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贸经济》2011,(7):11-18,135
自2004年“民工荒”暴发后,农民工工资结束了长期的停滞状态,进入了一个快速的上升通道。工资水平的上涨是由人口因素、周期因素、政策因素、结构因素等多因素导致的。随着农民工工资形成机制从传统的生存工资法则转向保留工资约束下的市场议价型工资法则,中国经济将迎来工资快速上涨的新时期。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动为中国迎来库兹涅茨倒U曲线的拐点性转变提供了新契机,为缩小收入分配差异过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将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由外需驱动型向内需驱动型、由投资驱动型向消费驱动型的加速转变。  相似文献   

2.
《商》2015,(14)
从2004年开始,中国普通劳动力的价格开始快速上升,以流动人口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资水平持续快速上涨,农民工工资与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出现趋同现象。从人力资本理论来看,这是由于农民工与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差距的缩小,但这一现象并不意味着个体教育决策的非正确性,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来提高个体的教育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农民工问题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农民工促进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推进了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和谐发展。政府应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工资偏低而且经常被拖欠的问题,解决农民工劳动安全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等问题。贯彻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强化服务、完善管理。保护和调动农民工的积极性,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社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八部门近日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决定从2014年11月24日至2015年2月10日在全国组织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主要检查用人单位按照工资支付有关规定支付农民工工资、遵守最低工资规定及依法支付加班工资情况;企业经营者拖欠农民工工资逃匿的情况;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情况等。通知强调,对恶意拖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民工工资水平低于他们的劳动力价值,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十分不利。国家应该利用法律和政策工具,建立起国家、企业和农民工共同参与的农民工工资协商决定机制,达到提高农民工工资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低生育率和老龄化等人口问题导致劳动力资源紧缺,许多工业化国家的劳工成本不断上涨。新兴经济体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推动了经济快速增长,是否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本文借助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了工资上涨对新兴经济体增加值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工资上涨并没有阻碍新兴经济体的增加值出口,反而促进了出口,这主要源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工资和劳动生产率的共同作用下,新兴经济体仍能保持劳动力成本优势;分样本来看,各类型技术工人的工资上涨都会推动增加值出口,高级技术工人的工资上涨促进增加值出口增长幅度最大,低级技术工人的促进作用最小。最后,预测了新兴经济体增加值出口的贸易潜力,多为贸易潜力巨大型和潜力再造型,建议拓展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合作,从劳动力数量和质量角度保持劳动力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7.
杨婷 《现代商业》2011,(23):271
近年来农民工工资是否会明显上涨的问题成为热点,这个问题不仅对于经济界重要,对于农民更加重要。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劳动力是否到达刘易斯拐点,来看待我国工资上涨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我国虽还未到达刘易斯拐点但已经临近,由此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工资将迎来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民工工资水平低于他们的劳动力价值,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十分不利.国家应该利用法律和政策工具,建立起国家、企业和农民工共同参与的农民工工资协商决定机制,达到提高农民工工资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农民工户口登记地差异,实证分析地域身份对农民工工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来农民工工资存在明显的"地域效应",东部外来农民工在工资报酬和工资歧视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户籍地在工资条件分布的各分位数上对中部和西部外来农民工工资均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工资歧视的"地域效应"与工资分位数有关.因此,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和农民工城市融合,应尽量消除地域身份对农民工就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颖 《商业时代》2013,(1):14-15
对外开放条件下,当社会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农民工的低工资是无法维系的,工资上涨的压力已经出现并将持续,无论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还是环境污染加重,均需要经济发展模式做出转变。本文结合我国对外开放的宏观背景,在分析我国劳动力流动与农民工收入特征的基础上,具体探讨了农民工工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与作用机制,并从企业微观经营和政府宏观调控两个方面提出经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过程的不断推进,农民工作为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社会保障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农民工社会保障滞后原因及构建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得出结论: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完善各种政策措施以及改革户籍制度等,来促进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户籍制度的松动使得不断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经商,形成蔚为壮观的“民工潮”。民工的出现,为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增添了丰富的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建设。然而,农民工群体并没有融入城市社会,他们自身的工资、社会保障、子女入托等问题得不到相应解决,欠薪问题尤为突出。文章在NGO视野下,从农民工欠薪问题现状分析出发,从NGO与农民工欠薪问题的契合探讨农民工欠薪问题的解决路径,切实维护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文所谈的民工,主要是指建筑行业中的农民工。  相似文献   

13.
《市场周刊》2005,(2):25-25
都匀市出台《都匀市2004年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工作方案》,《方案》对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单位和个人作出了具体的惩治措施,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将被禁止招投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浙江省农民工调查的微观数据,通过分位数回归和分位数分解的方法,研究了男性和女性农民工在整个工资分布上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工群体间的性别工资差异呈逐步扩大的趋势,但性别工资歧视程度在不断降低。在收入分布的低分位数上,歧视是造成农民工性别工资差距的主要原因;而在高分位数上,个人资源禀赋造成的差异则成为性别工资差距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秀英 《现代商业》2007,(21):184-185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过程的不断推进,农民工作为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社会保障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农民工社会保障滞后原因及构建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得出结论: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完善各种政策措施以及改革户籍制度等,来促进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事关广大农民工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先后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为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保障农民工按时足额获得工资,《条例》从落实主体责任、规范工资支付行为、明确工资清偿责任、细化重点领域治理措施、强化监管手段等方面对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进行了规定。《条例》的颁布实施开启了我国根治欠薪工作的新纪元,也对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王倩 《中国市场》2010,(48):165-167,171
进入2010年,媒体对于"民工荒"的报道屡见不鲜,与此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供给主体。本文在这一背景下,通过新生代农民工和老一代农民工特点的对比分析,同时引入补偿性工资的概念,得出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供给曲线。并结合现实情况具体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所期望的补偿性工资并没有得到"补偿"的情况,由此而导致"民工荒"的产生。并针对这一事实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工资权侵害原因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增龙  罗剑朝 《商业研究》2005,(24):119-123
目前,各地对农民工工资权侵害仍然十分严重。用经济学的方法,通过对制度实施中与农民工用工利益相关四方的博弈分析得出农民工工资权侵害原因是:地方政府的不作为行为,处理工资权侵害问题时倾向用工方;农民工力量微弱,只能被动接受承包商的工资权侵害行为;承包方与发包方信任契约的破坏。据此,从公共政策角度提出了中央政府应加大对地方政府行政不作为的惩罚力度;实行由政府制定规则,用工方和工会共同制定涉及工资支付和违约责任的制度和契约;加强对发包方的经营行为的管理,建立发包方与承包商的信用体系,建立工资支付保障基金制度等四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农民工工资发放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即便如此,农民工的工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特别是在建筑施工单位中,农民工工资拖欠、冒领、无合同、无劳务发票等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发展。所以,我国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农民工工资问题,特别是针对社会关注的建筑行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要给出对应的措施,本文主要从城际铁路施工单位的农民工工资管理角度出发,探讨解决农民工工资的问题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20.
金少策 《浙商》2008,(7):53-53
工资不断提高,最显著的变化是“民工荒”得到化解。这两年广东和周边多个县市的农民工不断流入温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