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1 毫秒
1.
折中效应是指消费者在面临多个具有多属性的选项时,更倾向于选择一个各属性都处于中等水平的选项。忙碌已成为当代社会的常态,本文主要考察消费者的主观忙碌感对折中选项偏好的影响。不同于由客观时间匮乏或被迫任务引发的忙碌,本文所探讨的主观忙碌感是个体因主动计划在一定时期内完成多项任务而产生的主观状态感知。本文认为:(1)主观忙碌感会增强消费者的自我重要性感知,提升其自我价值感知与能力感知,增强其决策信心,进而使其更少做出折中选择。(2)消费者对“忙碌”的解释水平起调节作用,高解释水平者将“忙碌”抽象化为高自我价值,而低解释水平者则将“忙碌”具体化为“需要做很多事情”,因此主观忙碌感对后者的决策信心没有影响,也不会影响他们对折中选项的偏好。本文通过六项实验验证了假设,有助于增进读者对忙碌在消费领域影响的了解,对于中端与非中端品牌在产品定位、竞争格局等方面制定营销策略也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在搜索、体验和信任属性的产品中,品牌资产与消费者溢价支付意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并非品牌资产的所有维度都会影响消费者的溢价支付意愿;对于搜索属性的产品而言,感知价值、品牌忠诚和公司联想能够显著提高溢价支付意愿;对于体验属性的产品而言,感知质量和品牌忠诚显著正面影响溢价支付意愿;对于信任属性的产品而言,感知质量、品牌忠诚和公司联想在提高消费者溢价支付意愿方面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感知价值是影响消费者渠道选择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感知价值和渠道选择构建了消费者网购渠道选择模型,运用AMOS和SPSS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以验证有关假设。结果显示消费者感知渠道价值对其渠道选择行为有正向影响,感知渠道风险对感知价值和渠道选择都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时,常存在一些消费者当时能注意到但不能选择的产品,例如脱销产品、排号购买产品、会员专供产品,这就是产品虚位现象。购物情境中的虚位选项会对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产品虚位不仅会情境性地影响消费者对可得选项的购买,还会跨期影响消费者对虚位产品未来的购买。本文对营销领域有关产品虚位现象的研究进行了梳理,阐述了虚位现象对消费者反应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以及消费者对虚位现象反应的影响因素,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传统营销学认为商品选择"多多益善",多样的商品可以吸引消费者并提高市场占有率。但是行为决策学者的研究却发现:当商品数量上升到一定数目时,消费者会体验到更多的选择困难,进而延迟消费决策甚至不做决策,且满意度降低,后悔情绪增加,也即"选择超载"效应。学者们认为导致选择超载的认知因素是认知损耗,情绪因素是过多选项所带来的负性情绪,也有研究发现选择超载效应会受到选项集特征和消费者个体差异等边界条件的影响。本文对选择超载效应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梳理,探讨了选择超载的前因、其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选择超载效应对商品营销实践的启示,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2—2020年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相关数据,通过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手工搜集整理中国上市公司财经新闻数据库(CFND)中的网络媒体负面报道次数,实证检验了媒体负面报道对审计延迟的影响。研究发现,媒体负面报道会增加审计延迟,这一效应在非行业专长子样本(Expert=0)的样本中显著存在。在控制了内生性偏差后,结论依旧不变。进一步研究了媒体负面报道对审计延迟的影响机制,发现媒体负面报道会通过提高审计师的风险感知度对审计延迟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当企业面临的媒体负面报道次数增加时,审计师为降低审计风险会选择加大审计资源的投入,审计延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7.
由于新产品同时具有创新性和不确定性,消费者在感受到新产品带来趣味性的同时还会感受到风险,消费者是在相互博弈的心理过程影响下对新产品进行购买决策的。文章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感知趣味性和感知风险对新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产品类型正向影响消费者感知趣味性和感知风险,且感知趣味性和感知风险分别一负一正共同影响消费者的新产品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8.
基于平台的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和金融的影响力是目前所有互联网金融模式中最大的。以余额宝为例,将感知平台特征、消费者特征、产品特性、扩散渠道、感知风险与技术接受模型结合,建立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扩散影响因素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感知平台特征、消费者特征、产品特性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并且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扩散渠道和感知风险对消费者使用态度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感知风险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影响。以往关于感知风险的研究多聚焦在常规的购买环境下,本文主要研究在产品伤害危机情境下,感知风险对消费者购买意愿起主要影响的具体构成维度,从而为企业应对产品伤害危机给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社会影响理论,通过3个实验考察了突出用户之间相似性的框架和突出产品之间相似性的框架对消费者点击意愿的影响,并剖析了感知产品匹配性在其中所发挥的中介效应以及产品类型和推荐数量在其中所扮演的调节角色。研究表明:与突出产品之间相似性的框架相比,突出用户之间相似性的框架会使消费者产生更高的感知产品匹配性,进而增强其点击意愿。但这种框架效应会受到产品类型的调节作用:对于享乐型产品而言,突出用户之间相似性的框架往往更加有效;而对于实用型产品而言,突出产品之间相似性的框架则更加有效。而且推荐解释的框架效应只有在推荐数量为一个时才发生;当推荐数量为多个时,感知产品匹配性和点击意愿在两种推荐解释框架条件下均无显著差异。本文不仅推进了个性化推荐方向的研究,也拓展了社会影响理论和框架效应理论在市场营销领域的应用研究,并为企业实施个性化推荐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1.
面对同质化的商品和琳琅满目的品牌,消费者该如何做出品牌取舍的决策呢?文章按照先归纳后实证的研究逻辑,通过开放式调查、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三项系列研究,以手机行业消费为例,对影响消费者品牌决策的关键因素及其维度结构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影响消费者品牌决策的因素主要包括营销刺激因素和消费心理因素在两个方面,其中营销刺激因素包括产品要求,广告诱导,促销吸引3个维度;消费心理因素包括风险规避,个性化偏好,群体参照3个维度,这些影响因素与西方经典理论有一些共同之处,但也显示了中国消费者蕴含着特有的“平衡”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任方旭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5):126-129
随着品牌意识的逐步增强,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具有品牌效应的商品。文章以空间差异化分析模型为基础,引入消费者品牌意识变量,建立了一个新的产品差异化模型。依靠于参数情况,给出了消费者强、弱、一般三种典型的品牌意识下产品质量特性竞争的纳什均衡类型。结果表明,消费者对某类商品品牌意识越弱。产品之间越会差并化,低质量特性产品所获得的市场份额及其利润也会越大。而随着消费者品牌意识增强,零售商越愿意提供高质量特性的产品,其对应的市场份额及其利润也会越大。这从而解释了在消费者品牌意识较弱的产品品类中,零售商发展低质量自有品牌产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陈常 《科技和产业》2012,12(6):75-80
首先综述国内外技术选择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相关文献,然后利用1978-2010年的样本区间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发现浙江省的技术选择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改革开放之后浙江省进行了适宜的技术选择,快速促进了经济增长。本文随后又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得出短期内浙江省技术选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向和程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explores whether deregulation of the Australian retail banking sector in the 1980s delivered the enhanced consumer choice that had been promised. Using new data on banking products and their usage, it analyses consumers' ability to select optimal ‘frontier’ products. It concludes that following deregulation of retail banking, product offerings underwent such tumultuous change that the scope for effective consumer choice was severely constrained. While there were improvements towards the end of the period, progress was not assisted by the banks' strategy of proliferating and re‐bundling products. Consequently, the anticipated improvements to consumer choice were slow to arrive.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服务业中,服务员工与顾客之间的情绪互动是影响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核心因素。研究基于六家服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服务员工与顾客的情绪互动对员工服务决策选择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性的案例研究。研究发现服务员工存在四种服务决策:竭诚服务、关照服务、假面服务和冷面服务服务员工与顾客的情绪互动对员工上述四种服务决策选择会产生影响。并且,研究进一步提炼出影响员工服务决策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因素,并深入解析了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导向对员工服务决策的影响作用,为如何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提高员工的服务质量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主要采取两种途径:对外直接投资和进出口。除了政策引导外,企业选择“走出去”还是“进出口”需要进行经济分析。委托一代理理论可以给企业提供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从委托人的视角看,委托一代理成本一收益法可以衡量代理的效率。从代理方看,由于存在道德风险,声誉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代理问题。在声誉机制下,如果子公司管理者选择任职,则企业可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如果管理者选择离职或失业,则企业会通过贸易利用国际市场资源。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中的风险认知与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风险问题。本文分析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的主观认知风险与客观风险,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消费者风险认知的因素,提出了加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杰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5):114-119
对于中国汽车行业而言,跨国品牌联合是能够有效提高品牌竞争力的营销战略.掌握消费者对跨国品牌联合的评估机理和影响因素是品牌联合取得成功的前提.文章通过引入来源国匹配性和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的概念对已有品牌联合消费者评价模型进行了扩展.结果显示,民族中心主义既能够直接负向影响消费者对联合品牌的态度,也能借助来源国匹配性、品牌匹配性、消费者对本国品牌的态度、消费者对外国品牌的态度作为中介变量,对消费者对联合品牌的态度产生负向间接影响.此外,尽管未受到民族中心主义的影响,但产品匹配性仍可正向影响消费者对联合品牌的态度.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汽车行业进行品牌联合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将经济学的个体主义方法论运用到政治问题的分析之中,是公共选择理论第一著作。该书强调对决策规则选取的重要性,一致同意规则被视为符合帕累托效率的决策规则,但为了防止决策成本过高,在现实中往往会偏离这一理想规则。该书作者布坎南不仅完善和发展了公共选择理论,还首创了立宪经济学,为政府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根据《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以及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可以看出未来我国应该在监督机制的完善、市场力量的引入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0.
朱钦崇 《乡镇经济》2008,24(2):58-61
要发展好县域经济必须重视其主导产业的选择。文章阐述了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及其选择的相关理论与原则,以河南省舞钢市为例,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相关的评价指标,并运用AHP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对该市的主导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