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碳交易MRV(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既是制定低碳发展政策、高耗能企业低碳转型、实行碳交易制度的重要基础,又是碳交易市场的基石,可以为政府有关部门、企业等组织提供监管、碳管理、数据基础、公信力保障、政策支撑等。文章首先分析了MRV体系在碳交易中的作用;其次分析了中国试点碳市场MRV体系的建立与实践,其中包括:政策法规、报告内容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将于2017年启动。学习和借鉴国外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建设经验,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意义重大。中美两国同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美国“自下而上”的碳市场建设路径与我国相似。本文对美国首个强制性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RGGI)碳市场建设的核心机制设计,包括配额总量设置、配额分配、MRV 和监督管理等进行了阐述,其机制设计中完善的法规体系建设、尊重区域异质性、多层次的监管体系、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等对我国碳市场建设都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正>全国碳市场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机制体质创新。2016年将是全国碳市场的开元之年,2015年则是准备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关键之年。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试点碳交易地区(以下简称:试点地区)碳交易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已经在碳市场顶层设计、机  相似文献   

4.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线上交易。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工具,备受关注。利用Diebold-Yilmaz溢出指数模型对全国碳市场与能源市场、电力市场和金融市场间风险溢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国碳市场与能源市场、电力市场和金融市场三个市场间收益率溢出指数均为双向波动,且时变性明显;收益率溢出指数会受到国内外事件的冲击。对此,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应该尽快制定出完备的法律体系、制度体系以及监管机制,并丰富碳市场产品,加快碳市场的平稳安全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鲁政委 《商业文化》2016,(30):35-39
自2013年以来,我国已在七个省市陆续展开碳交易试点工作,在市场体系构建、配额分配和管理、碳排放测量、报告与核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为全国碳市场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在七个区域碳交易市场试点3年后,全国碳市场目前已渐行渐近。国家发改委2016年1月份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对全国碳市场建设作出了统一部署,  相似文献   

6.
<正>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市场)是我国通过市场机制有效配置碳排放权资源的重要途径,是我国低成本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促进经济发展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纳入门槛(以下简称:纳入门槛)指强制要求参与碳交易的单位的温室气体排放基准量,它是碳交易市场机制的核心要素之一。纳入门槛设定直接影响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和排放总量,并与排放配额分配、碳交易活跃度和重点排放单位的碳市场履约成本等密  相似文献   

7.
碳金融定价机理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的核心。本文通过探讨碳金融的国际交易机制、研究国内外平台以及价格理论的模型预测法、数学计算法、市场博弈法等,总结分析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一年来的价格走势图,提出了推进同一碳市场价格市场化、实现七个试点碳金融市场产品同质同价化、分阶段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从2015年进入建设筹备阶段.2017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明确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率先开展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2020年底生态环境部印发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和《2019—2020年全国碳排...  相似文献   

9.
《商》2016,(3):275-276
当前湖北省碳交易试行已经完成一个履约周期,碳排放权交易平稳运行,碳金融相关的基金、担保和衍生产品都有所发展。在基本完成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之后,对于碳市场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的CCER,更值得深入研究。从去年CCER首次备案审核之后,全国各地的CCER项目数量和减排量也在逐渐增加。CCER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碳市场上碳排放权的流动性,对于构建成熟稳定有效的碳市场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全国碳市场拟于2017年建成,制度设计仍在不断探索中,针对试点地区流动性总体不足,需加快完善设计体系,提升未来碳市场流动性.为此,本文采用改进的非流动性比率,测度试点地区碳市场流动性,从碳市场制度设计中选取CCER抵消机制、参与主体范围以及配额发放量三个要素,借助MAC曲线对其如何影响碳市场流动性进行机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2014-2015年试点地区碳市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配额替代品CCER会挤占部分配额交易;参与主体范围的扩大可增加交易次数,增强碳市场流动性;配额发放量大小则对碳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呈倒U型;碳市场流动性呈现“到期日”效应,临近履约期碳市场流动性明显增强,在临近履约期与非临近履约期两个不同阶段,CCER抵消机制、参与主体范围以及配额发放量对碳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国家发改委计划于2016年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目前批准设立的七个试点对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提供了有效参考。本文选取了位于华北地区,且情况相似的北京和天津两个试点进行了比较分析。首先,本文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研究方法对北京和天津碳现货的收盘价和成交量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北京碳市场的有效性强于天津碳市场。然后本文从二者碳交易政策和标准的区别入手,分析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并据此为中国建立统一有效的碳市场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许多政策、法律、普及度等方面的问题开始逐渐显现。为应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碳金融市场,方式现有市场分散;优化CCER的抵消使用,增强企业的积极性;提高碳金融的民间参与度,将节能减排的工作进行到底;完善碳金融市场的相关政策和法律;建立专业的碳金融中介机构,培养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3.
2017年7月全国碳市场有望启动,碳金融市场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再一次成为视野聚焦。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的碳排放国,碳交易市场会是中国的巨大商机。但对于我国来说,碳金融领域起步晚发展慢,商业银行参与度低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本文将基于SWOT模型分析中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市场,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低碳经济的盛行,世界各国不断推出碳税、碳汇、碳关税、碳金融、碳交易和CDM项目。中国也于2008年开始试点建立碳交易市场,在各试点城市基础上将于2017年建立全国碳市场。而作为能源大省的安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对企业强制减排,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但是其实现减排过程中没有完善和利用碳交易市场,减排成本较高。所以文章首先对安徽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再对建立和完善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郭琎 《中国物价》2023,(5):79-82
碳市场交易价格是推动碳市场功能发挥的关键要素。本文总结我国碳价的运行特征,从理论上厘清碳价形成机制,结合国内外碳市场实践经验,分析碳市场内部机制设计和碳市场外部运行环境——能源价格和意外冲击等多重因素对碳价波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我国碳价异常波动风险、发挥碳市场交易价格信号作用的相关建议:科学制定碳配额总量目标,政府合理分配和管理碳配额,完善碳配额跨期管理机制设计,健全碳价监测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6.
<正>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在北京、上海、武汉三地同时开市,第一批交易正式开启。从交易机制看,全国碳排放交易所仍将采用和各区域试点一样以配额交易为主导、以核证自愿减排量为补充的双轨体系。从交易主体看,全国交易系统在上线初期仅囊括电力行业的2225家企业,这些企业之间相互对结余的碳配额进行交易。  相似文献   

17.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在北京、上海、武汉三地同时开市,第一批交易正式开启.从交易机制看,全国碳排放交易所仍将采用和各区域试点一样以配额交易为主导、以核证自愿减排量为补充的双轨体系.从交易主体看,全国交易系统在上线初期仅囊括电力行业的2225家企业,这些企业之间相互对结余的碳配额进行交易.  相似文献   

18.
<正>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市场)总量和覆盖范围是碳市场制度的基本要素。碳市场总量是指碳市场排放配额(许可)的总量。碳市场总量的设定确保了碳排放权的"稀缺性",是碳交易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前提。碳市场总量的大小将直接影响配额分配的合理性和配额的市场价格,如果碳市场总量设定较宽松,可能会导致碳市场配额分配过多,从而使配额价格过低。碳市场覆盖范围  相似文献   

19.
业界     
《品牌》2011,(11):6-6
<正>十二五碳市场将显著发展已经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1)》指出,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国内碳市场发展将取得明显进展,新的双边、多边交易机制有可能启动。预计低碳城市有望从局部自愿转为试点硬性考核,并最终将城市低碳化考核推向全国。"十二  相似文献   

20.
窦勇  孙峥 《中国物价》2015,(2):42-45
通过分析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总量目标、覆盖范围、测量报告与核算(MRV)体系、配额分配、市场运行、管理体制等要素,总结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特点,提出了广东省试点面临的挑战,并对如何完善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