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中国最大的P2P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为例,基于信任的视角,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P2P网络借贷市场中出借人投标行为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借入信用、人口特征、借款年利率、借款期限、历史成标次数、历史流标次数以及总投标数对出借人投标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而借出信用、借款金额与出借人投标行为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对P2P网络借贷系统进行概念界定和结构解析,总结P2P网络借贷系统协同运营机理,探寻P2P网络借贷系统协同运营的影响因素。基于ISM模型构建P2P网络借贷系统协同运营影响因素之间的层级关联结构,ISM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借款收益、出借人对平台的信任、政府资金投入为P2P网络借贷系统协同运营最直接影响因素,而借款人的硬信息以及银行对平台的监管是P2P网络借贷系统协同运营的根源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为宏观调控者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异军突起,但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很多中小企业得不到正规金融的贷款支持,遭遇发展的瓶颈即融资难问题。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P2P网络信贷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良好途径,但处于探索期的P2P网络信贷平台模式的运营存在欺诈、卷款跑路、提现困难等问题,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P2P平台信用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造成的。本文重点剖析对借款人、P2P网络信贷平台、出借人等当事人贷款前、贷款中、贷款后的信用给予征信,建立完善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信用机制,以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并对P2P网络借贷平台构建科学的信用体系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一种新的P2P网络借贷模式出现在人们视野之中。从2007年在国内兴起至今,P2P网络借贷已发展出不同的模式,改善了民间借贷困难的状况,但也一直伴随着巨大的风险问题。本文通过分析P2P网络借贷的不同模式,以失败的网络借贷公司案例引出贷款人、借款人、经营者以及国家与社会四方所面临的风险并提出风险防范的建议,最后阐明P2P网络借贷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谢雪梅  许悦 《科技和产业》2016,(12):163-168
以人人贷平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编写程序抓取实际交易数据,构建了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的P2P(Peer-to-Peer)网络借贷决策模型,以研究影响投资决策的因素。该模型对13684条样本进行了是否满标的预测,其综合预测率为97%。实证结果表明,P2P平台上的借款信息对投资决策行为及是否能成功借贷的影响十分显著——利率、年龄、婚姻状态、学历、信用等级以及逾期次数与满标成功率呈正相关关系;金额、期限、申请借贷笔数与满标成功率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借款人逾期行为是P2P网贷投资人面临的主要风险,而平台信息披露与信用评级是投资人能够直接获取的有效信息。收集2016年9月-2017年9月人人贷上已完成交易的借款标的数据,通过构建Probit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二者预测拟合度进而选择预测更准确的回归模型,来研究影响借款人发生逾期行为的因素,并建立借款人逾期率的概率模型。帮助投资人根据此模型对借款人的逾期行为进行初步判断,从整体上减少资金回笼不利的局面,并提高网贷平台的风险控制能力,促进网贷平台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P2P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模式之一,近年来正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态势。以2009-2016年间CNKI数据库收录的P2P网络借贷研究的相关论文为数据源,借助SATI软件和Ucinet作为分析工具,从年发文量、学科分布、研究力量、高频关键词和共词矩阵共现网络等角度分析国内P2P网络借贷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P2P网络借贷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已形成P2P网络借贷运营模式、平台监管、风险研究、借贷交易行为研究等四大热点领域,研究实力不容小觑,建议相关机构和学者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推动我国P2P网络借贷更加规范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P2P网络借贷日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民间借贷方式,但近年来P2P网贷平台倒闭、借款人跑路现象层出不穷也揭示了P2P网贷市场平均风险较高的事实。其主要原因是P2P网络借贷平台中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文章通过建立P2P网络借贷的"柠檬"市场模型来分析平台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P2P网络借贷的运行模式与风险管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馨  李慧敏 《改革》2015,(2):60-68
P2P网络借贷具有贷款期限短、金额小、重视贷款者信用材料、融资门槛相对较低等特点。现阶段,我国P2P网络借贷面临政策法律风险、监管风险、洗钱风险、操作风险、网络风险、信用风险。防范P2P网络借贷风险,从政府的角度来讲,应明确监管主体,加快监管制度建设;扩大征信范围,完善全国征信系统建设。从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角度来讲,应完善网络技术,降低网络风险;明确金融职责,强化操作流程。从借贷者和贷款者角度来讲,应建立借款者与贷款者之间的互信。  相似文献   

10.
P2P网络借贷平台凭借其简洁方便的融资程序和低廉的融资成本,填补了银行业借贷的不足,对传统金融业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监管难题也客观存在。文章首先对我国P2P的规模、特征进行了分析,进一步从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2个维度分析了P2P的风险,其中内部风险主要来自于借款人、网络借贷平台、投资人这3个方面,外部风险在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应从准入监管、运营监管及信息披露这3个方面加大对P2P的监管。  相似文献   

11.
王源  戴义 《中国经贸》2014,(23):92-9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互联网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习惯。近年来,出现了一种以电子网络为基础的网上借贷形式,即P2P网络借贷,代表个人对个人的贷款,是资金出借方与资金贷入方通过金融服务中介直接进行的交易,属于民间直接借贷的一种形式。本文主要谈论网络环境下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P2P平台模式     
《中国经济信息》2014,(7):40-41
运作模式:人人货主要为居间服务,借款人发布借款信息,出借人根据借款人信息选择是否借款,  相似文献   

13.
施俊 《新财经》2014,(3):22-22
P2P网贷(个人网贷)作为一种金融新兴模式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不仅满足了有融资、借款需求的小微企业及个人,更为有理财需求的客户提供了一条可获得稳定回报的投资渠道。但是,自2013年10月以来,P2P网络借贷平台倒闭或资金链断裂事件频繁爆发,导致众多投资人无法提现或收回投资。可以说,P2P发展正在接受发展模式和诚信的多重考验,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借贷市场,职业声望向来被看作是借款人能否按时还款的重要保障。文章利用"人人贷"网贷平台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贷款人和借款人的角度提出假说并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条件下,职业声望较高的借款人借款成功率高于职业声望较低的借款人,但违约率也相对较高,说明职业声望并未真实反映还款能力和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15.
我国P2P网贷平台从2006年5月开始起步,截至到2016年7月底,共有2 281家网贷平台运营.运营模式有纯线上、债权转让等.该平台存在流动性、信用性、操作性和法律性风险.加强管控要明确网络借贷的性质、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加强行业自律、落实监管政策和加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不断加强网络技术、投资人和网贷平台的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确保P2P网贷平台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在网贷交易中,借款人自主披露的信息会对投资决策产生影响。但是什么样的信息会影响投资人的投资意愿呢?这种影响又有多大呢?文章以网络爬虫程序为工具,抓取一定时间内P2P网络借贷平台"人人贷"债权标的为研究样本,对个人特征信息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个人特征信息会对投资意愿产生影响,而且硬信息相较于软信息对投资意愿影响更大;投资者更青睐年轻、有一定工作经验、在较发达省市工作的借款群体的标的;不过当债权标的的投资回报率较高时,个人特征信息对投资意愿影响也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7.
P2P网络借贷借助于互联网的发展优势和民间借贷的传统优势,在金融领域里开创了一条新的借贷模式。在我国,P2P网络借贷依靠独特的运营模式促成其成交量正在迅速增长。文章以博弈论为基础建立P2P网络借贷借款者和投资者的博弈模型,分析双方的博弈过程,试图找出P2P网络借贷投资者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当平台遇到困难或倒闭时,担保公司根本起不了担保的作用,使得不少投资者血本无归。近期连续撞入公众眼帘的负面新闻,已将P2P推到风口浪尖上。业内人士预计,由于扩张太快,今年P2P风险还会集中爆发。P2P网贷平台是一种"个人对个人"(Peer to Peer)的小额借贷交易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借款者自行发布借款信息,包括金额、利息、还款方式和时间,实现自助式借款;借出者根据借款人发布的信息,自行决  相似文献   

19.
2015年初,一份“黑名单”在P2P网络借贷行业内引发轩然大波。
  1月21日,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下称“大公国际”)旗下的大公信用数据有限公司(下称“大公信用”)公布了一份包含266家P2P网贷平台的互联网金融网贷平台黑名单和包含676个P2P网贷平台的预警名单。名单一出,质疑声接踵而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P2P网贷平台凭借其快速方便且无抵押迅速发展,截至2016年年底,P2P网贷行业正常平台为2448家,全年成交量达到20638.72亿元,年底贷款余额达到8162.24亿元。这样爆发式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监管和风险方面的问题,因其抵抗风险的能力远低于传统商业银行,所以跑路的戏码也是时时刻刻在上演,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对于借款人的审核不够全面造成坏账从而使平台破产。文章通过剖析其内部审核运作及对比传统借贷解读P2P网贷借款人风险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