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两年,我国股市持续向好,居民储蓄资金不断向证券市场分流,银行的组织资金工作面临着股市分流居民储蓄存款的现实问题。本文就证券市场对储蓄存款分流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对银行存款流入股市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以来,沪、深股市行情持续火爆,在财富效应的刺激下,全国证券市场的个人新开户头量和资金成交量迭创历史新高,居民储蓄存款出现明显分流到股市的现象。央行5月的货币监测报告显示,全国居民储蓄存款同比减少2784亿元,呈现连续下降趋势。为准确把握股市变化对银行资金分流的作用,有效监测银行存款分流对经济金融的影响,增强金融市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人行株洲中支结合株洲市实际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供参考。一、株洲市银行存款分流特征截至2007年5月末,株洲市的“泰阳”、“君安”、“中信建设”、“恒信”四家证券公司交易户头总数为16.35万户,占全国开户总数的1.6‰。2007年1-5月,全市证券公司新开户头23165户,证券交易金额累计为535亿元,交易量在湖南省排名第二,占全国同期交易总量的2.9‰。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股指快速增长的背景下,银行体系资金的分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银行存款分流规模不断加大。据统计,2007年1-5月,全市约有22.67亿元的银行资金直接或间接地分流到了股市之中,分流资金占5月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的3.88%。其中,通过“银证转账”直接入市购买股票的资金净额(流入股市与...  相似文献   

3.
将预防性储蓄转化为投资性储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1999年6月末,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5917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5%,是自1990年以来同期增幅较大的。在5月下旬中国股市发生“井喷”和第7次存款利率下调的情况下,城乡居民储蓄新增存款额增幅仍偏高,表明调整居民储蓄存款收益率及其他投资手段对储蓄存款分流的难度加大。其主要原因在于绝大部分的城乡居民储蓄是预防性的,不是投资性的,只要储蓄存款利率不为零,预防性储蓄存款是不会分流很多的。这一现实使得今后中央银行利用降低居民储蓄存款收益率的杠杆来加速储蓄资金分流的力度会越来越小。  …  相似文献   

4.
2001年1月份,全国储蓄存款大幅度攀升,是近两年同期增加最多的一个月.江西省储蓄存款增长与全国形势基本一致,余额达1299.87亿元,比年初增加56.71亿元,同比多增49.8亿元.储蓄多增原因很多,在消费平稳和股市交易额减少的情况下,居民将年终各项收入部分资金转为储蓄,是导致储蓄存款上升的主要因素.2月中旬,我们在南昌市对400位居民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得出当季该市居民在储蓄、消费、投资行为上具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5.
司巍 《上海金融》2007,(6):19-21
近一年来,上海市商业银行人民币储蓄存款加速分流现象显著。影响商业银行储蓄资金分流的因素很多,其中资本市场繁荣和经济发达地区居民投资意识强烈对储蓄存款的分流作用较为突出。本文就有关经济金融变量指标对储蓄存款变化的影响开展了相关性计量分析,得出投资领域拓宽、投融资市场活跃是快速分流商业银行储蓄资金主因的结论。同时,本文还分析了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分流效应的利弊,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银行储蓄存款正遭遇来自股票投资热的猛烈冲击。本文以基层行为蓝本,在深入分析股市分流资金对储蓄存款主要影响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新的市场环境下实现储蓄存款有效增长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1月份居民储蓄增速则放缓,表明股市对资金的吸引作用。中国股票市场流动性显著高于周边国家。股市对于居民储蓄存款的虹吸效果显著,未来1年内可能仍将有大量居民存款流入股票市场。A股市场资金宽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储蓄存款的持续增加壮大了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为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支持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但由于受国家实施一系列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影响,居民储蓄存款增幅呈下降趋势.储蓄存款的适度分流,不仅有利于扩大内需,也有利于发展资本市场和改善投融资体制,是包括下调利率和开征利息税在内的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储蓄存款的过度分流使金融部门长期形成的资金结构关系难以适应.因此,要采取措施使信贷存款在适度分流的同时,保持其增长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9.
(一)正面效应 1.分流了储蓄存款,减少了集中支付的风险.我国是高储蓄率国家,居民储蓄存款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6%,居民购买基金可拓展居民投资渠道,适度分流一部分储蓄存款.目前我国消费率过低、储蓄率过高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问题,购买基金也是一种投资,有利于扩大再生产,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储蓄分流、金融风险与储蓄-投资转化效率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本文针对当前存在的对储蓄分流的一些模糊认识,在区别储蓄和储蓄存款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储蓄分流这一概念的内涵.在对我国近几年储蓄分流现状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指出当前的储蓄分流没能较好地达到储蓄分流的预期目标.因此,当前的居民储蓄分流仅仅是一种有储蓄分流之名而无储蓄分流之实的储蓄分流.最后,本文提出了提高储蓄分流实际效果的政策建议,包括:储蓄分流应着眼于促进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发展和融资形式及工具的多样化;应该从优化资源配置的高度审视股市的发展战略;适当提高消费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重构微观经济基础和建立市场经济的支持性系统.  相似文献   

11.
杨玲玲  孙海霞 《上海金融》2012,(12):13-18,120
本文构建了居民银行储蓄模型,并以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全面检验了1992-2009年股市对居民储蓄资金分流效应的动态变化趋势。分时段检验发现,我国股市对居民银行储蓄的分流作用在1997年以后的时段内变得更加明显。长期协整关系却表明,与国内产出、通货膨胀率和利率等经济基本面因素相比,股票价格和成交额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偏弱,这可能是我国股市的高波动性所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中国经济转型期,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动态势进行了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居民储蓄存款的持续增长是我国资本积累和资本形成的重要基础,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做了充分准备,不必急于分流.  相似文献   

13.
海南省当前金融运行中存在居民储蓄存款加速增长、邮政储蓄存款快速分流农村资金、商业银行信贷集中等热点问题。本试图对上述热点所引发的深层次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希望对防范和化解海南的金融风险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998年以来,国家分流储蓄存款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多次降息和开征利息税使居民逐渐形成了对储蓄存款收益率持续降低的预期,不断调整储蓄和投资行为,储蓄政策对储蓄存款中的企事业单位存款等非居民储蓄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储蓄存款呈现持续分流态势,针对储蓄存款增势趋缓、结构变化特点,最近,我们选择了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四市对2000年储蓄存款结构及变动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采取召集储蓄专家谯、现场填写问卷与实地查访相结合的形式,在取得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推算分析,2000年浙江省储蓄存款结构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储蓄存款活期占比上升,定期下降;非居民储蓄仍占有一定的比重;私人生产经营性存款占比上升较快,2000年储蓄分流的主要原因是股市、房市、债市以及汇市的火爆。对此,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储蓄存款一直快速增长,虽然最近证券市场的繁荣暂时对储蓄存款形成了较为显著的分流作用,但是,一旦证券市场趋势逆转,流向证券市场的储蓄资金很快就会回流.因此,研究储蓄存款在证券市场之外的分流具有重要意义.消费市场交易和房地产市场交易虽然没有很强的储蓄分流效应,但是具有长期影响.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先后实施了一系列货币财政政策和其他相关配套措施,抑制储蓄高速增长,导致居民储蓄存款分流速度加快.但分流出来的大量资金是否如政策制定当局预期,真正进入生产和流通领域,是否有效刺激消费和拉动了投资需求,是当前央行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研究储蓄存款增幅回落,应结合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了解其回落的原因及影响,以便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目的.为此,我们就以上问题谈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7.
2006年货币信贷增长经历了前8个月的过快增长后,9月份以来广义货币M2和供求增速进入平衡放缓阶段:全年狭义货币M1增速持续加快,股市发展对储蓄存款的分流导致储蓄存款增速持续下降,企业资金总体宽松,供求投入过多的势头在下半年得到明显控制,全年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总体高于2005年。  相似文献   

18.
储蓄分流、金融风险与储蓄—投资转化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当前存在的对储蓄分流的一些模糊认识,在区别储蓄和储蓄存款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储蓄分流这一概念的内涵。在对我国近几年储蓄分流现状进行了剖析的基础上,指出当前的储蓄分流没能较好地达到储蓄分流的预期目标。因此,当前的居民储蓄分流仅仅是一种有储蓄分流之名而无储蓄分流之实的储蓄分流。最后,本文提出了提高储蓄分流实际效果的政策建议,包括:储蓄分流应着眼于促进多层次金融市场的融资形式及工具的多样化;应该从优化资源配置的高度审视股市的发展战略;适当提高消费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重构微观经济基础和建立市场经济的支持性系统。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由于中央银行7次下调利率、国家开征利息税以及实行个人存款帐户实名制等原因,使储蓄存款的增速明显放缓,储蓄存款出现了分流现象.储蓄分流在一定程度上是近几年来政府积极发展资本市场、鼓励居民金融投资多元化的效应的体现,储蓄分流对于启动消费、刺激生产也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储蓄分流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正>一、居民储蓄分流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民收入格局的变化,我国居民金融资产迅速积聚,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收入大幅度增加,截至1991年底止,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已达9240亿元,比1978年的210.6亿元增加了近44倍,为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种几乎全部以银行储蓄方式出现的单一居民金融资产形式,却导致了以银行为中介的储蓄投资转化的单一模式,给经济、金融也带来了一些深层的问题。主要是: (一)银行借助居民储蓄存款为负债主体,通过信贷将储蓄存款转化为对企业的投资,在现行的经济体制下,形成了银行对企业的债权软约束和居民对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