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维绩效考核、中国式政府竞争与地方税收征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经济增长和税收收入的双重绩效考核下,晋升激励会使地方政府展开税收征管的"逐底竞争"还是"争优竞赛"?明确这一问题有助于绩效考核改革,提高居民福利。理论结果表明,如果相对于辖区居民对经济增长和税收收入的偏好程度,绩效考核更看重经济增长,则晋升激励的加强会使地方政府放松税收征管,展开税收"逐底竞争",反之则使其展开税收"争优竞赛"。实证以地级市所辖县的个数度量县级官员的竞争程度,利用小河流长度作为其工具变量,探究了晋升激励对税收征管的影响。结果发现,市辖县的个数与税收征管力度为"U型"关系,表明在样本期内经济增长是相对更重要的考核指标。根据上述结论,政府在制定绩效考核制度时需要考虑居民偏好,完善居民的监督和偏好反应机制,加强政府对居民偏好的回应,以提高辖区居民福利。  相似文献   

2.
促进我国不发达地区全面发展的财税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财税政策是地区间经济差距和社会福利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财政视角分析影响因素主要有地区税负、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人口增长因素、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及东部沿海地区的特殊政策。通过规范政府间收入分配,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完善地方税收体系、调整税收优惠政策,建立科学、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使财税政策在促进我国不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全国县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工具变量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从地方政府收入行为视角对均衡性转移支付的激励效应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均衡性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收入行为具有双重作用。在直接效应方面,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且不会对地方政府造成直接税收扭曲影响。但在间接效应方面,均衡性转移支付会引致地区间扭曲的税收竞争。其产生的税基效应和税率效应相互抵消,对地方政府的征税努力的影响不显著,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行为呈现中性影响,并未产生正向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全国县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工具变量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从地方政府收入行为视角对均衡性转移支付的激励效应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均衡性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收入行为具有双重作用。在直接效应方面,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且不会对地方政府造成直接税收扭曲影响。但在间接效应方面,均衡性转移支付会引致地区间扭曲的税收竞争。其产生的税基效应和税率效应相互抵消,对地方政府的征税努力的影响不显著,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行为呈现中性影响,并未产生正向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为研究政府间转移支付提供了一个可拓展的一般性理论框架。在公共支出存在外部性、地区对于公共品需求具有异质性偏好的设定下,本文证明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是公共支出的函数,其边际量大小由四个因素决定,分别是支出对转移支付的弹性、公共支出在地区间的分布、中央对公共支出均等化的偏好,以及地区公共支出的外部性大小。结合该理论框架,本文进一步使用中国2019年的县级财政数据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最优边际转移支付呈现U型且主要为负,其形状主要由公共支出均等化偏好和外部性决定。通过与现实政策对比,本文认为应进一步增强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倾斜力度。  相似文献   

6.
人口大规模流动导致地方政府事权和财力匹配的不确定性增加,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框架下,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必然受到冲击和挑战.本文通过2005~2010年省级数据和2010年县级数据的测算发现,在考虑人口流动因素和户籍的福利分配功能之后,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的均等化效果明显减弱.在现行的户籍制度影响下,单一纵向转移支付模式存在激励导向上的缺陷,不利于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增强省以下地方政府间的横向财政协调,在实行中央与省之间纵向转移支付的基础上,省以下应实行纵横结合的转移支付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税收竞争、地区博弈及其增长绩效   总被引:60,自引:5,他引:60  
中国的财政分权改革激发了地方政府推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但不恰当的分权路径也加剧了地区间的税收竞争。本文运用空间滞后模型,对中国省际间的税收竞争与博弈行为进行检验。研究显示,省际间税收竞争反应函数斜率为负,这说明省际间在税收竞争中采取的是差异化竞争策略;同时也意味着地方政府目前对公共产品的偏好较低。而对省际间税收竞争增长绩效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则显示,公共服务水平对地区经济增长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地方政府的征税努力与其财政充裕状况直接相关。为此,本文提出应加快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转移支付的法制化进程,努力打破数量型增长的政绩观,从制度层面营造地区间协调有序的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8.
地区差距、要素流动与财政分权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张晏  龚六堂 《经济研究》2004,39(7):59-69
本文在财政分权框架下引入不完全人口流动和内生劳动供给选择 ,针对两个不对称的地方经济 ,研究了政府的最优税收、最优公共支出和最优转移支付政策。我们发现了零中央政府收入税和逆向财政缺口 ,在有限政策工具的约束下 ,对应性转移支付也具有缩小区域差距的功能。不同级别政府间的服务竞争和税收竞争极大地影响了个人和政府的最优决策 ,拥挤效应和实际禀赋效应放大了通常意义上的收入效应水平。人口流动和财政分权提高了低生产力地区的福利 ,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高生产力、高禀赋地区对低生产力、低禀赋地区存在隐性的区域间收入再分配 ,中央政府的干预措施一般具有协调区域发展、补贴低生产力低禀赋地区的性质。结合我国东西部的经济现实 ,我们认为中央政府应该打破已有的利益分配格局 ,优化转移支付资金的结构 ,提高财政政策效率  相似文献   

9.
《经济研究》2017,(2):52-66
转移支付是我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制度安排,在致力于缩小地区间公共服务差距的同时,会对地区内部的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产生何种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地方政府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决策对转移支付的反应函数,并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无论中央一般性转移支付还是专项转移支付,均显著地抑制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缩小,并依赖于中国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本身具有的城乡支出理性偏向,生产性公共服务支出偏向更具边际经济效应的领域,福利性公共服务支出偏向能实现更大社会福利效应的领域。不同经济赶超省份的分组比较还发现,经济赶超水平越高,转移支付抑制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缩小的作用越强,且中央战略政策对地方政府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偏向的抵御效应有限。本文研究表明,长期处于高经济赶超水平的落后地区,很容易陷入转移支付阻碍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缩小的"陷阱",我们不能忽视这类转移支付风险。  相似文献   

10.
财政均等化指通过制度化方式保证各级政府有均衡的财政能力,为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本文在对财政均等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泰尔指数二阶嵌套分解,对黄河流域地方财政均等化进行定量测度,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与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区域财政均等化总体呈上升趋势,人均财政收支的差异趋于缩小。(2)转移支付对黄河流域区域财政均等化具有显著促进效应。(3)中游和下游地区财力差异是影响黄河流域区域财政非均等化的关键因素。(4)黄河流域区域财政均等化水平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空间分布格局总体稳定。(5)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财政自给能力对黄河流域区域财政均等化具有正向促进效应。从国家层面来看,黄河流域地方财政均等化的目标选择要与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相一致,可将均衡政府间标准财政收入与标准财政支出差异作为均等化的目标,纵向均等化与横向均等化兼顾,以纵向均等化作为实现横向均等化的有效方式。在制度设计上以一般性转移支付方式为主、专项转移支付方式为辅,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构建区域内地方政府均等化财力分配格局,完善中央和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区域财政...  相似文献   

11.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动态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竞争动态博弈模型,以分析中央政府在地方政府顺从优先和税收最大化两种目标下的博弈策略和均衡.结果表明:在地区有较强的税收独立意愿时,以地方政府顺从优先和税收最大化为目标的中央政府均会采取增加转移支付的策略;而当地区有过强的税收独立意愿时,中央采取惩罚策略.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讨论了中央政府对地区居民统一提供公共物品时原来均衡解的改变过程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官永彬 《技术经济》2019,38(1):121-128
运用广义熵指数测度了2007—2016年我国省级地区间公共服务的不均等程度。结果显示:当前区际公共服务供给表现出较为显著的不均等特征,但不均等程度呈平稳下降趋势。区域子样本分解结果显示,平均50%以上的总体不均等来源于组间。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政府竞争和转移支付对区际公共服务不均等的潜在影响。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的政府竞争加剧了区际公共服务不均等,而引入转移支付可成为平抑区际财政能力差距和治理地方政府行为的有效工具,具有显著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效应。最后指出,需要在现有分权体制下建立均等与激励兼容的转移支付机制。  相似文献   

13.
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发生了很大调整,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均等性转移支付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一方面,中央政府的均等性转移支付促进了地区之间的财力均等化;另一方面,均等性转移支付成为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提升了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调控经济的能力。笔者认为,无论是出于政绩考虑,还是出于改善辖区内居民的社会福利考虑,地方政府有激励维持辖区内的宏观经济稳定。均等性转移支付放松了地方政府预算约束,使地方政府维持宏观经济稳定的能力增强,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本文根据中国31个省份1995—2012年的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均等性转移支付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均等性转移支付有利于减缓宏观经济波动,且这一结论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14.
如何维护地方税收体系的有效性,始终是财政分权化改革的核心。本文以我国县级财政实践为基础,系统考察了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税收激励作用及其在维护地方税收体系有效性方面的作用。研究表明,我国省级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在税收激励方面并不成功,未能在促进县级地方税收收入增加、维护县级地方税收体系有效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02年所得税分享改革以来东部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专项转移支付具有良好的激励作用,有利于县级地方税收收入特别是营业税和增值税共享收入的增加,税收返还和财力性转移支付均不利于县级地方税收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15.
文章梳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演变历程和转移支付管理实践变化与趋势,使用空间分析、相关系数分析、基尼系数分析和RE指数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促进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及效果,得出以下结论:(1)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断完善,公平性不断提升;转移支付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为规模不断增大、精准性不断提高、地方平衡性不断增强。(2)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降低了各省域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推动了各项省域协调发展指标均衡提升。(3)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主要通过推动人均财政支出均等化和规范地方政府支出行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最后,从完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规范省以下地方财政支出行为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Hindriks、Rochet和Stole(2002)模型的拓展,将劳动力流动引入含有空间属性的区域财税竞争框架,研究异质性偏好的劳动力的空间流动决策,及其对地方税收竞争一般均衡的影响。文章解析了地方政府效用最大化的税收和支出组合条件、罗尔斯式政府效用与线性政府效用函数下均衡解的影响因素,以及均衡时要素流动性对地方政府效用和地方福利分配的政策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与地方政府的政策集合、政府效用之间存在相互的决定和影响关系。在罗尔斯式的政府效用设定下,博弈均衡仅与技术工人的流动性有关,但地方再分配的程度与技术工人的流动性成反比。  相似文献   

17.
基于县域尺度财政转移支付数据,利用空间分析、熵权TOPSIS、GMM动态面板模型等方法,对我国转移支付空间格局及其社会经济发展效应进行测度,研究发现:首先,转移支付分布基本与分配机制吻合,呈现西多东少的基本特征,而税收返还则反之。特定区域如生态功能区、老少边穷地区等转移支付呈现投入增加的态势,总体而言财政转移支付并没未有效缩小地区间发展差异。其次,转移支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可分为总量影响、结构影响和双向影响。其中总量影响为正向影响,结构影响中无条件转移支付主要体现为总量效应,有条件转移支付则会通过影响地方政府决策而产生更为复杂的影响机制,双向影响指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对于转移支付具有反向影响,对地方政府财税努力形成负向激励,弱化转移支付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后,综合性转移支付和均衡性转移支付对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均起到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并未有效缩小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差距,其中负向激励和软性公共产品投入不足可能为其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国省际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省际间基本公共服务大致均等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公共财政建设义不容辞的责任。公共财政要致力于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使不同区域的居民享有比较均等的就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和良好生活环境。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省际间基础公共服务综合水平差距较大,尤其以北京、上海两个直辖市同其他省市的差距最大。推进公共财政制度建设是解决中国省际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的根本途径。具体措施有:合理确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范围和标准,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均等化责任,实现专项转移支付与一般转移支付的有机结合,完善地方政府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9.
李小萍  时喆 《经济问题》2013,(8):73-77,86
我国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设计的转移支付制度,相对于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需要来说所起作用有限。地方政府争夺转移支付资金的博弈,导致财政资金紧缺与使用效率低下并存。财政转移支付作为协调政府间财政关系和地区利益的手段,其制度建设须以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为目标,从转移支付模式、转移支付形式、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办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  相似文献   

20.
论税收对政府转移支付的替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移支付是政府的一种分配模式,本在对政府转移支付的意义分析的基础上,集中阐述了税收对政府转移支付的影响,重点论证了税收对政府转移支付的隐形替代作用,本的目的是为政府制定转移支付与税收政策,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