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聚众犯罪是我国刑法中较大的类罪,刑法总则与分则均有关于聚众犯罪的规定。但立法上没有对聚众犯罪的概念进行界定,导致聚众犯罪与集团犯罪、一般共同犯罪,首要分子与主犯的关系不够明确。刑法分则关于聚众犯罪的条文,大部分明确了聚众犯罪的责任主体,但也有些条文未指明责任主体,既违背了聚众犯罪责任主体法定原则,也使得条文之间不相协调。文章探讨了聚众犯罪的立法缺陷,并提出了立法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少经营违背自愿,公平,平等,诚实,信用的商业原则及商业道德,采取种种不正当手段参与商业竞争,因而,世界各国为了保护公平竞争和工商业的发展,纷纷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商业合法权益的法律,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就是其一,以前,商业秘密的概念在我国比较混乱,有“技术秘密”,“专有技术”,“技术雇窍”等名称,直到1991年4月9日全国人大通过的《民事诉讼法》才首次将其作为基本的法律概念予以确认,1997年《刑法》(修订案)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至此,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上升到刑法保护的层面,但也存在不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3.
单位犯罪是进入80年代以后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一种犯罪现象.单位犯罪的主体是构成单位犯罪必不可少的要件,而我国由于单位犯罪的法律规定未尽完善,使得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对单位犯罪主体的理解仍然存在不少的争议,文章结合刑法界关于单位犯罪主体的研究成果,就一些问题发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刘昊  郭铜亮  朱龙雷  赵廷洲  杜秀枫 《魅力中国》2013,(32):335-335,354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法律系统逐渐完善。各种法律措施新规定相继更新出台,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对刑事责任年龄问题一直是法律系统的热点。虽然我国新刑法对于相对刑事责任年龄出台新的规定,但是尚存在若干问题,本文基于新刑法中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相关规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井提出一些解决时策。  相似文献   

5.
李进平 《特区经济》2010,(3):242-243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的经济犯罪中有相当一部分罪名配置了死刑。死刑在经济犯罪中的泛用导致了诸多弊端:①违背了刑法的谦抑精神;②违背了刑罚的公正性;③不符合刑罚的目的;④与刑罚的人道主义相抵触。为了顺应废除死刑的国际刑事司法潮流,我国可以从废除经济犯罪死刑着手,逐步减少死刑的适用,直至最后全面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6.
非法经营罪是1997年刑法新增设的罪名,是在市场经济下带有浓厚的计划和管制色彩的一个罪名,其法律规定和司法认定都存在许多有待探讨和完善的地方.本文通过对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非法经营罪的主体的分析,从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等方面,对我国非法经营罪的主体认定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由于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我国刑法这一条款明确规定了玩忽职守罪的犯罪构成和处刑原则。玩忽职守犯罪属于渎职罪范畴,其主要特征:(一)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根据我国刑法第八十三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是指一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它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依法从事公务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比较我国现行《婚姻法》与香港有关婚姻方面的法律规定,分析了二者在离婚方面的法律规定之差异。认为内地与香港在离婚的形式、理由、程序和过错赔偿责任几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建议,离婚双方要选择既有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又不违背法律的合法渠道解除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我国民法、刑法、行政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均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作出了法律规定,使我国初步形成了对商业秘密进行保护的法律体系。但该体系仍存在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徐江 《中国招标》2013,(42):24-27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其他与工程管理相关的行政主体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对工程建设主体进行行政管理。对于工程建设主体在工程建设中的违法行为,相关行政管理主体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实施行政处罚。由于工程建设本身的多样性、复杂性引致了工程建设违法行为性质和种类的多样性、复杂性。而我国法律对工程建设的行政管理主体、行政处罚实施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被称为'村官'的村干部拥有广泛的权力,管理农村的公共事务,并在一定范围内代替政府行使国家的管理职权.依据我国刑法司法解释的规定:村委会成员在从事法律规定的受委托的几种工作过程中属于'准国家工作人员','准国家干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成为犯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李卫东 《魅力中国》2010,(3X):237-237
<正>我国《刑法》规定了20余种滥用职权犯罪,但纵观这些滥用职权犯罪规定,有一个明显的立法缺陷,就是其犯罪主体均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并不包括国家机关,也就是说我国刑法未规定单位滥用职权犯罪。这与打击单位滥用职权导致公共财产、国家  相似文献   

13.
王鑫 《魅力中国》2008,(4):118-119
我国对安乐死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目前我国法律没有关于安乐死的成文规定,并且很多学者主张根据我国刑法的解释,实施安乐死行为就是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属于犯罪行为,要接受法律制裁。鉴于国外对安乐死行为的不同规定,再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我们有必要研究安乐死行为的性质,以法律形式加以界定。  相似文献   

14.
殷周喜 《魅力中国》2011,(5):191-191
在刑法修正案八中规定了未成年犯罪人免除前科报告义务,而我国九七刑法第一百条规定了前科报告制度。从中不难看出,刑法修正案八对我国的未成年人前科制度的消灭做出了初步规定。以下,本文对我国未成年人前科制度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修订后的我国现行刑法与79年刑法相比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其内容上加大了对经济领域的调控与干预力度,特别是对市场经济主体之一的企业作了较全面的规范。本文拟就新刑法对企业运作的调控作有关论述,以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明了刑法的有关规定,自觉地以刑法为指导正确规...  相似文献   

16.
王庆标  杨红云  张玉凯 《魅力中国》2013,(32):326-326,315
在社会转型期,未成年人犯罪率急剧上升,不仅危害了社会稳定,而且对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未成年人”是法律设定的概念,指法律根据一定的年龄而规定其的行为能力受到限制或者无行为能力的人。由于各国法律制度不同,对未成年人年龄的规定也不尽一致。根据我国法律规定,18周岁以下的公民是未成年人。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未成年人犯罪被称世界“三大公害”之一。  相似文献   

17.
原涛 《魅力中国》2010,(31):145-145
现行刑法把单位纳入犯罪主体的范畴。私有性质的公司、企业纳入单位犯罪主体的问题,无论从刑法原理、犯罪构成要件,还是从立法起源及单位犯罪规定的内容上看,都应将私有性质的公司、企业纳入其中。对于机关主体犯罪范围,国家机关应被包括在其中,同时,有关条款对国家机关犯罪的罪种范围做了明确的规定,避免社会和司法实践上的混乱。单位犯罪主体的犯罪处罚,新刑法采取的是以两罚制为原则,以单罚制为补充;同时应认为单罚制与单位犯罪主体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以前,法律仍然把经济学的应用限制在反垄断法、税收和货币赔偿的决定等领域。这种有限的相互作用在20世纪60年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法律的经济分析开始扩展到更传统的领域,如财产、合同、侵权、刑法等。法经济学恪守“理性人”信念,把主体描绘成效益最大化追求者,在此前提下,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各种法律制度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我国刑法中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主要解决不同年龄人刑事责任的有无问题,同时也包含了对未成年人的犯罪从宽处理的内容。由于刑事责任年龄涉及到刑事责任的有无,因此,为了防止出现错案殃及无辜或者放纵罪犯,就需要在办理此类案件时准确认定一个人的年龄,以防止出现错案或放纵了真正的罪犯。  相似文献   

20.
受贿罪在我国和德国刑法中都有规定,但从立法概况、主体、客体、客观方面以及刑罚等五个方面来比较,两国立法有很大不同。研究这一罪名的立法区别将对完善我国刑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