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列玉 《新经济》2001,(8):62-65
倾销(dumping)通常是指同一产品在国外市场出售的价格,低于在国内市场出售的价格,即两国市场之间的价格存在差异.由于倾销的目的可能是以掠夺性的价格打击进口国国内的竞争对手,垄断进口国的市场,进而采用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因此,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工业不受外国倾销之害,制止外国产品在本国市场的倾销行为,从20世纪初起,都先后制订了关于反倾销的法律,通过对外国以倾销低价输入本国的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或采取其他反倾销措施,来抵销对本国工业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WTO统计数据显示,自1995年以来,中国连续13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案最多的国家,而国内经贸数据也显示反倾销对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造成极为严重的困扰和伤害,其间更由于世贸主要成员国不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国」,使得中国企业在应诉外国反倾销调查时处境极为不利,不但败诉率高,而且被裁定的高倾销税率也让很多企业难以承受,相继失去了经营多年的市场。文章以专业的视角、详尽的例子,详细介绍了倾销与反倾销的定义、倾销的认定条件以及反倾销的调查程序,既注重反倾销的基本知识介绍,也深入分析了反倾销调查的焦点和关键,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唤起国内企业对反倾销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按照《反倾销协议》的规定,如果一个产品的山口价格低于该产品的正常价值进入另一国商业,此产品被视为倾销。商品输入国为保护国内产业,往往对倾销商品加征反倾销税。目前中国遭受的反倾销约占世界总量的1/3。如何应对国外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  相似文献   

4.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反倾销是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根据世贸组织相关规则,如果倾销产品对进口国国内产业造成损害,进口国可以对进口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  相似文献   

5.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下简称GATT)第6条对反倾销中"非市场经济"的规定具有极大的模糊性,美国、欧盟等充分利用了此制度漏洞,各自创制了确定其正常价值的替代国、类比国制度,不断发展了反倾销中的"非市场经济规则".然而,替代国方法具有极大的随意性、不可预见性、不合理性、不公平性,已成为中国企业频频被裁定存在倾销、继而被征收较高反倾销税的"罪魁祸首",使中国连续15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制裁最多的国家,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6.
一、倾销的定义以及倾销发生的背景倾销与反倾销是世界工业化过程中的一对孪生矛盾,反倾销是随着倾销而来的,因此在诠释反倾销时有必要先来认识一下倾销的内涵。倾销一词是近年来常见于国际贸易领域的行为,对该行为的含义各家众说纷纭。其实早在1766年,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首次提出倾销这一概念,但是直到20世纪美国经济学家雅各布·瓦恩纳才最早对倾销作了经济学上的界定,其认为倾销是“同一商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价格歧视”。GATT1947年第六条规定倾销是指一国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将产品出口到另一国市场的…  相似文献   

7.
高波 《经济论坛》2004,(17):123-124
倾销是一种国际价格歧视,即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在正常贸易过程中,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格,向另一国(地区)推销商品,对进口国市场冲击巨大,为此许多国家都实施了反倾销措施。“反倾销作为当今发达国家最经常使用的保护国内产业的有效手段可以追溯到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时期,它被视为国外产品以不公平的低廉价格进入国内市场的武器”。  相似文献   

8.
依关贸总协定的规定,倾销系指将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格的办法进入另一国市场的贸易行为。若进口国的国内产业因倾销而遭受损害,则进口国可对倾销产品采取抵制或制裁措施。各发达国家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均针对进口产品制定了各自的反倾销法,其目的是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保护本国市场。实际上,它起着一种最有效的非关税壁垒的作用。 近年来,国外大规模的反倾销已成为我国产品  相似文献   

9.
自从1979年欧共体起诉中国倾销糖精钠和闹钟以来,到1994年底,我国出口产品被诉倾销已达204起,约占全球倾销案例总数的10%。1989年,仅欧共体起诉中国鬃刷倾销一案,就使我国创汇损失500万美元。反倾销,我们再也不能等闲视之。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国外对我国商品实行反倾销举措越来越多,已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严重障碍,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不良影响。 一是导致出口额大幅度下降。中国商品遭到外国厂家投诉后,或积极应诉或采取其他措施避免对方采取反倾销措施。其一是被迫限制出口商品数量。  相似文献   

10.
反倾销:保护企业和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3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公布实施。通过立法反倾销是许多国家为实现公平贸易而采用的重要手段,它已成为一种国际惯例。我国反倾销条例的实施将对限制进口产品低价倾销、保护国内产业起到重大作用。 然而,一些消费者对反倾销却不太理解。他们说,外国货又好又便宜;对老百姓实惠,一反倾销便得不到这些实惠了。其实,外国企业以低价倾销商品,并不是想给进口国消费者带来实惠,而是想挤垮进口国国内企业,以达到未来独占或垄断市场、获取高额利润的目的。一旦这些进口产品垄断了市场,其价格必然会变动。如果民族产业垮了,企业倒闭,就会失业增多,人们的收入也会下降。所以说外国倾销产品虽然短期看可让进口国消费者得到一些实惠。但从长远看,最终会使消费  相似文献   

11.
刘桂文 《经济师》1998,(7):17-18
洋货倾销的危害与对策●刘桂文90年代以来,我国出口产品在世界各国连续遭到反倾销调查,同时,国内企业却正遭受外国同类或类似产品的倾销之苦,致使民族工业生存空间日见狭窄,对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增长和改革开放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一是严重冲击国内市场。由于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在国际经济往来中遇到了很多反倾销现象,反倾销作为国际商业竞争中的防御性武器,不论对倾销国还是被倾销国,都会导致一定的损失,即反倾销具有两面性。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应对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反倾销现象,希望为中国贸易发展提供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最新统计显示,外国对华商品反倾销起诉近年来大幅增加。到2000年底,中国出口商品遭受29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起诉,总计达到412起,给我国出口造成的损失累计高迭100亿美元。其中欧盟90起;美国78起;印度后来居上,对华反倾销达到38起,居第三;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墨西哥对华反倾销起诉均超过20起。其中,五金、矿产、化工领域更是中国遭受国外反倾销投诉的“重灾区”。仅2000年中国商品总共遭受36起反倾销之诉。 反倾销是世界组织许可的贸易保护措施。按反倾销法规定,倾销是指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格进入进口国市场,并使进口国市场已建立的产业受到实质性伤害或构成这一威胁,或实际上使进口国产业延迟建立。世贸组织成立后,传统的贸易保护做法,如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受到严格约束,而反倾销具有形式合法、易于实施,能够有效地排斥外国产品的进口并且不宜招致报复的特点,因此被发达国家视为保护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国各个层面均未将外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低价销售行为与倾销联系起来,倾销的危害性并未得到重视,更谈不上从法律上加以制止.这使外国商品在华倾销屡屡得逞,并影响了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认识的提高,外国在华倾销行为及其危害在近十年来逐步得到重视,部分行业的中国企业已勇敢地拿起了反倾销这一救济武器.  相似文献   

15.
郝丽 《经济论坛》2004,(24):131-132
反倾销是当今国际贸易战的主要方式之一,许多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反倾销法对外国出口商的倾销行为进行抵制和制裁,保护本国经济免受不正当竞争的破坏。从1979年欧盟首先对我国出口商品提出反倾销诉讼至今,对中国出口商品提出反倾销调查的国家已多达60多个,1990-2000年,全世界反倾销案共4000余件,其中中国受到的倾销调查为422件,占到了12.4%。  相似文献   

16.
传统上,美国在反倾销中将中国视为“国家统制经济”国家,美国商务部在商品出口美国的“美国价格”与商品在出口国内销的“外国市场价格”之间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是否存在“低于公平价格(即外国市场价格)”的倾销裁决中,对中国实行替代国价格方法。实践表明,这种方法缺乏必要的公平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倾向于人为增大倾销裁定幅度,对中国出口贸易具有很大的歧视性和损害性,成为中美贸易顺利发展的一大障碍。1988年美国综合贸易与竞争法规定,对于非市场经济国家首先适用生产要素法计算外国市场价格,并改用新的“非市场经济”定义取代“国家统制经济”,这两点潜在地影响了美国对华反倾销趋势。1988年、1989年美国只对华各提起一次反倾销调查,裁决中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世界上被立案进行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出口国,倾销与反倾销已成为困扰我国出口贸易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在分析了我国目前倾销与反倾销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外贸企业宏观管理,建立科学的企业营销理念,争取更多国家对我国市场经济的认同,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强倾销与反倾销人才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完善我国反倾销制度等措施。并认为,一方面应努力避免对外倾销的发生,一方面对于那些以倾销为借口阻挠中国产品进入的不合理投诉据理力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反倾销法介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经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为了适应入世的需要,2001年10月31日国务院第46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并于2002年1月1日起施行,取代了1997年3月25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以下简称1997年《条例》)中关于反倾销的规定。《反倾销条例》一共有6章59条,它以1997年《条例》为基础,遵循国际惯例并结合我国国情,针对反倾销的实体及程序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无疑是我国对外贸易立法上的又一重大成果。实体规定一、倾销的确定倾销是指在正常贸易过程中进口产品以低…  相似文献   

19.
根据欧共体有关反倾销的规定,一个反倾销程序一经提起后,除了以征收反倾销税方式来终止外,还可以其它方式来终止,即共同体接受一项承诺。在实践中,许多反倾销程序是以承诺而告终的。一、定义承诺是外国出口商或生产商以书面文件提出并为欧共体委员会所接受,其目的在于停止损害性的倾销行为的保证。按照欧共体2423/88号《规则》第十条第二款的规定:“承诺……是指承诺……价格得以调整或停止出口以使欧共体委员会满意地认为倾销之差价或者补贴之金额或者损害之后果将得以消除。”  相似文献   

20.
文岫 《经济世界》2003,(6):68-69
加入WTO后,我国传统产品在进入世界市场渠道进一步拓宽的同时,世界其他国家的优势产品也将直接进入中国市场。因此,如何利用法律武器,对国外商品在国内市场采取的“倾销”行为予以回击,同时在出口过程中积极应对其他国家的“反倾销”,就成了国内企业保护自身利益的法宝。从入世一年多的情况看,我国企业的反倾销意识明显增强,已经开始擎起反倾销维权之剑。倾销与反倾销倾销一词,在经济学里是指垄断资本家在市场上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大量抛售商品。其目的在于击败竞争对手,攫取高额利润。在WTO框架下,往往是指出口国以低于进口国同类商品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