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为弥补我国资本的不足,我国陆续制定了一系列以吸引外资为目的的税收激励政策,成功、有效地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但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形势与投资环境的变化,我国外商投资税收激励政策呈现出相对滞后状态,涉外税收政策的改革已进入调整和实施阶段。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建立质量导向型政策体系、借鉴国外政策经验以及涉外税收激励优化的具体措施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外商投资企业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涉外税收优惠制度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 ,对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 ,提高我国企业效益 ,增强企业出口创汇能力 ,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增强综合国力 ,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涉外税收优惠政策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而且 ,对外资企业的大量优惠 ,使得内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受利益趋使 ,不少私营企业、集体企业、甚至国有企业都在极力向“三资”企业转户 ,以争取税收优惠政…  相似文献   

3.
世界各国政府为了促进企业对R&D活动的支出,实施了各种激励政策,特别是税收激励政策。世界上不同的发达国家在税收激励政策上取得的成功值得我们借鉴。本文分析了部分发达国家的税收激励政策特点,并于我国税收激励政策进行比较,提出了一定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对税收激励政策就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实效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希望对于我国体育产业今后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税收激励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更需要从税收政策上提供必要的激励。政策设计的战略思路为:强化税收激励政策的战略目标;构建公平透明、有利于创新的税制环境;强化对R&D活动的直接激励;鼓励产学研合作;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以及对创新型人才的税收优惠力度。  相似文献   

6.
税收优惠已经成为政府激励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活动的常用政策工具之一,但学界关于知识产权税收激励政策的效应评价、影响因素以及优化路径等核心理论问题的讨论仍存在争论,直接导致实践中诸如政策激励效果不足、适用条件不明以及优化方向不定等问题难以有效解决。本文遵循公共政策研究发展的内在逻辑,构建“理论基础—效应检验—优化方向”的三阶段理论研究框架,梳理知识产权税收激励政策理论研究的演进脉络、热点及前沿,以期为破解当前知识产权税收激励政策的实践困境寻找理论工具。研究发现,关于知识产权税收激励政策的理论研究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其中:知识产权税收激励政策可行性论证的理论基础来自于经济学和公共政策学,目前已趋于完备;政策效应检验和优化是理论研究的热点。立足于我国本土税收实践,探索知识产权税收优惠政策激励效应的影响因素、考察“类专利盒”制度的政策效应等是未来理论研究值得关注的方向。此外,我国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与产业升级的现实需求,也有待知识产权税收激励政策理论研究做出回应。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知识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稳步提高,作为缩小知识差距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税收激励制度对于科技创新具有实际的效果与作用。文章从税收激励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内涵出发,分析了税收激励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并从我国税收激励政策及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完善我国税收激励政策的建议和思路,最后总结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激励政策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业经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1991年4月9日审议通过并从今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进一步完善涉外税收法制,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所采取的一项实际的、有效的步骤。对于为什么要制定这一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新税法如何环持政策上的连续性和税收负担的稳定性,有哪些主要的具有积极意义的调整,我们现就大家普遍关注和需要了解的问题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涉外税收优惠和国民待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肖广 《河北审计》2001,(10):26-28
80年代初期 ,我国确立了对外开放 ,对内搞活的改革方针 ,为了吸引外资 ,制定了一系列涉外税收优惠政策 ,包括 :降低税率 ,税收减免 ,再投资退税 ,对特许权使用费的优惠等。这些优惠政策在当时对吸引外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据有关部门统计 ,1981—1996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累计900亿美元。但是 ,应该看到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 ,随着加入WTO日期的日益临近 ,以涉外税收优惠为主的税收优惠也日益暴露出一些问题 ,应按照国民待遇原则进行修改。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 )不利于公平竞争。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一、美国可再生能源的税收激励政策及其成效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采用税收激励政策以帮助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其中,美国在利用税收激励政策,促进本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滕明明 《财会通讯》2021,(15):163-167
研发税收激励政策是各国政府鼓励研发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工具.本文在归纳总结主要国家研发定义和范围的基础上,研究各国使用的主要研发税收政策激励工具,对比分析国内外研发税收激励政策的异同,并结合我国国情针对性地提出国内研发税收政策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倪国锋 《价值工程》2011,30(10):6-7
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需要从税收政策上为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必要的外部激励环境。我国现行税制存在对自主研发激励不足、税收优惠体系不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偏重于创新结果以及个人所得税优惠不明显等问题。下一步应当调整政策激励重点,确立研发环节税收激励的核心地位,同时要加快鼓励创新的企业所得税制改革,健全创新人才的税收激励机制,健全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税收征管制度。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研究开发税收激励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博  薛薇 《会计之友》2012,(27):51-55
2009年澳大利亚政府颁布了关于《新R&D税收激励》的征求意见法案。文章试图对澳大利亚新政的研发活动及研发费用界定、R&D成本费用的会计处理、R&D税收激励的主要内容、管理与评估等进行解析,以便为我国R&D税收激励政策的完善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欧债危机发酵、美国经济恢复乏力、日本经济持续下滑背景下,世界与中国合作解决目前各种问题才是上策,但欧美科技发达国家却频频对中国企业和产品发起"双反"调查,而其自身企业和产品却鲜被中国政府进行"双反"调查。本文试图通过对比中国与欧美科技发达国家研发税收激励政策,找出中国研发税收激励政策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并主张"西学",希望通过税收激励政策的变革促进我国"自主创新"国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刘芳 《财会月刊》2012,(25):10-12
税收因素是股权激励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股权激励初衷就是为了逃避高额的所得税,到后来才演变为一种激励经营者更好地为公司发展服务的激励制度。本文探讨了当前我国股权激励的个人所得税缴纳现有政策的缺陷及其影响,并通过与国外相关政策的比较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文章遵循"作用路径-政策效果-影响因素"的逻辑思路,回顾与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后发现: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不同视角下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导致政策效应变化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并呈现出阶段性特点与趋势;后续研究可进一步探讨税收激励的作用机理,挖掘影响政策效应的内外部因素和具体政策类型的作用效果,持续关注国外税收政策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7.
涉外税收是国家税收的组成部分.自改革开放以来.涉外税收政策进行了多次修改、调整.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涉外税收法规体系。涉外税收是涉及本国政府同外藉纳税人以至外国政府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一个国家只有确立起同对外开放战略相适应的科学的涉外税收发展战略,才能有效地发挥对外开放中的涉外税收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胥力伟  丁芸 《会计之友》2015,(7):103-106
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占能源生产结构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其中风能、太阳能、水能利用率在世界总量中位居前列。可喜的发展态势离不开政府多项政策的支持,其中最重要的支持政策之一是税收激励政策。通过梳理我国现行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中税收优惠政策,发现存在以下问题:激励政策缺乏统筹设计、不注重支持研发和消费、对不同领域支持力度冷热不均、优惠政策未能真正落到实处等。鉴于此,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方面提出完善税收激励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周辉 《价值工程》2012,31(22):179-181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运用R&D税收激励政策来引导和促进企业R&D活动。文章从R&D税收激励工具、激励效应、政策设计框架等方面对国外的有关研究进行了述评,并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运用面板模型对2009—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自2006年创新型国家战略思想提出以来施行多项税收激励政策带来的创新驱动作用,研究表明: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存在正向激励作用。结合2018年下半年稳杠杆的经济大环境,建议依据产业特征调整我国税收政策的力度与范围,以提高税收激励政策效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