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发展搞活国有经济是中国跨世纪的重大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搞活国有企业为重点的大量改革有效地发展了国有经济。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入 WTO和经济全球化,从总体上看,国有经济、国有企业越来越需要加快改革和发展。现在,各国各企业之间的经济竞争主要是市场竞争,而不是资产多少的竞争。改革以来,我们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了国有资产管理,但是如何对国有资产进行全面市场经营、使国有资产增值最大化,已成为进一步发展国有经济的重大课题和任务。本文提出实行国有资产的全面市场经营,是指由国有资产出资人和…  相似文献   

2.
科学评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煜 《当代经济》2005,(8):69-70
国有资产经营是国家对其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的筹划与营谋活动。当今世界,国有资产的营运均是其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国国有资产十分庞大,确定适当的国有资产经营目标,对于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配置,明晰企业产权,以及保证国有资产安全高效运行,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而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在资产规模、质量、技术水平等方面处于领导地位。国有资产经营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经济运行效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了进行国有资产绩效评价的意义,并提出了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4.
关于国有资产评估中的若干问题姚殿礼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怎样对我国国有资产的数量、质量及利用状况进行清理评估,无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的大现实意义。一、国有资产评估的内涵及进行评估的必要性所谓国有资产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石子印  刘维奇 《生产力研究》2005,(6):195-196,207
本文阐述了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一般性质、设置与弊端,并在此基础上详加分析了在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应如何配合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提出了七个思想,对它的功能再造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已积累起数量巨大的国有资产,据统计,截至2006年末,国有及国有控股的非金融类企业的总资产和净资产就分别达到29万亿元和12.2亿元。把国家即全民所有的国有资产保护好、运用好,把国有资产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对于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增强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金峰 《生产力研究》2006,(10):211-213
国有经济作为与国家所有权相联系的经济范畴,并非为社会主义制度所独有,西方国家国有资产的经营和管理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程中,不少国家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呈现出各自的特色。按照一定的方法总结和梳理各国政府管理和经营国有资产的成功经验,将会对找寻完善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有效途径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注资经营责任制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李华民一、问题的提出由于我国国有经济的巨大规模以及政府目标的社会综合特征,国有企业在改革中不可避免地只能采取代理制。于是政府以资产增值为目标,把国有资产交给职能经营者进行经营,从而形成了政府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  相似文献   

9.
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市场化与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市场化的必要性1.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有资本的退出迫切需要产权交易市场化。进入21世纪,我国工业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大力推进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国家经贸委制定的《“十五”工业结构调整规划纲要》中指出,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企业组织结构的战略性改组,国有经济要从一般性竞争行业退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接受债转股项目后也迫切需要寻求退出机制,怎么退出?如何退出?显然通过政府行政参与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仅靠主板市场也不能满足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10.
《经济论坛》1998,(2):16-18
国有资产:如何搞好重组?主持点题:自从十五大提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之后,“抓大放小”、“强强联合”、“资本运营”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国有资产重组的深入进行对搞活国有经济、改善经济结构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实践中,各地的做法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1.
谢晓霞 《生产力研究》2006,(6):199-200,242
我国国有资产的流失既有企业经营体制上的原因,也与国有经济战线过长、分布过广、结构不合理和资源配置非优化等直接相关。“郎顾之争”再一次使国有资产流失这一现状成为当今的热点问题,文章仅从产权理论角度分析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并从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鸿 《发展研究》2004,(12):47-48
国有资产是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国有企业是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经济风险的可靠力量。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国有经济有能力当好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生力军。当前,深化福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发挥国有经济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安全保障作用、在产业集群形成中的合力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富春 《经济师》1998,(2):32-32
关于调整国有资本布局的思考●张富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事关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重大战略、国有经济重大战略,国有经济地位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  相似文献   

14.
国有资产管理及监督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和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公有制实现形式逐渐多样化,这对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要实现公有制经济形式的多样化,而且要实现国有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对多样化形式下的国有经济管理及监督模式进行探索,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5.
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做到保值增值,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从各地反映出来的情况看,被许多人严厉指责的一些所谓“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似是而非,经不起推敲.真正的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是指在不规范的产权变更过程中,国有资产价值量的绝对减少过程.要堵住国有资产流失的黑洞,必须找准病根,对症下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能只是消极地补漏,必须从搞活国有经济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和结构的优化,从整体上提高国有经济的资产质量和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有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国有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长期以来,我们对国有资产的认识和管理往往偏重于国有企业经营性资产,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关注不够,致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不少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必须改革传统的管理办法,构建新的资产运营机制,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效能,促进和保障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赵景峰 《经济论坛》2001,(16):17-18
在当前国有企业产权交易中存在着认识、体制、管理上的许多问题,影响国有企业产权交易的正常发展,阻碍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有必要予以解决。一、在思想认识上,国有企业产权交易,决不会影响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更不会导致私有化我国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并不是体现在国有企业的数目、国有资产的比重和国有经济直接控制的领域上,而是主要体现在掌握和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制导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与物质的基础上。因此,产权交易决不会否定作为公有制主体的国有经济的地位作用。1.…  相似文献   

18.
林鹏 《发展研究》2010,(1):103-104
流动性是资产的一个重要属性,增强国有资产流动性是当前国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在分析资产流动性及其溢价基础上,提出提高国有资产流动性的具体思路,并建议进行相应的监管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关于民营经济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前我们考察问题都讲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的关系、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关系,分析方法不一定对。我们现在要研究的是民营经济和国有资产的关系。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国有资产,民营经济的发展,可以使国有资产不断增值。这从三个方面来考虑:(1)有民营经济介入以后,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20.
国有资产投资承包人制度是国有资产实现方式的变革,是对西方学者创立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扬弃,是制度创新。这一制订匠核心是通过自然人对以价值形态的国有资产投资的抵押承包,克服国有企业的一系列弊端,使国有企业在面对“入世”后国际竞争的冲击和私有经济的包围的情况下,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这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国有经济实现方式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