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选取了青海省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2007-2018年度的相关数据,根据环境发展的IPAT模型,进而分析了青海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可分析青海省不同发展周期的IPAT模型。通过分析模型,分析十年来青海省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变动,并对之后的趋势进行预估。  相似文献   

2.
沈璐 《湖北经济管理》2014,(21):130-131
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起到促进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致命的负面影响,如何利用好能源已经成为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协整性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来对江苏省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时间序列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性,并且存在着单向的从经济发展到能源消耗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是能源消费量最大的国家,能源安全威胁着国家的经济安全,能源战略的实施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文章通过对美国能源战略的分析借鉴,进一步了解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存在的高度相关的关系,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路忠 《重庆与世界》2013,30(2):14-16
近年来,内蒙古经济迅猛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能源的大量消耗,本研究利用1985—2010年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投资量、就业人员、能源消耗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运用JJ协整检验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内蒙古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二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系统是一个动态复杂性系统,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消耗结构、低碳技术水平和环境承载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轨迹。文章构建了区域低碳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能源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四个子系统的内在关系对区域低碳经济系统的内部机制进行分析。最后对福建省低碳经济发展的适宜模式进行SD仿真预测,以追寻福建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协调发展的低碳经济优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能源结构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回顾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必须结合能源生产结构来综合研究两者的关系,并进一步建立了引入能源安全因素和环境因素的能源与经济之间的数量模型。  相似文献   

7.
文章借助重心转移模型,考察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经济、资本、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流动格局。并基于非参数方法构建"资源-环境-经济"三维的绿色发展效率评价指标,探索和分析全球绿色发展的格局变迁及其内在逻辑。研究发现:(1)新世纪以来,全球能源消耗、资本和碳排放重心加速向亚洲内陆移动,但经济重心未能表现出同样的趋势;(2)全球绿色发展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化和动态分化特征,形成以欧美等发达国家单边推动,部分新兴国家掣肘的局面;(3)绿色发展、资源节约和碳减排与能源价格、能源结构显著正相关,与地区生态承载力负相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U型"关系。样本区间内,金融危机对全球绿色发展产生强烈冲击。此外,一个有趣的发现是,海拔较低的地区绿色发展效率更高,且更加倾向于实施碳减排而非资源节约。  相似文献   

8.
张颖 《开发研究》2013,(1):104-108
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直是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构建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工业经济发展的脱钩模型,探讨我国工业分行业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及程度,分析脱钩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演变趋势。分析表明:①1995—2008年,中国工业38个分行业中,有4个分行业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表现为扩张性负脱钩,11个分行业表现为强负脱钩,其余23个分行业表现为弱脱钩;有3个分行业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表现为扩张性负脱钩,11个分行业表现为强负脱钩,其余24个分行业表现为弱脱钩。②二氧化碳排放的脱钩系数与能源消耗的脱钩系数变化趋势一致,说明中国工业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主要是由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脱钩造成。③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革新是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山西等能源大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由此引发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压力问题也变得更加严峻。在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新形势下,能源大省面一临着快速发展经济和降低能源消耗、减少CO2排放的双重压力。本文以陕西省为例,通过对其能源消费结构和碳排放量的定量分析,探讨其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以期为其他能源大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研究了1978-2006年陕西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陕西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且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由此得出结论陕西省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以高耗能为基础的能源依赖型模式,能源消费的增加推动了陕西省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能源消费变化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状况,而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决定着能源消费总量和利用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也日趋合理,但仍存在着诸多结构性问题。本文通过梳理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消耗的关系,比较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现状,重点研究我国能源的利用效率和表现出来的阶段性特征,为我国降低能耗和产业升级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决务件,孝感市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能源依赖"、"能源高耗"等特征,能源紧张已成为制约孝感市经济增长的"瓶颈".在此背景下,文章对孝感市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规律及其阶段特征,并提出了孝感市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应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Bootstrap方法估计了中国2002—2010年31个省市的经济差距状况,通过Bootstrap纠偏提高了小样本测试中数据分布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区域控制的Kernel密度分析方法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分布演进和空间依赖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经济分布演进存在俱乐部收敛趋势,且低收入俱乐部的规模远远大于其他较富裕的收敛俱乐部;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表现出空间上的非均衡性,且近邻效应显著,相应地区之间的经济水平趋于缩小。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以能源高效利用和清洁开发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着力降低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融合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金融支持与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关系进行探讨,认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是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金融支持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金融机构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天津市低碳发展水平和低碳发展潜力进行分析,对天津市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消耗水平较高,实现了经济的相对节能发展,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天津市具有较好的低碳发展基础。天津市低碳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能源结构的优化程度相对较高,低碳发展潜力较高。但天津市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仍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能源发展形势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云涛 《中国招标》2008,(14):21-23
近年来,吉林省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总量逐年上升,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导致能源生产和经济发展需求出现缺口,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问题,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文章结合理论进行实证分析,用时间序列数据建立数学模型,首先用灰色关联分析分别分析得到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数量、质量之间存在较高的关联度,然后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数量、质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及短期动态关系,最后运用灰色GM(1,1)模型来预测未来几年的国民经济总量。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较大,且对各产业的依赖程度不同。在能源日益紧缺的形势下,对各产业能源消耗特征进行计算分析、挖掘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并基于能源消耗特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天津市各产业能源消耗的大量历史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对天津市各产业能源的消耗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对各产业能源完全消耗系数进行计算和分类,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政策,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经济效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积极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指标,使经济发展中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状况大为改观,实现了以较低的能源消耗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目标。但与国际水平比较,我国的能源结构和经济效率还存在较大差距,节能减排潜力巨大,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我国“双碳”目标确立的背景下,对气温变化与能源消耗的关联机制进行分析,可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决策参考。采用我国1953-2020年的年平均气温数据与能源消耗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并构建联立方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消耗与平均气温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其中能源消耗的增加对气温升高有正向影响,同时气温升高也加速了能源消耗的增加,两者存在“正向循环影响”,且这种影响在南方地区更为明显。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碳排放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化石能源燃烧国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减排的责任,各地应积极响应“双碳”政策,通过技术进步、开发绿色清洁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探索低能耗、高效用的低碳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