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政府由于资源禀赋和财政制度差异,如何定量地分析和提出研究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政策措施,对准确评价政府的财政能力及其差异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选取2009年云南省16个州(市)做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从五个层面对云南省各州(市)的财政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2009-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讨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对其财政汲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过高的财政压力显著抑制了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的提升;财政压力能通过税源流失、转移支付依赖等方式在有效性和规范性层面抑制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的提升,在与政府竞争的共同作用下还会降低政府财政努力动机;财政压力对财政汲取能力的抑制效应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财政分权程度下具有显著异质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熵值法对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进行测算评价,并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财政纵向失衡如何影响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呈逐年递增态势,但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且存在明显区域差异。财政纵向失衡与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随着财政纵向失衡由适度水平上升至过度水平,其对政府治理能力的影响由促进转为抑制,该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这种倒“U”型关系在财政汲取能力和财政配置能力较高的地区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政府间财力分配与中国地方财政能力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我国地方财政能力的差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财政分权改革过程中政府间财力分配体制设计的缺陷,是导致我国地方财政能力差异扩大的体制性原因。本文从中国政府间财力分配的两次过程,来分析这一制度对地方财政能力差异的影响,并对如何完善我国政府间财力分配体制、缩小地方财力差异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叶莉  邱晓 《金融纵横》2007,(9):23-24,40
地方政府的财政自给能力是指地方政府有效筹集财力的能力。通常情况下,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各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支出方面看 ,中国地方政府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但财政自给能力十分虚弱 ,两者之间的过分不对称引发了诸如非正规财政征课等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 ,让地方政府保持适当的财政自给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财政韧性是当前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根基与有力保障。笔者基于财政分权影响财政韧性的逻辑机理,运用2005—2020年省级层面面板数据,评估地方财政韧性,并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VAR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影响地方财政韧性的现实逻辑。结果显示:(1)地方财政韧性水平呈先升后降的倒“U”趋势,区域间存在异质性,呈“东高西低”空间分布特征。(2)短期来看,财政收入分权对地方财政韧性具有促进作用,财政支出分权对地方财政韧性具有抑制作用;长期来看,地方财政韧性水平的提升具有惯性,地方财政韧性对财政收入分权和财政支出分权脉冲的响应均为正,但不具有持续性。鉴于此,建立推动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制度,提升地方财政应对外在冲击的能力;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提升地方财政恢复能力;继续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提升地方财政成长能力;规范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高地方财政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略论财政改革的认识误区苏中一误区之一:讨论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忽视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从逻辑上推导,大家是不会否认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不仅包括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关系,而且包括各级地方财政之间的关系的。但是,真正思考这个问题时,人们多半是把注意...  相似文献   

9.
结合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发展进程的现状,分析分税财政体制对地方债务融资增长产生的影响,剖析债务融资对地方政府产生财政风险的影响的内在机理。基于此,本文从分税制财政体制影响地方债务融资增长的三条途径出发,从合理规划财权和事权分配,规范地方债务融资渠道和改善地方财政透明度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地方债务融资管理的政策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地方财政能力将会面临经济增速放缓、结构和动力变化的挑战。本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地方财政能力评价模型,运用2000-2014年15年的数据从财政汲取能力和公共物品供给能力两个维度评价了陕西省的财政能力。研究发现,2012年经济步入新常态后,陕西省地方财政公共物品供给能力有所加强,但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弱化了财政汲取能力,整体的财政能力受到抑制。应当从财税体制改革、优化供给结构、以支促收等方面努力增强陕西省的财政能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为刺激经济发展于2009年发行了2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但是在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风险.本文从宪政经济学、财政联邦制理论、政府竞争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动机及其过度发债面临的风险,并提出了从宪政约束、预算硬约束、财政约束、监管约束等方面控制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风险的对策,以期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管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精神,本文依据预算能力的理论内涵,利用我国省级层面数据,通过特尔菲法和TOPSIS法,从资源配置、可持续发展、协同管理三个维度尝试构建政府预算能力评估体系,并依此评估了2014-2018年全国31个省份(含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能力,发现各地政府预算能力在不断增强,且预算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预算能力的差异主要在于资源配置能力的差异,而协同管理能力则是其中的短板,需要重点关注.同时,预算能力的提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地方政府短期行为风险,因此对于政府治理效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应通过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推进“数字财政”建设、完善债务管理机制来提高政府预算的资源配置、可持续发展和协同管理能力,从而有效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王振雄 《中国外资》2013,(21):217-219
本文以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政制度安排为研究对象,回顾了建国以来财政体制改革的变迁过程,并分析了各种财政体制的利弊。本文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强度作了实证分析,并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范围的变化考虑进去,结果说明改革后的地方政府财政激励强度得到了大大加强,而分税制改革前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强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4.
浅谈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的特点及其防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方财政风险是指地方财政在其运行过程中 ,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发生财政资金损失或正常支出困难 ,导致政府机器难以正常运转、政府基本功能严重失调的可能性。目前 ,在我国一些地方 ,财政风险日渐显现 ,如何有效地对其加以防范和化解就成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拟从分析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的特点入手对此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现行《预算法》规定:地方财政不允许出现赤字。这种“硬性”规定,使得地方财政收支对称问题显得至关重要,我国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在划分各级政府事权的基础上,对地方财政的收入来源与支出范围作了较为全面的改革与调整,但从五年多的执行情况看,地方财政支 出责任大于收入能力的矛盾比较突出,尽管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制度,对地方财政给予了相应的财政补助,但地方财政出现收支制品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据近几年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全国2400多个县(市)中,出现赤字或隐性赤字的县(市)财政在决算上的平衡,有相当部分是“技术处理”的结果,与实在的财政平衡相距甚远,从这一点出发,笔者认为,本着权责对称原则,合理划分地方政府之间的收入来源与支出责任,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和地方政府之间关系为切入点,运用1995-2008年我国分省面板数据,以地方政府财政赤字率为风险指标,对财政分权和由财政分权引发的地方政府竞争与地方政府的赤字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都显著的影响地方财政赤字水平,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地方财政赤字水平越高;地方政府竞争越激烈,财政赤字水平也越高;并且由财政分权带来的地方政府的竞争效应能够更好解释地方政府的赤字膨胀,而非财政分权本身。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财政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微观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学界依然缺乏针对其特征的定量识别分析。本研究基于1997—2017年国务院-省-市政府工作报告文本,借助计算机文本分析技术,定量识别了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治理特征及其动态趋势。研究结果显示:(1)治理目标上,地方政府强调发展目标,在公平目标上的关注有提升空间;治理方式上,地方政府强调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2)治理方向上,“五位一体”词频的变化反映了地方政府财政治理顺应时代需求。产业结构上,第一产业仍然是关注重点,第二产业词频略有下降而第三产业词频有上升趋势。(3)市政府与国务院、省政府工作报告均有较高的文本相似度,表明地方政府积极贯彻上级政府的政策安排。这一研究对于廓清地方政府财政治理状况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并对进一步提高地方财政治理能力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中央出台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财政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从满足统治阶层需要的贡赋财政、领地财政、税收财政转变为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共财政或称现代财政。可以说,现代财政是以民主、法治原则和纳税人的负担能力来确定政府责任即事权,而且,这样的事权要以公共利益的需要和解决市场力量无法解决的问题为限,事权是财政分配的基础,要在公正、合理地界定和划分各级政府事权的前提下,优化财权配置,使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相匹配。  相似文献   

19.
地方财政是地方各级政府行使职权的物质基础,其运行状况影响着地方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当下地方财政困难呈现出以"三保"支出压力、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地方金融风险财政化等为典型特征的新问题.本文通过引入地方财政生态这一新概念来对地方财政困难进行新解释,基于"口径、标准、边界、转移"等元问题的回答,揭示了地方财政生态失衡的演绎逻辑,并从经济、体制、民生、治理等不同视角梳理出地方财政生态失衡现象及其形成机理.最后,研究提出实施地方财政生态失衡修复工程的系统对策建议,寄希望打通堵点、补齐短板、标本兼治,畅通地方财政良性运行的内外循环,从根本上改变地方财政困难这一跨世纪难题.  相似文献   

20.
朱莹  王健 《金融研究》2018,456(6):56-72
本文从城投债风险溢价的视角,以2014年进行的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市场约束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自发自还”试点产生的市场约束能显著降低城投债的风险溢价。进一步的检验表明,地方政府的财政不透明和财政不平衡会抑制市场约束效应,具体表现为“自发自还”试点降低城投债风险溢价的效果在财政透明度高和财政较平衡的地区更显著,而在财政透明度低和财政不平衡的地区则不显著。本文的启示是:目前财政体制改革滞后于政府融资机制的改革,阻碍了政府债务市场化治理的进程。因此,加快财政体制改革是建立地方政府债务治理长效机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