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数字时代,随着网络技术、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以及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发展不断深化,金融产品与服务日趋丰富,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带来了新挑战。本文立足于宁夏固原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结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探析数字时代背景下基层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金融行业呈现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共存局面,随着金融产品越来越细化,金融行业与金融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也越来越明显,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遭到侵害事件屡见不鲜。从四个体系看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与问题,通过我国金融消费投诉与发达国家投诉及关涉业态的比较,就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模式选择,提出了完善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的思路与举措:即"一行三会"协调统筹设立专门的金融消费者权益监管机构,进一步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逐步完善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在评估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基础上做好金融知识普及,以自律与监管相结合规范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活动从线下向线上迁移,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愈加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本文在描述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互联网金融崛起给金融消费者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金融消费者面临的主要风险和问题,并提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在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由于其在信息传递、资金安全、风险补偿和法律保护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极有可能损害消费者的权益。而我国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却存在着消费者自身风险辨识能力差、互联网金融平台信息披露缺乏监管、互联网金融资金安全和保障体系不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不健全等多方面的缺陷。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投资者自身、互联网金融平台、资金安全和保障体系、金融法律法规建设等视角,更好地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5.
林玲 《浙江金融》2016,(1):61-65
后危机时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重要性逐渐凸显,世界各国(地区)纷纷建立健全金融监管立法制度,加大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本文阐述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国际经验,对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飞速发展.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金融在加快交易速度促进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在互联网金融消费活动中,受到互联网本身特征等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发生了不少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受损害事件,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到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为全面合理保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必须加大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的重视程度.本文以保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的相关理论基础为切入点,借鉴国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结合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究完善制度、保护网络金融消费者权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美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改革的借鉴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基本立法缺位、诉讼制度存在缺陷等原因,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之间纠纷逐步增多,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成为金融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次贷危机暴露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监管缺陷,美国为此将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作为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相关做法,在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立法、建立金融消费者保护组织、完善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规范消费者信息披露等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金融给消费者带来便捷金融服务的同时,在金融消费者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等权利保护方面也存在不足。应当加强互联网金融企业自律机制的建设,发挥好行业协会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权利保护体系,以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金融创新带来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日益复杂化、专业化,金融消费纠纷日趋增多,货币与监管当局对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也日趋重视,加快金融消费纠纷的解决成为当务之急。当前我国的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方式难以满足金融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在纠纷解决过程中引入行政调解机制,构建多元化的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以满足金融消费者需求、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伴随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传统的线下金融活动正在慢慢向线上转移,方便消费者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风险,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从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作为出发点,深入分析其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外汇管理的理念和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有效促进了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但是在变革中,外汇指定银行的一些行为不利于外汇管理的开展,需要地方外汇管理部门和外汇指定银行共同应对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在面对经济全球化,满足利益相关群体和高绩效工作系统的挑战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进行一次职能的变革:它不再限于事务性工作的行政管理职能,而是要肩负起为企业赢取竞争优势而保障一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队伍的使命。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参与企业的战略规划,要充当保持和发展企业凝聚力的使,而且必须应用先进技术和业务外包改善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13.
税收代位权制度是税法对民法债权保全制度的移用,税务机关实现代位权不仅要符合合同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更要结合税收债权的特点,充分考虑税收债权的优先权和税收征收行为的行政性特点,确定其实现的条件、期限、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法币贬值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经济史上的重大事件,其影响不仅限于物价上扬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降低,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对当时社会财富的分配、阶级结构的调整等所产生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甚至比根据地货币政策更为直接彻底。因此,在考察根据地社会形态变迁的过程中,应把法币贬值这一重大经济事件纳入其中。同时,法币贬值使边币大量发行,根据地经济进入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建设是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别、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必然要求。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可能主要依靠财政或其他外部来源,而只能以民间投资为主体。从信息经济学角度分析,启动民间投资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是要保证信息的成功传递,在宏观和中观层面应加大政策的宣传和引导力度,在微观层面应积极发展中介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16.
中国股票市场在成长过程中的强外生性及其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变迁所面临的整体经济的转轨性,决定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变迁必须采取政府供给主导型的强性制度变迁。在制度变迁的模型选择上,政府引导、市场跟进的制度变迁模式是最优模型之一。  相似文献   

17.
18.
徐建国 《上海金融》2012,(4):3-7,116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根本性失衡,无法充分完成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功能,导致全球失衡和一系列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可以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接受程度,但是人民币长期稳定的国际化依赖于自身币值的稳定。在贸易结算和国际直接投资中推广使用人民币的试验,可以为人民币国际化积累经验,但是不能替代促进币值稳定的基础性改革,也不能代替寻找稳定汇率和通货膨胀的政策机制。总之,人民币国际化与否,应基于具体的利弊分析,而不是顺应所谓的全球化趋势。币值稳定对于人民币真正成为国际货币的重要性不应低估。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草原,应该遵循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科学地评定草场等级,征收草场使用费,专门用于草原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20.
We propose a new approach to dynamic representation of different groups of stakeholders on the board of directors. This approach is based on a simple economic model of the firm, with an objective function to maximize its market value. We look at the marginal claim of each stakeholder on the assets of the firm. It divides the voting rights based on the change in value of each stakeholder with a one dollar change in the value of the firm as a whole. We translate these conditions to relative voting powers on the board. While there are many claims in the academic and popular literature on sharing voting rights on the board, our paper is the first to propose a quantitative dynamic model of the power sharing in the corpo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