促进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顺利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走出去”的海外战略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已经变得越来越迫切。但从当前我国一些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看,有些企业的并购之路走得比较顺利也比较成功,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因此陷入海外并购的陷阱中。笔者认为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7.
徐静 《特区经济》2012,(4):110-112
本文利用2005~2009年间进行海外并购的210家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进行海外并购前后绩效的变化情况。利用会计指标法研究公司并购后的长期绩效发现,并购后整体样本绩效出现了不显著的先降后升的情况。另外,对港澳台资企业的并购比对单纯的外国企业的并购更容易取得成功。结合企业面临的现实条件,中国企业对待海外并购应抱审慎的态度,先易后难,以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李春林 《中国经贸》2013,(10):22-22
近几年,海外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及存在的问题。目前,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国外技术与资源,以及消化我国不断上升的外汇储备。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外国法律、法规的限制;缺乏专业人才;融资困难;并购后整合不理想;以及我国国内对企业海外并购还没有系统的法律支持与制度保障等。最后,我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海外并购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获取资源优势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以吉恩镍业退市为案例,对其海外并购进程进行了梳理,并对海外项目投资、建设、运营过程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吉恩镍业海外并购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风险,提出了中国上市公司海外矿产资源并购应重点关注及思考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运用事件研究和回归分析对中国上市公司2009-2014年海外并购事件的短期市场反应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显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对股票市场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中国上市公司与东道国之间的制度距离和文化差异越小,海外并购公告为上市公司带来的累计异常收益率越高;同时,并购公告产生的累计异常收益率与并购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性质显著相关,中国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国有性质有弱化制度距离对累计异常收益率负作用的调节效应.然而,中国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国有性质对文化差异与累计异常收益率负作用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底特律触发了全球汽车产业的大洗牌,但此时进行海外并购对中国汽车企业来说真的是一次良机吗,它们又应该如何选择海外并购的最佳落点呢?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文化整合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就中国企业目前海外投资的现状和海外并购的现状作出简要陈述,并提出并购中的文化整合问题,然后重点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两个典型案例(TCL并购阿尔卡特、联想并购IBMPC业务)进行分析,找出他们失败和成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一些文化整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海外并购存在着许多的风险。其中,税收风险是其中一个不容小觑的方面。对海外并购的税收成本进行剖析,企业主要面临着所得税缴纳的税收成本。而在海外并购中,所得税的缴纳主要存在跨国重组以及国际双重征税的两个重要问题。分别是跨境重组和国际双重征税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企业在税法风险控制方面要注意利用重组优惠和避免双重征税。在维护我国税收利益的同时,降低税收成本。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规模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海外并购的长期绩效并不明显。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主要存在政治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整合风险,通过对上述风险的分析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海外并购的风险管控应对策略,有利于企业提高海外并购的风险管控意识和能力,助推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以及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企业逐步实施"走出去"战略,近年来由于受矿产资源缺乏等多种因素的倒逼压力的影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数量和并购金额快速上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并且表现出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特点。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方案的实施遭遇各种困难和障碍。譬如:跨国并购经验、对国际资本市场的了解、外国政府干预、并购后的有效整合、政府有效监管等等都是造成海外并购失败的基本成因,本文就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基本路径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海外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导模式,那么,哪些因素影响了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绩效?构建一个综合的研究框架,从国家、企业、交易这三个不同层面探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通过对176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269个海外并购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显著影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的因素来自不同层面。具体而言,国家竞争力、营商环境、海外并购经验、管理层能力、账面市值比、企业规模、财务状况、关联属性等因素都显著地影响海外并购绩效。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文章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良好绩效的取得提供了操作层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就中国企业目前海外投资的现状和海外并购的现状作出简要陈述,并提出并购中的文化整合问题,然后重点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两个典型案例(TCL并购阿尔卡特、联想并购IBM PC业务)进行分析,找出他们失败和成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一些文化整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中国企业掀起了海外并购的新浪潮。宁波是一个民营经济发达的外向型城市,民企构成了宁波企业海外并购的主力军。本文通过收集分析宁波2003年到2013年的主要海外并购事件,发现宁波企业海外并购的目的在于获得战略性核心资源,提升企业国内外竞争力;参与海外并购的宁波企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其并购标的则多位于发达国家,且多属于相关并购。针对宁波企业在海外并购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入世以来,中国企业在海外扩张方面掀起了一场并购的风暴。本文通过对一些具体的并购案例分析,发掘隐藏在并购浪潮之后的本质问题,进一步揭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所面临的挑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0.
徐波  杨弦 《特区经济》2006,(9):198-200
本文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中国企业偏好并购海外破产企业的原因,研究了中国企业并购海外破产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在这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企业并购海外破产企业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