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与曹禺的《雷雨》这两部剧作在创作背景和表现主题以厦女主人公的塑造上有着惊人的相似。《雷》与《榆》的这种并置形成的互文性凸显了家庭悲剧所映射的广泛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杜十娘,是《负情侬传》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核心人物之一。对于两部作品的杜十娘形象,一般研究者认为与《负情侬传》对比,《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对于杜十娘这一主要人物的塑造,更显得生动灵活,尤其是对于杜十娘言行与个性的充实,使得杜十娘这一智慧、坚贞的女子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中特别光彩照人。但两部作品中的杜十娘形象,不论是思想还是性格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差异,她们各有特点,不可简单地以孰优、孰劣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戏剧作家曹禺的剧作《雷雨》诞生后,国内外学者对其戏剧冲实主线一直争论不休。本文从剧中主要人物的表现、矛盾冲突、结局,以及作者所采用的艺术手法等展得出“情与理、善与恶的冲突”是《雷雨》戏剧冲突主线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青春之歌》和《长恨歌》是当代文学中影响很大的两部小说。这两部小说都出自于女性作家之笔,都是以女性形象为叙事中心,以女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为叙事线索,因而在叙事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可比性。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文本内容、叙事话语和叙事结构的比较,可以折射出在不同的时代、政治背景下,女性作家在讲述女性故事时对叙事方式的不同选择,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同时有利于衔接当代文学史中不同时段的文学创作,形成文学整体观。  相似文献   

5.
从《奥兰多》看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众多女权主义代表人物中,弗吉尼亚·伍尔夫属于特殊类型。代表其思想的两部著作《一间自己的屋子》和《奥兰多》,分别融括了她对女性独立的思考和对女性价值的评判。本文以《奥兰多》为中心,结合其思考观念的脉络,探讨《奥兰多》中提出的"双性同体观"及其对女性主义的判断和思想。  相似文献   

6.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作者最富争议的一部小说。小说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它那直露的性描写,还在于它是劳伦斯作品中唯一一部三个手稿都正式出版的小说。现在读者通常看到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劳伦斯反复修改并在生前出版的最后一个文本。第一稿《第一查泰莱夫人》于1944年在美国首次出版,第二稿《约翰.托马斯与简夫人》于1972年在英国首次出版。国内研究界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早已不陌生,但对这部小说的前两个文本却鲜有评论。本文着重比较了小说中重要人物克利福德在三个文本中的发展演变:他从第一稿中的博人同情的战争受害者变成了一个完全被机器异化的反面典型,成为冷酷的非人性的工业化象征。劳伦斯通过不断修改文本中的这个人物形象,更深入地揭露了工业化社会对人性的异化,表达了对和谐自然人性的倡导。  相似文献   

7.
《美狄亚》对人物心理的描写,细腻生动,展现了灵魂的冲突,形成巨大的悲剧艺术效果。《氓》以含蓄的手法处理人物心理活动,而更为关注社会伦理问题。中西两种文学的不同特质,源自不同的文化土壤。西方文学侧重文学的审美艺术效果,而中国文学则侧重伦理道德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提及杨玉环大家都耳熟能详,知道她有贵妃之衔,知道她备受宠爱.自唐以来,杨玉环的形象有着明显的流变,《长恨歌》《长恨歌传》《梧桐雨》《长生殿》等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杨玉环形象.单就《长恨歌传》和《长生殿》而言,就为我们塑造了杨玉环的不同形象,或深明大义,或恃宠而骄.我们可以通过这两部作品中杨玉环政治形象、爱情形象、文学形象、历史形象的比较来分析她的复杂形象.  相似文献   

9.
《苔丝》和《红楼梦》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演说的都是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以主人公爱的历程为主线,传达着历史转型时代人物丰富、活跃而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其间蕴涵着创作主体对人生的参悟、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以及时代风貌的矛盾感情,并体现着同一悲剧根源意识。两部作品在内容主题和反映社会现实方式上不仅相似,而且在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矛盾心理也是相似的,表现的都是人生似梦、如同过眼云烟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语用修辞学是两门临近学科语用学和修辞学的交叉学科。跳脱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处于方兴未艾的研究之中。从认知的角度出发,以语境这一修辞学与语用学的共同基础为切入点,对《雷雨》中"跳脱"的运用进行语用修辞分析。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与《荒原》在神话结构的运用中有一个极为相似的因素,即神话预言结构的使用,警幻仙姑和索梭斯特里斯太太两个人物形象分别是两部作品神话预言结构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中这一相似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加深对神话预言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苏轼的《江城子》与弥尔顿的《梦亡妻》都是通过记梦的方式来怀念亡妻,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两人的悼亡诗各有千秋。苏轼的悼亡词在意象选择上是用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性意象;弥尔顿的悼亡诗在意象选择上多用想象性意象,着重的是思,或幻想、或反思。比较这两首诗,可以认识到造成两人悼亡诗差异的文化根源,并从中找出跨越不同文化的相同构思和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称谓语,能够体现交际者的身份、地位、情感等信息。本文试通过对曹禺的《雷雨》中称谓语规约性及非规约性的使用进行分析,便于对人物之间的身份地位、错综复杂的关系有更直接、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母爱是托尼.莫里森小说的一贯主题。莫里森的巅峰之作《宠儿》中,赛丝对宠儿的疯狂而扭曲的母爱,让人震撼,无法释怀。在其2008年出版的最新力作《慈悲》中,她再次成功塑造了一位崇高伟大却没有名字的黑人母亲形象。她们代表着千千万万的黑人母亲,通过对比莫里森的这两部作品,可以洞见扭曲社会制度下的扭曲人性和扭曲的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5.
《梅晴回家》是一篇以观念腐朽的田野乡下为生活背景,描写两代人的爱恨情仇,婚姻纠缠的作品。作者运用女性所特有的观察视角,细微而又深刻地描写了以梅晴为中心人物,以李响和梅晴的柔情蜜意,痴缠不得的恋情为主线,贯穿始终,延宕出两辈间一系列层出不穷的复杂关系,淋漓尽致的刻画了梅晴,李响,以及次要人物梅晴妈,李响妈的人物形象。同时,通过展现不同人物在整个混乱复杂的事件中的命运变化,揭示了不同的性格所必然走向不同的命运安排。在以往小说创作中,作者习惯于塑造农村乡下,性格鲜明且突出的人物,如此一来,正面人物与负面人物性格区别的塑造就显得十分明显。而《梅晴回家》同样沿袭了这种描述方式,小说所呈现给我们的人物形象依旧十分抢眼,这种描述方式,既圆润而生动的表现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又在深层次中揭示了随着事件的发展变化所带给个人的一种改变。下面,我们就《梅晴回家》中的人物性格进行一下浅层分析。  相似文献   

16.
谭恩美是美国华裔作家的代表人物,《接骨师之女》是其第四部力作.该小说讲述了一个家庭三代女性截然不同的故事和命运.本文试图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读《接骨师之女》中四名女性不同的婚姻观,挖掘其深层原因,即华裔女性所承受的父权社会及美国白人社会的双重压迫.  相似文献   

17.
《雷雨》《日出》《原野》被称为曹禺的三大悲剧,三部剧作始终表现出阴郁的色彩和深邃的悲情这一深厚的内在意蕴。这一内在意蕴贯穿于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之中,是剧作家气质、性格与审美风格的自然流露,这也使得其作品具有独特的传情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四》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创作的一部政治寓言,更是一部具有预言性质的科幻小说,是20世纪以来最为著名的政治讽刺小说。作品通过对一个普通的小人物的描写,深刻分析了极权主义社会,并设想了一个令人窒息的高度集权的社会,揭示了极权主义的本质。小说通过对每个人物的形象的刻画和新话的运用,使小说充满了讽刺意味。本文尝试分析《一九八四》的语言特色和反讽手法,去感受小说作者在小说中展现的语言魅力和小说所要表达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嘉兴名人     
孙道临(1921—2007),嘉善人,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导演、朗诵艺术家。1921年生于北京,幼年生活在一个知识家庭。1938年入燕京大学哲学系学习,曾参加燕京剧社的演出,1943—1944年先后加入中国旅行剧团、上海国华剧社和北平南北剧社,演出过话剧《雷雨》《日出》《家》《茶花女》等,并导演《青春》一剧,开始在舞台上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一朵小云》和《阿Q正传》两部小说中主人公性格特征的深入分析,来探究两部作品中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主题:作者试图通过对两国国民性的深刻批判,以唤醒人们沉睡、麻木的民族魂,从而推动人类的精神解放和道德复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