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几年来,各级监管部门在查办违法违纪案件的过程中发现,私设"小金库"违纪违法案件明显上升,其危害也日趋严重。笔者认为,治理"小金库",必须进一步加强对私设"小金库"现象的分析和研究,从源头治理上下功夫,抓好具体的收支监督。一、强化对收入的监督收入是形成"小金库"的源头,各单位的收入构成是由单位的性质所决定  相似文献   

2.
1989年和1995年国家曾两次专项治理过小金库,2009年4月中央再一次出重拳专项治理小金库。据国家有关部门推算,全国所有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每年小金库数额可能高达827亿元,小金库已经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危害。小金库为什么会屡禁不止?如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开展了两次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专项治理“小金库”行动,2009年4月中央再一次出重拳在全国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这一次专项治理工作是为了要彻底铲除“小金库”滋生的土壤,彻底根除“小金库”这颗社会毒瘤.“小金库”的存在危害巨大,影响了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导致国家财政资金、国有资产以及税收的流失,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更变成了滋生贪污腐败的温床.本文从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础上来研究如何建立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小金库”虽冠以“小”字,其危害却不容小觑.不仅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还造成国家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的流失,严重干扰了财经管理秩序,成为腐败现象产生的一个根源和温床.本文介绍了核实收入法、审核支出法、盘点核对法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小金库的审查,最后提出要治理“小金库”必需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完善收支两条线制度,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5.
“小金库”即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企业的“小金库”就是企业违反国家的相关规定,利用对一些项目资金管理的便利来筹集和建立起由本单位或部门自行支配的资金。“小金库”的存在,有很大的危害性,应建立长效治理机制.从源头治理上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小金库"问题危害严重,不仅助长了奢侈浪费的不正之风,损害干部形象,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而且还容易引发贪污、侵占、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虽然国家三令五申禁止单位私设"小金库",但仍有一些单位和个人无视财经法纪,变换各种手法私设"小金库",从而使"小金库"屡禁不止,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要提高治理成效,从根本上治理"小金库"问题,就必须在全  相似文献   

7.
“小金库”的存在,在滋生贪污腐败现象的同时,也使国家资产严重流失,给国家、企业、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本文首先阐述了“小金库”的界定、危害极其产生的的原因,最后建议企业单位从教育、制度、监督三个层次来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一、小金库的内容、成因及治理的意义 "小金库",是指在单位财务以外另设账目的公款,具体来讲是一些单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自行筹集建立的由本单位自由支配的资金.其资金来源大都是采取隐匿收入、截留利润或化公为私、公款私存、转移收入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的,主要用于滥发奖金等违规的或不合法的支付.  相似文献   

9.
动态     
《中国财政》2014,(1):6-7
山西:巩固"小金库"专项治理成果山西省财政厅采取多项措施,巩固"小金库"专项治理成果。一是将"小金库"治理纳入会计监督检查工作进行专门部署。要求检查主体认真核实单位会计账簿设置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报表编报特别是汇总报表或合并报表是否正确涵盖本单位所有经济业务,是否存在账外设账或公款私存等行为,同时要特别关注各类办班收入、校报编辑收入以及科研经费等。二是通过综合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三令五申不准设置“小金库”,但现实中却仍然存在。何谓“小金库”?凡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的收入,化大公为小公或化公为私,未列入本单位财会部门的收支和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具体包括: 1.截留各项生产经营性收入。包括销售收入,产品加工、加价收入,劳务收入,设备、房屋、场地、柜台出租收入,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收入,以及各种管理费、手续费等。  相似文献   

11.
夏红文 《时代金融》2012,(32):31-32
<正>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先后开展了三次"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但由于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法制观念淡薄、管理不到位,私设"小金库"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国家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流失,而且违背了科学发展观要求,扭曲了市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削弱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影响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甚至诱发和滋生腐败现象,严重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因此,应充分认识"小金库"治理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分析"小金库"存在形式、形成原因及其危害,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建立健全防治"小金库"工作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根治"小金库"。  相似文献   

12.
<正>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事业、行政单位私设“小金库”。这是造成目前国库收入流失,导致消费基金膨胀、财政经费困难的原因之一。因此,清理小金库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私设小金库有诸多危害,最主要是削弱了国家的财力。目前设有小金库的单位较为普遍,金额也不少。仅光泽县对47家企业的清查,就发现有42家企业设有小金库,已查出的金额达85.54万元。小金库助长了不正之风。例如滥发奖金和实物,铺张浪费,请客送礼,大吃大喝,交际旅游,私分侵吞,形成新的分配不公,加剧了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也给各种腐败现象和经济犯罪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13.
1995年国务院办公厅批转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意见的通知》将"小金库"定义为: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的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于"小金库"。  相似文献   

14.
马瑜庆 《财政监督》2011,(13):57-58
关于财务管理,笔者乃半路出家,至今仍是"门外汉"。但在协管、分管财务工作的10年中,一直坚信"小金库"是一个"炸药库",坚持不设"小金库"。一个单位设有"小金库",就等于给这个单位埋下了"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的安全隐患:一个领导私设"小金库"之日,就是这个领导走向腐败之时。针对"小金库"的成因与特点,在工作中应该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长效的机制,有效地治理"小金库"呢?一、科学分析"小金库"成因"小金库"危害多、危险性大,为何  相似文献   

15.
项书林 《投资与合作》2011,(11):180-180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财税体制等改革,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自2009年起开展了“小金库”治理工作。在此仅对地勘单位“小金库”治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查处方法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所谓小金库,依据国办发[1995]29号文件规定,指的是单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种资金。虽然小金库的隐蔽性较强,但是只要我们在审计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综合运用各种审计技巧,小金库终究是不难查处的。  相似文献   

17.
李云  王爱芹  孙海超 《时代金融》2012,(18):304-305
"小金库"的存在严重违反国家财经制度,不仅影响高校正常的财务管理秩序,而且容易滋生腐败,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笔者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对高校"小金库"危害、成因和存在的形式进行了深刻剖析,同时提出了治理"小金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李云  王爱芹  孙海超 《云南金融》2012,(6X):304-305
"小金库"的存在严重违反国家财经制度,不仅影响高校正常的财务管理秩序,而且容易滋生腐败,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笔者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对高校"小金库"危害、成因和存在的形式进行了深刻剖析,同时提出了治理"小金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小金库"问题由来已久,我国历来就非常重视"小金库"的治理,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私设"小金库"的清查力度.2009年以来,根据中央"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部署,全国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本着"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积极部署、贯彻落实,顺利完成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20.
"小金库"是高校经济犯罪和违纪事件的重要诱引.该文探讨了高校部门"小金库"的资金来源,分析了其危害,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