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弱势群体”是对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理健康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的总称,其缺乏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能力。弱势群体的成因既有先天因素,亦有后天社会因素。弱势群体的产生和存在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有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现有法律不足以保护其利益.故需探求新的保护机制和方式。采取多方住、多层次的保护措施,完善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体系,方能实现社会的实质公平。  相似文献   

2.
王继新 《经济师》2011,(4):90-91
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还很不尽如人意。因此,应该从完善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及创新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机制等方面完善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真正把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3.
对弱势群体的权力予以特别的保护,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立法的重要原则之一。目前,世界各国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根本大法,以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专门法为主干,以刑法、民法和其他相关立法为辅助的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律体系:而且,国外的许多法律制定得很细、很具体,对违法罪行及其惩处的规定都很具体,可操作性较强。主张自力救济是国外法律保护弱势群体的重要内容。法律关于自力救济的规定,在社会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社会弱势群体越来越被边缘化,经济上的贫困、心理上的挫折、救济上的困境使得一部分社会弱势群体走上犯罪道路。如何有效遏止弱势群体犯罪从而使社会整体利益能够平衡、和谐已成为目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现已成为当代中国法律发展和法制建设所面临的重点课题之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妥善解决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与救济问题,这不仅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更是突出体现了人权保障机能法治理念的内在精神.因此,加强对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健全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立法体系,是保证社会安定、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弱势群体是社会政策领域的一个核心概念。从社会公平与社会公正的视角来解读,它是由于体制性、结构性及资源配置的不平等性等原因造成的,在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民生方面的重要问题:权利贫困,法律方面问题以及加强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意义等方面.研究了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多元化文化的引进,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日趋严重,而且犯罪年龄日趋下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从法律的角度出发,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各种原因及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就业弱势群体就业问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弱势群体是指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的社会群体。解决就业弱势群体就业问题,对有效控制社会失业率、维护社会稳定、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非人力资本劳动力严重供过于求,市场制度无情的竞争机制以及各种名目的就业歧视,农民进城引发的“就业替代”效应,政府、社会对就业弱势群体就业扶助不足和法律援助缺位,是就业弱势群体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法律的保障援助和社会的关注支持。  相似文献   

9.
关于新时期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雯 《经济问题》2002,(12):26-28
弱势群体的产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阶层分化相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改革的必然结果。分析弱势群体特征,明晰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最终归结为: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是社会政策的调整。但各种非政府组织、团体乃至个体的力量,都是扶助弱势群体所必需的。只有这样,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大背景,才能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产生了规模不小的各类弱势群体,而失地农民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新的弱势群体。文章试图从国际视角出发,通过详细的文献梳理,对西方反社会排斥实践尤其是补偿性教育进行经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与国内已有做法进行细致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补偿教育是国外反社会排斥公共政策的研究热点。通过细致的文献梳理,发现西方不仅从生存方面对弱势群体进行了援助,而且用补偿教育的手段对弱势群体的发展能力进行了本质提升;反之,国内对失地农民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补偿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上,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教育培训的运用。所以,文章建议国内应从社会责任观的培育,发展性公共政策体系的建立以及法律、金融措施保障三方面展开深化研究。这对提升弱势群体特别是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从而走出"边缘化困境"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社会各朝统治者均把惩治贪污贿赂犯罪作为其法律规范的一项重要内容。唐律的出台,更是集历代立法之大成,把贪污贿赂犯罪作为吏治立法的重点进行了严密而科学的规定,从侵占型、挪用型、贿赂型三方面对唐律的贪污贿赂犯罪立法进行探讨,以期在法律上为我国的反腐倡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弱势群体权利保护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完善弱势群体权利保护须构建以宪法为基础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弱势群体权利保护法律体系、健全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相关法律机制及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目前我们的社会中,弱势群体问题正在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现象.弱势群体问题不仅是一个政治问题、社会问题,还是一个法学问题.本文从人们普遍认为的弱势群体涵盖的内容出发,从法学的角度分析弱势群体的特征.接着提出了我国目前弱势群体法律保护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向题阐述了一些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弱势群体的制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转型期弱势群体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而经济体制的转轨是其中重要的制度因素。经济体制制度变迁的路径、形式、方式,对弱势群体规模、程度有较大的影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应以健全、完善社会保险“三大”制度、社会救助制度、收入分配的调节制度,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相似文献   

15.
金融犯罪是典型的市场经济犯罪,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随着由法人参与的危害社会秩序行为日益增加,肯定法人犯罪主体性问题,由法律明确法人的范围及其应负的刑事责任范畴,完全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法人金融犯罪相对于自然人犯罪而言,其以法人的名义通过有组织的、大规模的进行,因而更容易得逞,也更具危害性。认真研究和分析法人金融犯罪的构成要件,有助于打击和预防这类犯罪,更好地维护国家金融秩序和保障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6.
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残疾人的就业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解决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是实现残疾人走向社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农村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纳入到创新社会治理过程当中,是实现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迫切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和必要环节。当前中国,农村弱势群体面临诸多问题,其问题的显现主要受历史文化原因、现实原因和经济原因的影响。农村弱势群体问题的路径可以从力求提高合法经济收入、切实转变教育道德观念、重点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和积极加强法律保护意识等四个方面得以纾解。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弱势群体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一群人,对于弱势群体,往往法律都不能给予他们充分的保护。目前,分析我国的司法机构和相关的法律条文,可以发现,针对我国弱势群体的诉讼和司法救济的现状并不理想。本文首先对我国的弱势群体从法律方面进行定义,进而分析了当前我国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上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国家是否文明,一是要看这个国家对弱势群体的保护程度,二是看这个国家对知识分子的尊重程度。三是看这个国家在国际上能否能够坚持公平正义。可见,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的标志首先更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程度。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是弱势群体的一部分,他们大部分是农村家庭出身,有时,父母大半生的积蓄也无法支付其受高等教育的费用,甚至出现受教育返贫现象,这样的恶性循环不仅伤害了莘莘学子对知识的热忱,也加大了社会阶层之间的鸿沟,不利于我国社会形态发展,甚至破坏社会的和谐程度。所以为推动社会向公平正义更进一步,为更好的实现我国社会文明的最大化,加快高校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刘毅 《时代经贸》2007,5(10X):223-224
马加爵和李征既属于贫困大学生群体,也是青少年弱势群体中的一员。这两起案件,相隔两年,其发生有偶然性,更有其必然性。研究这两起案件,对于完善高校教育体制、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完善青少年犯罪的体系、结构等,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