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玲 《价值工程》2011,30(17):181-182
通过对西安外事学院等四所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体质调查研究,研究结果与2005年全国大学生体质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当前民办高校男女大学生各年级在身体机能和素质方面的差异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为促进陕西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相关部门制订政策法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当前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在校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出现了新的、积极的变化,其中特殊体质(肥胖)人群比例不断增加,耐力素质明显下降,给新时期高等学校体育课的设置、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文章通过对大学学生体质的现状和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影响大学学生耐力素质下降的因素及其相应对策,为提高大学生体质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等,对河南大学近4年来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针对大学生身体下降的影响健身理念因素,并找到解决办法,促进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健身意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省四所高校2009级大学生的体质测试结果进行抽样调查和比较分析,结合教育部近年全国大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我省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98.4%,优秀率6.21%,与全国高校大学生的体质状况相比没有明显差异。握力、身体形态参数优于全国平均标准,肺活量、立定跳远、台阶试验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优秀率偏低,说明我省高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总体水平有待提高。针对以上结果,探讨提高我省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议和方法,为体育教学改革全面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追踪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四川理工学院学生身体形态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从大一到大四的追踪调查,分析在校大学生身体形态变化规律,发现影响在校大学生体质的因素,提出一定的建议。研究结果:男大学生在校4年身高呈增加趋势,无显著性差异,女大学生身高无明显变化;男女大学生体重变化呈相反趋势;结论: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应该围绕全面发展大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来进行,及时调整体育教学大纲,改革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完善课程体系,建立形式多样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游春花 《价值工程》2015,(7):227-228
文章通过查阅资料法,对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发现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总体有呈逐年下降趋势,大学生身体形态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水平总体有所下降,特别是力量素质下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论述在大学生人才培养中,体育教育与大学生身体、心理以及创新素质的关系,指出应重视发挥高校体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人才中的独特作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提高大学生以健康为基础,以创新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在良好心理素质高度契合下全面发展体育教育,实现培养大学生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本文从培养学生身体、创新以及心理等方面论述了高校体育教育与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兴衰,我国20多年的体质调研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体质持续下滑,严重影响了人口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试图从分析我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影响体质健康因素的内部因素入手,从健康促进策略的实施条件出发,提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健康促进策略和有效干预措施的建议,从而不断纠正和改变目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出现的突出问题,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人格,为体育教学的改革寻找方向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陕西省民办高校专科大学生2000年至2010年十年间,进行体质健康测试的800名19~22岁大学生9项测试指标的健康状况进行动态分析,结果显示我省专科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总体状况不容乐观,除大学生身高、体重及维尔维克指数,下肢力量与柔韧素质,上肢力量素质指标有所增长外,肺活量、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及大部分力量素质指标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胡建国 《中外企业家》2009,(16):129-129
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阳光体育在高校的深入开展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切实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校体育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使大学生享有体育教育的权利,得到个性充分发展和人格健全,是体育教育工作的职责。体育教育过程与实践直接影响大学生身心发展,也影响着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研究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对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胡启权 《价值工程》2010,29(10):172-172
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的本质内容之一,体育课程贯穿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具有综合的素质和能力,是时代发展的潮流,高职院校体育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在普遍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基础上,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手段多为进行多模式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终生健身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注重能力培养;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体育意识;重视培养体育师资等。  相似文献   

13.
雷鸣  任平社 《价值工程》2012,31(33):201-203
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实现手段,对学校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全部数字过程,目前很多高校都存在多校区,体育管理松散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有必要结合现代网络技术研究开发一种综合体育教学管理系统,使学校体育管理高效化。开发的体育教学管理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模块,竞赛管理、教务管理、系统管理、电子公告、专家咨询系统、健康测试系统、运动处方系统、营养健康系统等。预计该平台的运行可以有效改善目前体育教学效果,使体育教学资源和研究成果有效地融合为一体。促进学生体质的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
陈明吾 《价值工程》2013,(2):227-229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团委不但要依据相关规定对各社团进行相应的管理,还应该对其组织机构的建立、规章制度的完善等方面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在管理大学生社团的过程中,应该改变单向的指令性管理模式,在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实施互动式管理,要在为大学生社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对其实施积极的影响,并通过专业化的指导和监督使大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春鸿 《价值工程》2011,30(34):258-259
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班级建设、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事物处理和学生行为的规范化管理等五个方面,具体阐述了高校辅导员肩负着的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职责。辅导员需要从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等四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6.
王宽  李西彩 《价值工程》2011,30(34):250-251
体育课堂心理氛围的优化对于大学生的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品质的培养、身心健康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体育教师应通过为大学生设立适宜的体育学习目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对大学生实施民主管理和提出适度期望来优化高校体育课堂心理氛围。  相似文献   

17.
郑雪莲 《价值工程》2011,30(13):268-268
主要从街舞健美操的健身性和健心性两方面进行研究,对参加街舞健身运动在身心各方面所受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得出参加街舞健身锻炼能够从心理、生理等各方面全面明显的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8.
韩国廷 《价值工程》2011,30(35):243-243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保证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体的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呢?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静 《价值工程》2014,(23):318-319
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下的现代战争要求作战人员既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身心健康,才能培养健全的人格,强化心智活动,矫正不良心理,因此,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军人身心健康水平,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考察军队政治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