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的颁布,公司债逐渐成为上市公司从证券市场获得融资的重要方式,为此,文章对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的现状、特征、发行条件等进行了分析,剖析了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便为上市公司选择公司债融资方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择2007~2016年首次公开发行公司债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试图考察股价崩盘风险对上市公司是否发行公司债、债券契约要素以及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股价崩盘风险越高,上市公司越倾向于选择发行公司债;(2)选择发行公司债的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越高,则公司债发行规模越小、期限越短;(3)随着股价崩盘风险的提高,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公司债的融资成本也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股价崩盘风险的提高同时导致了权益资本成本更大幅度的上升,上市公司选择公司债融资仍然有助于降低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国股票和债券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丰富了公司融资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从有效市场理论看我国的配股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2002,(5):31-35
配股融资是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重要手段之一。上市公司通过配股从证券市场筹集了大量资金,资料显示,2000年全年沪深两市共有160家上市公司实施了配股,筹集资金达520亿元,筹资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和股票的上市发行一起,配股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挥资金筹集功能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上市公司对再融资方式的现实选择及其原因,再融资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它的成败与效率高低深刻影响着上市公司的发展壮大。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从资金来源划分,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渠道可分为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前者来自于上市公司自身收益的留存部分,即留存收益:后者则来自于公司外部。外源融资又包括两种选择:一是通过向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或者发行债券进行债务融资;二是通过配股或增发进行股权融资。  相似文献   

5.
中小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是中小企业上市后股权融资的后续过程,研究中小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性质与特点,对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与壮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公司股权再融资发行方式和长期负效应两个方面着手,回顾并归纳了西方经典理论对股权再融资发行方式之“谜”,以及股权再融资负面效应即长期业绩恶化、长期非正常股票收益显著为负现象的解释。并结合中小上市公司的特点,提出了中小公司股权再融资发行方式和长期负效应方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2002~2007年三种主要再融资方式:可转债、增发、配股的融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探求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动因.对股权再融资成本采用CLS剩余收益模型计算,可转债融资成本取利率成本与内含期权成本之和,结果表明,在样本选取期间,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再融资成本低于股权再融资成本.希望以较为低廉的成本获取资金应该是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的动机之一.  相似文献   

7.
一、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中存在的问题(一)再融资资格虚假问题。《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对公开发行股票条件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完善,适当降低了公募增发、配股的财务指标要求。但准备进行再融资、而又不具备资格的上市公司而言,常通过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达到再融资及格线,实现其再融资的目的,骗取中、小股东的财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1~2010年期间实施过股权再融资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后的经营业绩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再融资后的经营业绩普遍下降;但与正常融资公司相比,过度融资公司的经营业绩更差。进一步的实证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可能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因素后,过度股权再融资是导致企业再融资后经营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且企业过度再融资程度越严重,再融资后经营业绩下滑越严重。本文的研究为解释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长期业绩之"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  相似文献   

9.
闫瑶 《西部财会》2008,(9):44-46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上市公司逐渐开始尝试利用可转债来进行再融资,可转债是一种兼具债券和股票特性的复合性衍生产品,利用它来进行再融资所产生的效应绝不是简单的股票和债券融资效应的累加。但由于可转债自身的特性,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适合发行可转债,上市公司通过可转债融资必须要考虑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公司的财务要素,综合评价可转债的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1~2010年期间实施过股权再融资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后的经营业绩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再融资后的经营业绩普遍下降;但与正常融资公司相比,过度融资公司的经营业绩更差。进一步的实证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可能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因素后,过度股权再融资是导致企业再融资后经营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且企业过度再融资程度越严重,再融资后经营业绩下滑越严重。本文的研究为解释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长期业绩之"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  相似文献   

11.
陈春 《中国审计》2007,(1):41-42
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是证券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之一。适度融资是证券市场融资功能长期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而过度融资则影响再融资绩效的发挥,并最终将影响证券市场融资功能的正常发展。从1990年到2005年,我国上市公司共实施了1244次再融资,募集资金3123亿元,从融资相对规模角度来说,可以说是与国际市场的水平比较接近了。但与再融资的速度相比,我国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却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再融资方式主要有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融资方式的选择受融资成本的制约。西方现代财务理论认为债权融资成本小于股权融资成本。西方企业在融资时 ,将债权融资排在股权融资之前。而我国上市公司却有明显的股权再融资偏好 ,与西方国家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有很大差异。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行为的分析 ,提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理性化的思考。一、西方现代财务理论的融资顺序融资方式是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2 0世纪 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罗斯 (Ross)首次系统地将…  相似文献   

13.
股市持续低迷,房企IPO举步维艰,增发受阻;公司债等曾经的非主流融资工具被重新拾起——"截至6月13日,已经有93家上市公司宣布通过发债方式融资,‘排队’的就有不少上市房地产公司!"一位在证券行业工作的朋友告诉记者。此前万科发布公告称,经证监会审核,其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实施,成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强力推手,非公开发行股票成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流方式。本文围绕非公开发行下不同发行对象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股票价值影响进行全面回顾,简要地介绍了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研究启发。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再融资是指上市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以后,通过证券市场以配股、增发或可转换债券发行方式,向投资者募集资金的行为。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已经很少在证券市场上采用股权再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他们认为,上市公司在公布股权再融资(如配股和增发)方案时市场往往表现出负面效应,即上市公  相似文献   

16.
《企业经济》2015,(10):165-169
可转债作为一种新型的再融资工具受到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青睐,监管部门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案条例规范了可转债融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公司的经营绩效。然而,国内学者对可转债融资经营绩效的研究相对匮乏。本文结合我国可转债融资的制度背景,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可转债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会带来公司绩效的下降,公司风险与公司经营绩效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应大力发展可转债债券市场,鼓励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融资,同时降低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门槛,推行"注册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RESSET数据库的资料,整理、分析了河南省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的融资现状和债券再融资方式的融资现状,归纳出其表现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完善再融资方式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陈宇祥 《经营者》2007,(17):25-25
对于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公司债的影响各不相同。普遍的利好是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公司债融资,也就不必冒险从股市二级市场通过买卖股票进行融资了;反面是公司债将吸引大量资金离开股市,造成股指的下挫,这一点毫无疑问。  相似文献   

19.
资讯     
《企业文化》2010,(3):4-5
证监会暂停地产融资 近日有投行人士透露,证监会已经采取措施,暂停地产或与地产相关的上市公司通过股市进行再融资,以抑制房价泡沫。与此同时,近期至少有30多家地产企业放弃了上市计划。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再融资越来越成为上市公司筹集资金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融资监管体制,上市公司的融资具有复杂的制度背景,这就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具有不同的意义。本文阐述我国上市公司企业再融资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