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辖区动态     
《南方金融》2012,(12):104
>>广东启动"保障用卡安全维护消费权益"宣传月活动。12月6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监局、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公安厅共同主办的"保障用卡安全维护消费权益"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在广州举行。广东省陈云贤副省长,广州市欧阳卫民副市长,人民银行总行支付结算司樊爽文副司长及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王景武行长、李丹儿副行长、李升高副行长出席仪式。陈云贤副省长指出,本次宣  相似文献   

2.
辖区动态     
《南方金融》2012,(1):88
>>广东省金融机构2011年年终决算慰问活动暨金融业诚信建设共同宣言签署仪式在广州举行。2011年12月31日,广东省金融机构2011年年终决算慰问活动暨金融业诚信建设共同宣言签署仪式在广州举行。广东省人民政府陈云贤副省长、广州市人民政府欧阳卫民副市长、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罗伯川行长、广东银监局刘福寿局长、广东证监局侯外  相似文献   

3.
翟文君 《上海保险》2023,(11):30-32
“汇聚金融力量共创美好生活”是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的主题。在活动启动仪式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发表讲话,他表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赋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筹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职责,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银行卡     
《时代金融》2012,(25):59
<正>"金融IC卡宣传月"活动启动2012年7月19日,由中国人民银行主办、中国银联承办的2012年"金融IC卡宣传月"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在为期一个月的宣传活动中,人民银行将组织中国银联并联合各地商业银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  相似文献   

5.
<正>金融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权益及其保护一直被社会各界包括金融经营者乃至消费者本身所忽视。随着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类型日益丰富,网络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日趋频繁化、多样化,这使得金融消费者权益及其保护问题日益凸现,因此开  相似文献   

6.
马福阳 《云南金融》2012,(2Z):35-35
<正>金融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权益及其保护一直被社会各界包括金融经营者乃至消费者本身所忽视。随着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类型日益丰富,网络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日趋频繁化、多样化,这使得金融消费者权益及其保护问题日益凸现,因此开  相似文献   

7.
《金卡工程》2015,(6):13-13
“2015广州金融发布”28日在琶洲会展中心举行。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处处长、广东省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联合会秘书长张劲在发布会上表示,广州市金融Ic卡受理环境等金融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金融Ic卡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安全用卡氛围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8.
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服务产品提供商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日益频繁,保护好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建设和谐的金融经营环境、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发展情况,全面分析了当前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发达国家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先进经验,对构建适应经济金融发展需要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制度框架和基本路径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铭  朱欣建 《海南金融》2012,(1):51-52,74
对金融消费者权益实施强有力的保护是国际金融业立法趋势之一,中国人民银行已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纳入“十二五”立法规划之中.本文基于决策管理框架,针对有关立法建议预估法律实施效果,希望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达到节省立法成本,提高立法质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金融商品存在侵害不特定众多消费者普遍性的公共利益的可能性,传统的私益诉讼救济不足以解决权益侵害问题,金融监管的软性管理需要借力公益诉讼进行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公益诉讼的有机融合催生金融消费公益诉讼。在金融消费公益诉讼专门规定付之阙如的背景下,因应之策是:增加金融公益诉讼量身定制的专门特别规定;厘清金融商品"公益"保护的本质是让不特定的众多消费者普遍性的公共利益免于实际损害或免陷损害危险;拓宽原告主体至市、县两级消费者协会和金融监管部门以及检察院;侵权构成要件"过错、因果"问题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设立专项基金并完善诉讼费用收取规则。  相似文献   

11.
辖区动态     
《南方金融》2012,(11):100
>>广东多个地市相继成立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中心。继2012年9月"广东省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中心"正式成立以来,广东省江门(9月24日)、惠州(9月26日)、揭阳(10月11日)、茂名、湛江(10月25日)、东莞(10月30日)、肇庆(10月31日)、佛山(11月1日)、河源(11月6日)、阳江(11月8日)、中山(11月16日)等11个地市相继成立了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中心,标志着广东省金融消费权益保  相似文献   

12.
杨云光 《时代金融》2012,(8):117-118
<正>我国近年来金融业发展迅速,金融商品呈现多元化趋势,在满足消费者理财、保险等各项需求的同时,给保护金融服务消费者权益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在我国,由于保护消费者的法律适用范围有限,且法律制度并不完善,金融领域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形频繁发生。一、侵犯金融消费者权益案件高发的原因(一)金融领域的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13.
《浙江金融》2012,(11):4-6
2011年底到2012年上半年,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银监会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证监会证券投资者保护局、保监会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局等机构先后获批设立,我国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机制基本形成,相关的体制建设和实践也正式拉开了序幕。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研究和推动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对于维护金融稳定和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本刊特邀了有关领导和专家对此进行解读和评论。本期微评由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工会主任宋建江主持。  相似文献   

14.
罗屹 《海南金融》2013,(9):58-61
近年来,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消费纠纷频发,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日益突出。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业核心,保护银行领域金融消费者权益是我国金融市场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一行三会"均已成立金融消费者保护部门,彰显监管部门对金融消费者保护空前的重视。本文立足于银行领域,分析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以此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我国金融业改革力度不断加强,金融创新工作得到了很大发展,种类繁多的金融产品随之产生,金融消费风险性也随之加大,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金融消费权益保护问题备受关注。发达国家在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方面的主要做法(一)立法先行。日本先后制定了  相似文献   

16.
数字时代,随着网络技术、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以及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发展不断深化,金融产品与服务日趋丰富,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在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带来了新挑战。本文立足于宁夏固原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结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探析数字时代背景下基层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美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改革的借鉴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基本立法缺位、诉讼制度存在缺陷等原因,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之间纠纷逐步增多,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成为金融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次贷危机暴露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监管缺陷,美国为此将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作为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相关做法,在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立法、建立金融消费者保护组织、完善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规范消费者信息披露等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8.
当前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构建公平正义的金融秩序已成为国际共识,我国"一行三会"先后启动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并陆续获得了中编办的批准。实践中,"一行三会"金融消费者保护体制设计、组织架构以及审慎监管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一行三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体制设计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对完善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体制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13年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自此公益诉讼正式走上立法舞台,并即将步入司法实践。本文从国内金融消费者维权困境出发,阐述在金融消费权益保护领域引入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在金融消费权益保护领域实施公益诉讼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正成为我国金融领域日益关注的话题。2012年年初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把"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列为今年金融工作的重点。来自全国消协组织统计的消费者投诉情况显示,目前我国金融业消费者投诉量正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移动网络、智能终端等新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广泛应用,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科技呈现出双重身份的特点。它既是各种新业务的载体,又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