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由来已久,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大量举借银行贷款和发行城投债,该问题进一步凸显。本文对2012年以来我国学术界对城投债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与总结,论述了推进《预算法》修改、允许地方发行市政债券的财政体制条件研究等今后城投债管理还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并从提高中央财政本级收入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保证中央财政对全国债务风险的调控能力、为城投债向市政债券等规范的地方债转化创造体制条件等方面,对城投债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经济研究》2016,(11):96-109
债务市场的违约是近年来各类金融危机的根源,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风险近来也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要问题。由于中国体制的复杂性和地方政府债务数据的不透明性,直接估算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风险比较困难。本文则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即从交易城投债的金融市场的角度,将城投债的收益率价差分解成流动性风险价差部分和违约风险价差部分,利用(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外生的冲击通过双重差分的方法来进一步识别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风险。本文的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风险并没有在城投债的收益率价差中得到反映,而中国的整体违约风险则在其中得到了有效的定价;整体违约风险价差在2012年后大幅飙升。这表明,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存在普遍的软预算约束问题。本文的发现为中国未来全面开展地方政府债券的制度设计提供了参考;本文的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其他中央—地方关系复杂、制度不完善的新兴市场经济体。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适度举债有利于多渠道筹措资金,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但随着近几年地方投资热潮兴起,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速膨胀,地方债务风险凸显,社会各方对地方债危机的担忧也随之成为焦点。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已严重影响了财政的正常运转,成为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因素,引起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对地方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深入剖析了地方债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广东地方债风险整体可控,处于全国债务风控较先进水平,但也存在负债率过高、逾期率过高、债务偿付集中等显性风险,这与政府净可支配财力增速、债务投向结构以及债务期限结构等因素高度相关。2013年底新一届政府第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明确的六项核心任务之一,就是"着力防控债务风险,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明确责任落实,省区市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地级市层面的城投债发行数据和地理网络数据,利用网络博弈分析方法,考察了城投债持续增长的网络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城投债发行规模显著地受到地理网络的影响。城投债增长的地理网络效应以局部平均效应为主,即相邻城市的城投债均值增长会带动本地城投债增长。在同一个省份内部,城投债发行存在互补效应,本地城投债规模随着省内相邻城市城投债总和增加而增长。给定地方政府的城投债发行与相邻城市债务相关且存在局部平均效应,为了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快速增长,相比于约束个别地方政府行为,中央政府更应该实施群体性的规范来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避免地方政府之间相互攀比,进而降低整体债务快速增长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确立的我国财政分权体系导致了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的不对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建设资金缺口巨大,但是现有法律和制度不允许地方政府向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在这种约束下,地方政府纷纷设立各类投融资平台——城市建设投资类企业,来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而“城投债”即是城市建设投资类企业发行的债券。本文从中国分税制改革出发,探讨地方政府现有债务融资平台形成原因,并以城投债为切入点,分析地方政府现有融资方式的潜在风险,对建立与分税制财政体制相适应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确立的我国财政分权体系导致了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的不对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建设资金缺口巨大,但是现有法律和制度不允许地方政府向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在这种约束下,地方政府纷纷设立各类投融资平台——城市建设投资类企业,来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而“城投债”即是城市建设投资类企业发行的债券.本文从中国分税制改革出发,探讨地方政府现有债务融资平台形成原因,并以城投债为切入点,分析地方政府现有融资方式的潜在风险,对建立与分税制财政体制相适应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2008年下半年,为了应对全球经济衰退时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中央推出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为筹集资金,中央决定采用代发地方债的形式,发行2000亿地方债券.但是在地方债券在发行过程中却遭遇了一级市场认购度下降和二级市场交易量过低的流动性困境.地方债遭遇流动性困境由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如果今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常态化,为了避免地方债再次遭遇流动性困境,应该建立其比较规范的地方债风险评级体系,并规范地方政府发债行为,防范地方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9.
闫衍 《经济导刊》2023,(3):41-44
<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上扬,区域性债务风险突出地方政府债务是财力与支出责任的缺口,是转移支付之外收支缺口的重要弥补方式。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大规模减税降费、房地产深度调整、土地出让收入持续下滑等因素影响下,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凸显,地方政府债务快速增长,结构性及区域性风险较为突出,负债率及债务率大幅攀升。一是地方债快速扩大推升显性债务规模。自2015年地方债全面实行“自发自还”以来,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供了一个关于地方债增长与地区民间投资关系的理论模型。基于多重门限面板模型,对中国1995-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地方债增长对民间投资具有显著的门限影响效应,表现为地方负债对地区民间投资的负向效应将随地方债增长而逐级递减;受"四万亿"刺激性投资计划影响,2008年后,地方政府债务增长会对地区民间投资造成负向影响效应;分区域看,东中部地区不存在门限效应,西部地区的地方债增长对民间投资存在逐级递减的门限效应;非严重负债省份的债务增长会逐级提高民间投资,但严重负债省份的债务增长会逐级降低民间投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解除了对地方政府发债的法律限制,使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迅速扩大.发行利率是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核心问题之一,但从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情况来看,其发行利率对政府信用风险体现不足,进而引起了价格扭曲和资源错配.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率形成的过程中确实存在利率抑制现象;债券的发行规模、发行期限、市场流动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与经济结构,以及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等因素对发行利率均有显著影响.本文旨在分析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利率抑制现象及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率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体制的完善、控制债务风险以及降低融资成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是新时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近期,地方政府债务迎来集中置换期,但在置换中最优比率该如何确定?理论分析层面,本文构建了包含同业拆借市场的异质性商业银行的三期模型,分析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转移的传导机制。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减少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推高短期资金利率,带来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破产风险。债务置换政策能够缓解这种不利影响,然而,过高的债务置换率反而会增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破产风险。因此,债务置换政策存在收益与风险的权衡,最优债务置换率应该等于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率。本文进一步论证了债务置换率的合理区间和地方政府融资能力对债务置换的影响。实证检验层面,本文采用2015—2019年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可能性对债务置换强度的影响和地方政府融资能力的调节效应,进一步佐证了理论分析,为当前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评估了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债务总体风险可控、短期流动性差,并且地方政府债务增速较快。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剖析了引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原因,提出了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对策,研究表明:关键在于破解财税体制和债务管理机制的局限,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支出结构,实现政府举债债券化,引导地方政府债务走向规范化、市场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倡导者认为PPP能够为地方政府分担财政压力,分散投资风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其反对者则认为PPP背后隐藏着政府的隐性担保和补贴、腐败和寻租,预算内的财政压力减小只是一种财政幻觉,反倒无形中累积了系统性风险。本文利用中国2015—2020年间的债券发行数据以及PPP在各地的落地信息,以地方政府债券为实验组,以国债和金融债为控制组,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PPP集中落地是否增加了地方财政风险,进而抬升了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成本。实证结果表明,2016—2017年左右的PPP集中落地使得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受到来自市场的利率惩罚,5年期地方债发行利率的风险溢价为67个基点~297个基点,10年期地方债发行利率的风险溢价为21个基点~41个基点,且这种效应在PPP项目较多和较少的地区之间存在异质性。更换控制组、推后PPP项目对地方财政的实际冲击时间、假设虚假的实验组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证明这一发现具有可信性。此外,本文还讨论了这一实证结果背后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促进PPP良性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江轩宇  贾婧 《财经研究》2021,47(7):139-153
文章结合中央提出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及推动企业利用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现实背景,考察了债券融资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债券融资与劳动收入份额显著正相关,并且在采用基于倾向匹配得分的双重差分模型、考虑RZ分析框架、控制高阶固定效应、利用工具变量法以及通过短期融资券推出的外生冲击进行双重差分检验缓解内生性问题后,文章的研究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债券融资可以通过降低整体债务成本和发挥溢出效应降低银行贷款利率,继而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不同类型的债券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债券发行的便利性是其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一个重要因素;"工资侵蚀利润"这一竞争性假说并不影响本文结论.文章的研究丰富了企业债券融资经济后果以及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对于深化对债券融资作用的认识、理解劳动收入问题以及促进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22,(1)
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显著增长,短期内地方政府债务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值得关注。文章从地方政府债务对地方经济的短期影响入手,基于2015—2019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债务数据,构建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分析地方政府债务对地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短期内,大规模举债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地方财政缺口和人均投资额对地方经济增长有负向影响,而贸易规模对地方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倡导者认为PPP能够为地方政府分担财政压力,分散投资风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其反对者则认为PPP背后隐藏着政府的隐性担保和补贴、腐败和寻租,预算内的财政压力减小只是一种财政幻觉,反倒无形中累积了系统性风险。本文利用中国2015—2020年间的债券发行数据以及PPP在各地的落地信息,以地方政府债券为实验组,以国债和金融债为控制组,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PPP集中落地是否增加了地方财政风险,进而抬升了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成本。实证结果表明,2016—2017年左右的PPP集中落地使得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受到来自市场的利率惩罚,5年期地方债发行利率的风险溢价为67个基点~297个基点,10年期地方债发行利率的风险溢价为21个基点~41个基点,且这种效应在PPP项目较多和较少的地区之间存在异质性。更换控制组、推后PPP项目对地方财政的实际冲击时间、假设虚假的实验组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证明这一发现具有可信性。此外,本文还讨论了这一实证结果背后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促进PPP良性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地方政府债券规模越来越大,中国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压力也随之增大。依据国际经验和中国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和完善的地方政府信用评级体系,是中国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及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关键。本文在总结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2022年度中国存量地方政府债券和各省份经济主体债券发行的违约率、违约损失率、发行票面利率和发行利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区分度明显不够,在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方面基本处于失效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地方政府债券本身违约率检验、地方政府及其债券信息披露不充分和评级理念未与时俱进等。本文最后就中国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提出若干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发行者和投资者角度对地方政府债券风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金融市场产品需求情况、承销商的选择等是政府债券发行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和债务情况、地方政府债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是市场投资者面临的违约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券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6,(11)
根据国务院的相关文件精神,2015年,为了帮助地方政府缓解地方债务集中还款的压力,财政部下达了3.2万亿元的地方债务置换债券额度。地方债务置换是我国地方政府融资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进一步走向市场化的标志,对于优化商业银行配置贷款效应,增强防范风险的管理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阐述了地方债务置换的历史背景、地方债政策出台的意义与即时效应、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和置换的原则,以及地方债务置换对商业银行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