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支笔”通常是对一个单位负责财务审批领导人的俗称。目前大多数“一支笔”能够正确履行自己手中的权力,能够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财经法律和法规,严把审批关,慎用手中笔。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有一些“一支笔”经不住利欲的诱惑,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利用手中的特权,滥用手中笔,使其走向犯罪的道路,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对“一笔”必须予以监督,并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一支笔”通常是指一个单位或会计主体负责财务审批领导人的称谓。大多数“一支笔”能够正确履行手中的权力,按照财经法规慎用手中的笔。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有的“一支笔”却成为走向深渊的助推器,究其原因,关键是在对“一支笔”的监督上出现了“无、虚、弱、拒、迟”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唐思索 《四川会计》2002,(11):40-41
一问题“一支笔”通常是指一个单位或会计主体负责财务审批领导人的俗称。大多数“一支笔”能够正确履行手中的权力,按照财经法规慎用手中的笔。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对“一支笔”在监督上出现了“无、虚、弱、拒、迟”的现象。“无”,就是对“一支笔”的权力呈无人监督的现象。目前,由于某些地方过分强调“一支笔”的权力,致使会计人员失去了对记载经济业务活动内容的凭证进行审核的权力,甚至有的“一支笔”就直接对会计人员明说:我签过字的你就执行,不要给我讲什么财会制度、财经纪律。在对“一支笔”实施监督的部门中,某…  相似文献   

4.
近来,有些财会期刊对“一支笔”的是非,得弊展开了争议,有的认为,实行财务审批“一支笔”,有利于严格把关,克服多头领导,乱批条子,避免浪费,堵塞漏洞。也有的认为,“一支笔”不利于民主理财,有的执“笔”人不熟悉财务会计制度,甚至有的人利用手中的“一支笔”,大搞权钱交易,将大量公有财产攫为己有。孰是孰非?笔就此问题也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5.
一、存在问题及成因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支笔”审批经费开支制度一直在高校中流行。这一制度主要是指高校内各级各单位,必须指定一名负责人掌管“一支笔”,“一支笔”对其所在单位掌管使用的经费开支进行审批的规定。高校之所以建立“一支笔”制度,目的是为了改变过去“多支笔”审批经费开支的混乱局面.  相似文献   

6.
对“一支笔”也要进行监督谢昌明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了企业的财务开支,必须实行“一支笔”审批。所谓“一支笔”,即各项财务开支单据都要由企业的分管财务厂长、经理签字后才能报销。实行“一支笔”,有利于企业领导及时掌握财务开支情况,杜绝不正当的开支,促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一些单位和部门为防止乱花钱、乱开口子问题的发生,提倡财务管理“一支笔”签批报销的做法。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一支笔”签批权力的高度集中,必要的监督制约措施没有跟上,因此引发的经济违法违纪问题层出不穷。《中国审计报》2000年4日7日以“一支笔狂签乱支,审计后革职丢官”为题,登载了江苏徐州某县一镇长郑某调离前利用手中的“一支笔”签批权,突击签报了近百万元费用票据,贪污公款12万元,被开除党籍、撤职的经济违法违纪案例。令人费解的是郑某报销个人费用票据,无经手人、审核人和年月日,只有郑某自己签的“同意报”字样,居然能堂而皇之地全部报销了,这不  相似文献   

8.
谁来管管一支笔白禾为了杜绝花钱乱开口子,政出多门,财务费用支出审批权固定在某个领导者身上,俗称“一支笔”。现如今有财务活动的单位差不多都设立了“一支笔”制度,但据我国一家权威杂志披露,我国一年挥霍掉的公款却高达1000亿元,看来“一支笔”并不是一夫当...  相似文献   

9.
实践证明,在行政、事业、企业单位内部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是一种很好的管理办法,人们形象的把分管财务的领导称为财务“一支笔”。在当前国家银根紧缩,资金十分紧张,相当一部分单位开支失控的情况下,怎样实行“一支笔”审批呢?笔者根据审计工作中遇到的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周达 《湖南审计》2001,(11):18-18
财务开支由“一支笔”审批,实行已久,大家都习以为常,今年,新闻界却曝光出许多“一支笔”审批的问题来。  相似文献   

11.
小小一支笔     
小小一支笔,作用真不低。领导来用它,理财当好家。领导用好它,遵纪又守法。如不慎用它,廉政出“麻达”。如不慎用它,吃喝风难刹。如不慎用它,偷税把桥搭。如不慎用它,实难当好家。如不慎用它,违纪又犯法。奉劝领导者,千万珍惜它。一支笔虽小,责任可重大。权力交给你,莫当儿戏耍。掌好手中笔,为民谋利益。小小一支笔@王菊香$长安县审计局  相似文献   

12.
按照财务制度及一般贯例,各单位的财务收支事项一直沿用“一支笔”审批的原则。但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一支笔”审批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谈加强对财务“一支笔”的监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务“一支笔”审批制度,早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就已经实行了。实践证明,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对明晰权利、强化单位负责人对财务开支的责任心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这种高度集权式的财务审批机制已经暴露出了一些弊端。如何加强对“一支笔”的控制和监督成为大家都关心的话题,也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4.
李佩 《四川会计》1998,(11):31-32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各种财务事项的审批,完全依据国家的规章制度,领导手中的“一支笔”是代表国家行使审批财务事项的权利。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国家对企业的统收统支和对事业单位的大包大揽的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各企事业单位按照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院系财务审批“一支笔”是规范院系财务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制度。本文在讨论目前高等学校院系财务审批“一支笔”实施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高等学校院系财务审批“一支笔”的概念及其内涵,并就如何坚持、完善高等学校院系财务审批“一支笔”制度提出了个人的看法与意见。  相似文献   

16.
实行“一支笔审批”的本意是想达到严把关、杜绝一切滥报滥支和违法违纪的行为。但是 ,从实际情况看 ,“一支笔审批”也存在着极其严重的后果。如某地一个经济主管局实行“一支笔审批” ,局长就一人独揽审批一切开支大权 ,每年几十万元的公款公物支出就名正言顺地流失了。这位局长掌握了“一支笔审批”权以后 ,经常都有人登门求拜于他 ,且个个都笑逐颜开而去 ,自然这位局长也中饱了私囊 ,终于锒铛入狱。“一支笔审批”毁掉了他 !诚然“一支笔审批”权掌握在原则性强、自身正气 ,一心为公的人手里 ,对于规范财务行为 ,防止开支混乱 ,堵塞经济…  相似文献   

17.
所谓“一支笔”审批制度,是指一个单位在财务管理上的经费支出实行由一名领导主要负责审核签字,财务人员再根据领导的审批给予报销。长期以来,许多单位都实行的是“一支笔”审批制度,它已成了财务管理工作的一条常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高度集权式的“一支笔”财务审批机制已不符合《会计法》中提出的有关加强会计监督的要求,文章从“一支笔”审批的弊端入手,探讨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内部制约机制、实行“多支笔”会签制度等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财务开支一支笔审批利弊谈□王书平时庆田审计发现,多数行政企事业单位财务审批由单位一把手(法人代表或主要负责人)执笔审批,也有部分单位分管财务的副职签字,更有甚者,个别单位一个领导“一支笔”,不管数额大小,用途如何,一签了之。同样是一支笔,有的为单位加...  相似文献   

20.
近期读财会期刊,对采用“一支笔”审批财务开支的议论较多。有的认为将“一支笔”审批制度改为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职工代表三方面组成的“财务开支审批小组”同时审核。有的认为应将“一支笔”审批制度改为先由财务审核,再由“一支笔”领导审批等等。这种“多审制”、“逆签法”对健全和完善单位内部财务监督制度,发挥财务部门的监督职能,调动会计人员依法理财积极性,防止财务开支的“暗箱操作”和遏制腐败问题,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上级没有类似财务支出审批的规范性文件,那么这种“多审制”、“逆签法”的改革实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