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杨琳琳 《魅力中国》2010,(25):270-270
开放数学教学是通过改革传统教学过程中束缚学生发展的因素,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新型教学。实施“开放型”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大胆开放,随机应变,不断改革束缚学生情感、认知与能力发展的条条框框。改变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讲解,去探索,去创新,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2.
赵桂兰 《魅力中国》2014,(10):145-145
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作为数学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必须全面、深刻地领会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以此来检查和评价教学效果,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从而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为此,我对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张慧蓉 《发展》2011,(5):141-141
“问题情境”是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立“疑”设“障”,从而创设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学习情境。“没有问题的教学”正是课堂教学的问题所在。思源于疑,我们应当让课堂存在“问题”,用问题去激活学生的思维,用问题去引领学生探究。新课程理念提倡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至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李佃忠 《魅力中国》2013,(11):212-212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高中数学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要注重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断去探究。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究,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下面就问题教学法谈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张智成 《魅力中国》2013,(16):152-152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不断积累起新的品质的过程。《品德与社会》课程适宜开展活动学习。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李慧文 《发展》2011,(7):134-134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开拓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选择教学材料,巧妙安排教学结构,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和形式,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单纯的灌输式教学势必使学生学〉-7兴趣荡然无存。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去挖掘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到教学过程中各含环节可利用的“兴趣点”,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对教学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董瑞杰 《魅力中国》2008,(2):100-100
“问题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启发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深化问题的教学过程。问题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充满活力的学习方式,通过地图提出问题,利用地图把问题引向深入,运用地图去解决问题。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知识的传授与智能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王庆党 《魅力中国》2014,(12):160-160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的要求:在教学目的上,要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变为“传授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在教学的主要任务上,不只满足于学生“学到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去学”;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决定因素,一切教学内容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体验去获取。让学生充分参与,通过动手、动眼、动身、动脑进行深层次的思维,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抽象、归纳、猜想等思维能力,这样既有利于领会基础知识,又学会了研究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赵祥 《魅力中国》2013,(28):210-211
课程标准的研制强调科学过程、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能力。“问题解决教学”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以“课题”的形式组织教学.倡导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让学生在再创造过程中学习,使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1.
王笑梅 《魅力中国》2011,(15):299-299
在教学中,如果把教学知识放在一个活泼的情境中去传授,使教学情、教师情、学生情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产生情感共鸣,不断激发新的学习冲动,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悟”、去“做”、去“经历”、去“体验”,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逯高峰 《魅力中国》2013,(11):217-217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始终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本人的拙见。  相似文献   

14.
曾薇 《魅力中国》2014,(7):195-195
学习错误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了学生学习的情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以厦通过集体识错、思错以及纠错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是一种真实的、有价值的教学费源。应加以有效利用。对于错误的产生,教师要宽容对待。接纳错误,更应善于利用课前预设错误资源.善于捕捉课中错误资源。善于课后反思错误资源,将学生的学习错误当作一种教育的契机,让错误变成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5.
马淑娟 《魅力中国》2010,(17):299-299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的“接受、模仿、继承”为基本模式。现代教育则认为。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题,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作用是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和个性。  相似文献   

16.
陈永杰 《发展》2008,(6):92-92
何谓“三维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一次教学过程中从多面引导学生学习多篇课文。这种教学方式的最大优点是根据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多层次、多角度、多种思维方式去学习,让学生通过比较,更加透彻地理解课文,体味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一节课中接触、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7.
施橹 《魅力中国》2013,(5):262-262
“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更多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采用游戏展开竞赛,开辟第二课堂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自信心,从而达到学生英语水平大面积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严绍刚 《魅力中国》2013,(28):227-227
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阅读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适当的教学环境,去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对文本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阅读,学生还可以间接地向社套、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对他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19.
任雪娇 《魅力中国》2013,(8):263-263
改进教学方法,激发数学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方式。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妙地设置悬念,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迫切性;以错误事例加以比较引起对问题的注意,激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反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保持参与教学活动的持久性等方面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马军领 《魅力中国》2013,(8):231-231
在历史教学中要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信任学生,通过优化的课堂教学和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