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调了约2%,从1美元兑8.277元升至8.11元,同时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新的人民币汇率机制预示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将主要取决于外汇市场的供求变动,而只有成熟的外汇市场才能生成反映真实外汇需求的汇率。从当前我国外汇市场的现状看,显然远不具备成熟外汇市场应有的广度和深度,其流动性和真实性远远不能满足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需求。因此,加快培育和发展外汇市场已是迫在眉睫。发展外汇市场必须与资本账户开放、金融体制改革的阶段和步伐相一致,外汇市场的发展将受到以上边界的约束。从国际上一些国家走向弹性汇率制过程中外汇市场发展经验看,必须高度重视外汇市场投机风险带来的巨大灾难,稳妥、渐进地推进外汇市场建设,以实现外汇市场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等基本功能为核心,以市场规律和商业利益为导向,兼顾微观效率和宏观稳定的协调,兼顾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协调,始终与我国资本账户开放进程相协调,与我国金融监管水平相适应。基于以上原则,目前我国外汇市场的建设需要分阶段进行:首先,应该做好即期外汇市场的完善工作;其次,发展有限制的远期外汇市场,金融产品创新的重点是人民币远期和人民币衍生产品;最后,随着资本账户完全开放,再发展完全意义上的远期外汇市场,即允许投机者参与的远期外汇交易。  相似文献   

2.
2015年8月11日,央行推行人民币汇率改革,银行间外汇市场报价对汇率中间价的影响显著提升.汇改两周年,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渐趋稳定,改革迎来机遇期.巩固汇率改革成果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进外汇市场发展,特别是银行间外汇市场发展.从主体结构、产品结构、交易机制三方面详细分析了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发展现状.立足于汇率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背景,发现其存在做市商竞争不充分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境内外市场联动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淑慧 《经济师》2005,(12):235-236
近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引发了对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深入探讨。通过分析发现,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汇率形成机制扭曲、汇率缺乏弹性、汇率调整无据可依、维持成本较高等缺陷。因此提出了改革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相应对策,即完善汇率的决定基础、矫正汇率形成机制的扭曲、健全和完善外汇市场、增加汇率的灵活性、改进汇率调节机制及选择合适的改革时机等。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二次汇改以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有序推进,以香港为中心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初步形成,境内外外汇市场一体化程度正在加大。本文通过对在岸人民币远期交易与离岸人民币无本金交易远期外汇(NDF)汇率的因果关系检验表明:3月远期引导3月NDF的变化,12月期NDF引导12月远期的变化。这表明,境内外汇市场在中期价格发现功能方面具有优势,而境外外汇市场在长期价格发现功能方面具有优势,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已经基本形成,人民币汇率接近均衡汇率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力于探讨国内远期外汇市场的有效性及其价格发现功能,分别就美元兑人民币的境内外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构建基于汇率期限结构的VECM模型.实证检验中,境内外远期汇率都拒绝了市场有效性假说,两类汇率对即期人民币汇率的价格发现功能都不够强,但境外远期无本金交割汇率的价格所包含的即期汇率信息量仍然较境内远期汇率更多,其原因可从制度约束、境内外的外汇市场分割性、交易规模和市场活跃度、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等方面来解释.  相似文献   

6.
王邓楠 《时代经贸》2017,(24):10-11
人民币纳入SDR对我国外汇市场有很大的影响,造成了汇率的波动,对我国汇率机制有了肯定,但是目前我国汇率机制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何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远期外汇市场是现代外汇市场的基本组成部分,在我国或迟或早都会建立起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建立该市场所涉及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远期外汇的定价。远期外汇的定价是否合理,对远期外汇市场的平稳运行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在建立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之前,对远期外汇如何定价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制定出易于操作、科学合理的人民币远期外汇的定价方式,为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的建立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一、远期汇率及其表示方法 远期汇率是指在远期外汇交易时,买卖双方所确定的、在将来某一时间交割的外汇买卖价格,即远期外汇的价格。…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民币汇率的进一步改革,我国外汇市场的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进一步加强,这些因素都加大了人民币汇率的风险。本文以不同持有期下的人民币汇率风险度量为研究重点,采用先进的汇率波动风险度量VaR工具进行汇率风险管理研究。并结合我国外汇市场的实际情况,运用各种VaR模型对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结论有:我国人民币兑美元市场具备使用VaR模型度量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的前提条件;持有期逐渐增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风险也呈逐渐增大趋势,但相对于成熟市场不同持有期之间的变化,我国外汇市场还是有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置信度逐渐增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风险呈逐渐增大趋势,不同风险承担主体选择的置信度不同。  相似文献   

9.
1994年汇率体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幅一直甚少,这并非反映了市场条 件下的人民币汇率的真正稳定,事实上恰好反映了我国外汇市场的不完善。 不论是从参与主体来看,还是汇率的形成机制来看,人民币汇率都是被人为 地限制了浮动。因此,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外汇市场上存在的问题,人民币 波幅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际上就是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着众多缺陷,突出表现为汇率形成机制扭曲、汇率缺乏灵活性、汇率调整缺乏准确依据、较高的维持成本。在我国加入WTO后新的开放形势下,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必要性彰明较著。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核心内容至少包括五个方面,即完善汇率的决定基础、矫正汇率形成机制的扭曲、健全和完善外汇市场、增加汇率的灵活性、改进汇率调节机制。完善汇率机制的实质是提高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而不是简单调整汇率水平。完善汇率机制是我国自主的选择,必须要充分考虑我国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避免汇率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11.
实际汇率与就业--基于内生劳动力供给的跨期均衡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鄂永健  丁剑平 《财经研究》2006,32(4):13-24,48
文章在个体跨期最优模型中引入内生劳动力供给,并同时假定对资本流动存在限制,以此来分析实际汇率变动对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只有当消费者对商品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比较大,即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比较小时,本币实际贬值才会促进就业的增加,反之贬值会使就业减少。考虑到中国当前的具体情况,消费者商品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会比较大,因而人民币实际贬值会有利于就业。对中国的实证分析支持了这一结论,且该实证分析通过了实际汇率的超外生性检验。鉴于从长期来看中国消费者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有下降的趋势,过分的依赖于低币值的汇率政策来解决失业问题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岸市场依然具有人民币汇率定价中心的性质,主要体现在在岸即期和远期汇率都会对离岸远期汇率的变动有显著的均值溢出效应。而离岸即期市场对在岸即期市场存在较小幅度的均值溢出效应以及三大市场之间已经存在着一定波动和冲击溢出效应,则表明在岸市场已经不是一个完全定价中心。从溢出效应的程度和传递方向来看,稳定在岸人民币汇率定价预期仍然是降低汇率过度波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冯玲  吴运平 《技术经济》2012,(10):117-125
基于随机贴现因子定价理论,采用无套利定价法,推导出人民币与新台币的即期汇率与随机贴现因子、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人民币和新台币的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作为远期汇率,对人民币与新台币的即期汇率进行定价。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与新台币的汇率主要受中国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波动的影响。用本文模型定价模拟的即期汇率与真实汇率的变动趋势较为一致,这表明本文模型可为人民币与新台币之间的双向直接兑换提供依据,进而有助于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缺陷及改革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但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规则不透明、汇率浮动区间狭窄等问题,仍然影响着汇率生成的市场基础。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机制形成的影响,提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机制,采取盯住一篮子货币、加强区域货币合作、改变外汇市场交易主体结构、适当扩大汇率浮动幅度、完善外汇市场干预方式等政策措施是金融危机下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取向。  相似文献   

15.
徐子福  洪昊 《技术经济》2006,25(8):41-44102
本文在研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远期结售汇市场开放进程的基础上,认为市场不完备和定价不合理成为制约远期结售汇业务发展的主要原因。通过对远期结售汇合同签约金额和定价进行相关性分析后,我们借鉴Black-Scholes模型,建立了远期结售汇定价模型,分析了市场不完备对远期结售汇定价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合意升值幅度的一种算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对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评论,这有助于正确理解实际汇率概念及均衡汇率研究方法。我们发现,应用现有的均衡汇率方法来研究人民币定价问题,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有鉴于此,本文以汇率错位下的均衡汇率回复机制作为理论基础,通过理性预期技术以利用远期外汇市场包含的信息,提出了一种判断和计算汇率错位的新算法。作为新算法的应用,我们还构造出人民币外向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利用NDF远期人民币汇率数据,计算了人民币汇率错位水平。结果表明,要恢复到均衡汇率水平,人民币在2005年6月末应升值4.39%,达到7.91人民币/美元。  相似文献   

17.
按照Stavarek(2007)的方法和标准,分别计算了2002年1月到2011年12月期间人民币对美元的外汇市场压力及中央银行干预指数。结果显示,人民币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与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相比,不仅没有减轻外汇市场压力,反而加大了外汇干预压力。汇率制度不是影响外汇市场压力的决定因素,但不同的汇率制度却对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程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人民币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下,央行干预程度明显降低,汇率决定的市场化程度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汇率走势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6年我国人民币汇率的显著特征为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双向波幅扩大、总体呈小幅升值态势.2007年人民币汇率政策取向是,在稳定汇率的前提下,从政策上弱化和消除人民币升值的非理性预期;其核心内容为:货币政策将突出汇率政策;采取合适的政策组合;适时调整汇率水平;发展和完善外汇市场.展望2007年,对人民币汇率的基本判断为:汇率浮动空间将会进一步放宽,人民币汇率在双向波动中小幅升值.  相似文献   

19.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study the impact of the Brazilian central bank swap interventions on the FX market from 2006 to 2013. In this period, these nontraditional interventions were the main FX instrument of the Brazilian Government. Since the central bank operates through a sequence of daily interventions in most of the period, we employ the event study method, which is appropriate to investigate cumulative impact of intervention episodes. We analyse the effects on the risk neutral distribution of BRL-USD exchange rate, which incorporates economic valuation besides the likelihoods. We investigate both changes in level and in the dynamics of the moments. Our tests indicate that interventions have little effects on the exchange rate distribution. We only find evidences of some impact on the dynamics of the mean, volatility and skewness over long horizons when the central bank takes short positions on the exchange rate.  相似文献   

20.
汇率的决定与外汇市场供求、经常账户平衡、央行货币政策、相关资产价格、经济基本面、国民收入及国际收支账户等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关系。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要从外汇市场拓展到本外币政策深层次协调,从涉外经济拓展到内外经济协调发展,同时在新的汇率形成机制下对国际货币体系和主要货币的变化趋势进行系统的监测预测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