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怀礼  徐龙 《云南金融》2012,(7Z):96-97
1978~2008年中国省域经济增长总体上程σ收敛和"条件收敛"性质;在1978~1990年出现了一次明显的σ趋同,人均GDP对数标准差缩小了0.1152;中国"八大区域"除了东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和大西南地区外,存在明显的"俱乐部收敛"。对外开放水平、市场化程度和工业化水平对经济收敛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期初人力资本水平对经济收敛有正向的推动作用,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问题的论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区域经济增长收敛假说自提出以来在经济学界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并存在争议,经济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经验研究, 但这一理论假说并没有因此失去其生命力,而是获得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表明:1978~1990年,存在σ收敛格局,而1990年以后不存在σ收敛;1978~2000年,存在条件β收敛趋势,但在收敛速度的测算上存在较大差距,且与发达国家的收敛速度相差甚远;绝对β收敛趋势存在与否也存在着争议;普遍认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现象在我国开始显现,但在其产生的原因上,观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孙喆 《保险研究》2021,(1):58-72
本文基于蚂蚁金服大数据平台公布的2014年3月~2015年12月中国26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互联网保险指数数据,使用Dagum基尼系数和多种收敛方法分别对中国互联网保险的地区差距和收敛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城市互联网保险呈现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状态,东部地区的互联网保险发展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互联网保险发展水平最低;互联网保险的地区差距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东部地区互联网保险的地区内差距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互联网保险的地区间差距是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东部地区互联网保险的σ收敛特征不明显,而中西部地区互联网保险呈现σ收敛特征;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的互联网保险发展均存在绝对β收敛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1994~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等方法检验了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收敛性,并通过子样本进行收敛回归分析,探讨了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2003~2015年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对于全国范围以及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农民收入差距皆具有"正向收入分配"的作用,且在不同地区,效果也存在差异,说明存在其他因素导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产生"逆向收入分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指标,利用2001年~2009年数据,研究中国保险业区域发展差距的情况,并得到研究成果,一是以保险密度为标准,2003年后我国区域保险业的发展呈现σ收敛、β收敛以及跨越式增长态势;二是以保险深度为标准,2003年之后我国区域保险业的发展基本呈现σ发散态势;三是以保险密度为衡量标准的区域保险业发展水平具有空间收敛的性质,而以保险深度为指标则不存在空间相关;四是人身保险对保险业区域差距的贡献度更大,其变动特点决定了保险业整体区域发展差距的变动特点;五是以保险密度指标衡量,对保险业区域发展差距贡献最大是三大地区间的差距,但有下降趋势,以保险深度指标衡量,则三大地区间差距是最小的差距来源,西部地区内部差距的贡献度提高得极为迅速。  相似文献   

6.
基于1978-2017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以及自治区的平衡面板数据,本文构建多个衡量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并使用多种回归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是否呈现缩小态势,即金融发展是否具有显著的收敛特征。研究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金融发展增长率与金融发展水平初始值之间呈现显著的负向关系,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即省际之间的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呈现明显的递减态势;从东部和非东部地区层面来看,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绝对收敛特征和一定程度的条件收敛特征。本文建议,一是逐步调整国家的金融发展战略,给予各地区平等的金融发展条件,加快金融发展的收敛进度,实现金融均衡发展;二是根据各地区发展需要,选择适宜的金融业态进行有差异、有特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1—201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十大城市群的区域差异和分布动态进行分析,并利用变异系数与静态面板收敛模型检验收敛性。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存在显著的区域不均衡格局,东部城市群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城市群总体的相对差异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其主要来源是群间差异,而群内差异的贡献率最小;各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同的分布延展性和极化特征;十大城市群中,京津冀、珠三角、成渝、关中、山东半岛和北部湾城市群存在σ收敛,同时所有城市群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银行业结构存在σ收敛且表现出显著的β绝对收敛,在控制了农村地区存贷款市场规模、农村经济增长、政府干预变量后,我国农村银行业结构存在着β条件收敛。东、中、西部各区域内部的农村银行业结构存在收敛,表现出了"俱乐部"收敛。以上研究结论有利于实现我国农村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和各个区域农村金融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经济增长中的收敛性理论为基础,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和收敛性问题:通过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我国省际间σ趋同情况进行分析;并在MRW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省际间以及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内部经济增长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际之间经济并不存在绝对收敛,即落后省份经济的增长并不比发达省份快;但是存在条件收敛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差异的协整检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建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模型和运用泰尔指数法测度中国29个省份1978~2005年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差异的基础上,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检验方法,对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的差距的动态均衡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根据湖南1978~2010年相关数据对湖南经济周期阶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8~2010年湖南经济经历了5个繁荣时期,分别是1978~1979年、1984~1986年、1991~1993年、1995~1998年、2006~2010年,且繁荣阶段的持续性在不断增强;其余年份经济处于衰退阶段。另外,湖南经济周期阶段预测结果显示:2011~2012年经济依然处于繁荣阶段;2013~2015经济处于衰退阶段,虽然处于衰退阶段,但是其程度并不深,尤其是2015年。  相似文献   

12.
若要分析中国经济周期,笔者认为可分长周期和短周期两个角度。短周期的经济线索是一环扣一环的。长周期来看,中国经济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两波大周期:第一波从1978年至1999年,内部红利、改革红利提升了生产率;第二波从2001年进入世贸组织至今,由外部红利,即出口红利推动。着眼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还是充满希望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建立三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总量的变动趋势,发现GDP及人口因素对财政教育支出增长有促进作用。关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的变动趋势研究,本文从地域结构的角度出发,借鉴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的经济收敛概念(σ-收敛和β-收敛),建立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地区差异是否存在收敛,并对我国教育公平及教育事业发展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亦文  欧阳莹  丁攀 《海南金融》2022,(3):10-25,61
基于正规金融满足推算法科学测算2008—2018年中国31个省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规模,运用探索性空间统计分析法(ESDA)以及σ收敛与β收敛法揭示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整体发展水平不高,2008—2018年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为1219—4557亿元之间,具有全局自相关显...  相似文献   

15.
运用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方法,依据31个省域1987~2010年的统计数据,借助空间计量软件OpenGeoda,对我国FDI空间相关及收敛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区FDI空间相关性存在,FDI聚集遵循"东高西低,梯度递减"的空间分布规律;FDI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存在,并具备区域性与阶段性特征,纳入空间溢出效应的回归结果更加稳健与科学;空间因素影响下的FDI收敛机制存在区域差异,三大地带均存在"空间俱乐部"收敛;经济发展、市场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人力资本水平、劳动力成本、税收优惠政策均对FDI收敛抑或发散施加影响,但作用强度、方向及模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一、1978~1998年:我国的经济周期及其阶段划分 我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运行的双轨制体制逐渐代替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机制和市场力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经济增长从此不仅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而且经济运行也开始从计划周期逐步过渡到  相似文献   

17.
国内财经     
《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2):124-126
正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十大预言2014年是"三中全会"后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关于2014年的宏观经济展望,各大机构进行了不同的预测和分析,形成关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十大预言:1.经济增长:平稳下行;2.通货膨胀:温和可控;3.货币政策:偏紧微调降准+组合央票;4.投资: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放缓;5.利率和汇率改革;6.出口增速难有明显改善;7.消费品零售增速可能回升至13.7%;8.库存低位盘整去库存压力减轻;9.经济  相似文献   

18.
唐双宁 《中国金融》2012,(19):22-24
中国金融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取得了巨大进步,突出表现为经历了四个阶段,跨上了三大台阶,建立了十大体系。第一阶段,铺垫阶段(1978~1983年)。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始重视、发展、搞活金融,客观上为向市场经济转轨作出铺垫。如1978年人民银行升格为国务院组成部门,1983年实行流动资金"拨改贷"等等。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变异系数和β收敛模型等经济敛散性度量工具,对1992~2004年期间我国省际经济收敛性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检验;采用产业集聚度指标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这段时期省际经济的产业集聚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产业集聚与经济收敛的关系,即产业集聚是否会影响到地区间经济差距的扩大与缩小以及影响程度如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1992~2004年间。我国省际之间经济存在先条件收敛、后绝对发散、再到敛散状况不明显三个阶段,并且其敛散性与产业集聚状况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在不同的时期,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敛散性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的61年中,中国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30年:第一个30年(1949~1978)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目标模式选择错误的30年;第二个30年(1979~2009)是改革开放融入全球化用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的30年。在第一个30年,由于大部分时间政治路线错误和体制选择失误,中国经济已濒临崩溃边缘;但在第二个30年中,中国创造了地地道道的经济神话,用年均递增9.6%的经济增速、世界第一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出口贸易大国、赶超为世界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