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郝燕 《光彩》1994,(12)
想发财,起个好店名郝燕“人要衣装,佛要金装”。店家的店名、招牌、招贴的每一次革新、变化,都是企图以更上乘的“衣装”来“钓住”消费者们。下面几篇玲珑的短文会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不怕生错相,就怕起错名”,可见名字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有的...  相似文献   

2.
对于当前一些机关工作人员身上存在的“机关病”,笔者有四种形象的比喻:一是“大象的屁股”——推不动,有的同志工作拖拉不动、应付被动、机械运动;二是“猴子的屁股”——坐不住,有的同志上班时间私事外出多、串岗聊天多、迟到早退多;三是“老虎的屁股”——碰不得,有的同志违  相似文献   

3.
<正> 向导服务队在长春火车站、长途汽车站一群女工,每人手中都举着一个"外来客人不用愁,我为你去带路"的小牌子。这是下岗女工自发组织的"向导服务队"。有了这个服务队,外地客人方便多了。最早干起向导的李秀兰原是汽车修配厂的油漆工。去年8月下岗后,因专业不对口,干别的又怕丢脸,一直在家待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我感到十分欣慰。古人说:"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拔于卒伍"这是有道理的。一个干部有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对于正确决策非常重要。我们有的干部从来没有在地方工作过,不了解中国的农村、农民,不懂得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和实际,凭拍脑瓜出主意,靠拍胸脯办事情,有的对外国的东西生搬硬套,造成失败或挫折,这样的教训已经不少。这也是干部工作中十分重要的教训。习近平同志曾在农村  相似文献   

5.
郑伟建 《中国工商》2002,(7):136-139
有句话: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说的其实就是选择。认识的本质是什么?传统说法是反映,现在的一种说法是选择:比如T型台上时装女郎展示服装,有人看中的是服装的款式,有的则注视服装的质地,还有人则关注的是女郎的风姿。瞧,这就是选择。  相似文献   

6.
正我越来越像贝壳,怕被反垄断调查。这是外企会呼吸的痛。来势汹汹,这次真的不一样7月28日报道,加拿大温哥华华裔学生Fiona Tang就读于艾米丽卡尔艺术与设计大学,创作了多幅动物壁画。其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仿佛要从墙中一跃而出。下一个会是谁?7月29日,俄罗斯莫斯科,当地视觉错视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参观,一名男子拍照仿佛成为"盘中餐"。  相似文献   

7.
一、私营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党组织难建立。"七一"前夕,山东诸城市工商局对所登记的938家私营企业进行调查.其中建立党组织的仅有109家。分析没有建立党组织的私营企业,原因有三:一是党员数量不足。全市有3名以上党员的私营企业只有106家,党员总数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有的私营企业连一个党员也没有,成为党员"空白"企业。二是党员流动性大。私营企业里党员时多时少,数量不断变化。三是有的私营企业主对在企业里建立党组织态度不积极。虽不公开反对,但工作不支持C他们心存疑虑,怕建起党组织,多个"婆婆"约束自己,…  相似文献   

8.
“日记月评”不算是新生事物,以前在部分单位实行过。山东省肥城市工商局将之进行了充分的借鉴和发挥,使这一制度更加完善、更加细致、更具有操作性。“日记月评”就是让每个干部要天天记实,一天干了些什么,办了几件事情,怎么干的,遇到了什么困难和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等,要清楚记录在表。每月在全所集中进行一次讲评,总结成绩、分析问题、安排工作。推行之初,阻力重重,部分人员认为是多此一举,干工商这么多年没这样规范,一样干得很出色;有的认为天天都干一样的工作,没什么可记的;有的认为是流于形式,无所谓。问题的暴露,使…  相似文献   

9.
水无压力不流动,人无压力轻飘飘。企业经营亦然。 最近,我走访了20多家企业后发现,经营好坏与“压力”成正比。干部和员工身上的压力大,就会没日没夜地豁出命来干,企业经济效益就比较好。调查的12家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企业内部人人有压力,个个勇挑重担,压力“制造”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的从厂长、书记到中层干部、职工群众,人  相似文献   

10.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在流通领域再怎么呼风唤雨的商业巨头,一旦入了家电业的行当,同样最怕“嫁错郎”——错“嫁”给品行不端的“溺水鬼”或身患重疾的“短命鬼”。  相似文献   

11.
1.抓认识提高这几年,由于受“契约自由”、合同监管弱化等理论的影响,基层不少合同管理干部思想上存在着种种模糊认识。有的认为合同管理工作前途渺茫,使命即将结束,应该放弃对合同的行政监管;有的认为合同监管职能范围缩小,力度削弱,已无事可干;有的认为工商所任务重,人手少,合同监管工作既然无利可图,劳而无功,则可要可不要等等。在这些片面、错误认识的影响下,有些县以下的合同管理机构被撤并,业务骨干被调走,一些年龄老的,身体不好的干部被安排到合同科、股工作。部分领导对合同监管工作不重视,致使基层合同监管职能…  相似文献   

12.
义乌启示     
义乌人自古就有的"鸡毛换糖"经商传统中,孕育了"勤耕好学、刚正勇为"的义乌精神和强烈市场经济意识,以及"不以物小而不为、不以利小而不干"的独特商业理念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传媒业飞速发展,报业竞争火爆,电视比拼激烈,网络迅速崛起,惟有广播显得有些"落伍",甚至连广播业的从业人员,都埋怨生不逢时,没赶上建国初期全国大力发展广播业的好时光,干上广播是"投错了娘胎,嫁错了郎".连有的行政部门人员也视广播为"主流媒体中的弱势媒体",因而更加剧了广播从业人员的困惑.经历了一百多年风雨沧桑的广播媒体果真已经强弩之末,魅力不在了吗?  相似文献   

14.
<正>挑选项目犹如相亲加盟,投资者可以“借牌生财”,可一不小心,掉进加盟陷阱,就被“套牢”了,损失装修费、房租不说,还要为追回不菲的加盟金而四处奔波。所以,挑选加盟总部犹如相亲,不满意绝对不要勉强下嫁。防止受骗上当的要诀是:“多听多看多比较,货比三家不吃亏。”所谓“男怕八错行,女怕嫁错郎”。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它要符合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理念。这样才能长久经营。像女孩子做咖啡馆、美容化妆就非常合适,而开幼教班一定要喜欢小孩,从事餐饮必须要有亲和力。  相似文献   

15.
做传统企业,在创立伊始一切问题都考虑得很清楚,而互联网没有办法去考虑清楚很多问题。互联网不怕做错,就怕不做。错了可以改,不做就没有机会。互联网很多时候是一个时间差,是一个新的竞技体系,新的销售形势和行为。往往对新的东西,比别人更早了解一点,你就抓住了一个机会。  相似文献   

16.
聪明借钱     
郭娴洁 《理财周刊》2006,(10):34-37
一谈到借钱,有的人就害怕。怕什么?怕付利息,怕亏不起、还不起,还怕被人瞧不起。有的人说:“我这个人借了别人的钱,就吃不香、睡不着,整天压在心里很难过”。可是,一个人要创业、要发展,就要敢借钱。大凡当今商界的成功人士,无不敢借钱,会借钱。因而,商场上还有句话叫作:会花钱的,花别人的钱;不会花钱的,花自己的钱。  相似文献   

17.
<正> 瞄准项且早行动打工者成老板宋争力在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厂打工,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一条信息,河南孟州市科委实用技术推广中心研制的"轮胎快速自动(防冻)补胎剂",效果很好,便有心操作。正赶上厂长出差去孟州,于是,他便把报纸拿给厂长看,跟厂长说:"你顺路捎回几瓶,咱试试。如果行,咱俩干!"厂长当时就给他泼了盆冷水:"这玩意能行吗?这新产品一点市场履历都没有,整回来,怕没人敢用?我给你捎回来行,要干你自己干吧!我可没精力往这上搭。再说,等你看到这信息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在你之前看到了,恐怕等你干起来的时候,黄瓜菜都凉了。"宋争力说:"这是前天的报纸,估计也没多  相似文献   

18.
<正> 目前,家庭服务业小、散、乱等弊端,严重制约其发展。仅拿搬家公司来说,杭州就有几十家,但多是单兵作战的钟点工,有的只是一部汽车加四个临时工。这种情况对从业者和消费者都不利。散兵游勇式的从业者难以找到主顾,因为现在请"长工"的少,请"短工"的多,从业者常常找不到活干。他们不可能像大公司那样天天作广告,到街上举块牌子揽活。从消费者角度说,要请个放心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封建迷信活动死灰复燃,不仅在民间百姓中盛行,就连官场上也刮起迷信风。有的官员占卜算命,身后跟着"大师"的身影;有的求神拜佛,双膝跪倒在泥塑的菩萨面前;有的观天看地,选择"风水宝地";有的大兴土木,建造"极品活墓",为自己安排"后世"……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说明了当前部分干部信仰的缺失,是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原本充裕的流动性被无情耗费。面对上海银行间隔夜拆放利率(SHIBOR)在6月不断攀升至创纪录的13.44%,央行却一直对资金市场各方的哀叹保持着罕有的镇定甚至冷淡,攥紧流动性的态度让"央妈"换脸为"后妈"。某持央行立场的人士表态:"凭什么我要放水,你们拿了钱又不干正事。"是否"干正事"大概成为了此番监管层确定行动路线的新指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