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4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6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一个同时包含了政府间横向和纵向竞争的框架内分析了中国税收增长路径的内生决定机制。在名义税率不变,但存在较大征管空间的情况下,横向竞争倾向于压低实际均衡税率,纵向竞争则恰恰相反。分税制改革以来的税权向上集中趋势,以及中央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规范化进程等因素,使得纵向竞争效应趋强,横向竞争效应相对趋弱,最终体现为十几年的税收持续超经济增长。当前,减税以及相关的分权、分税体制改革可作为增进社会福利的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2.
政府间纵向协调是横向竞争的“剩余”,财政体制运行的效率取决于政府间横向竞争和纵向协调的合理搭配。行政、财政体制“扁平化”改革在不同的经济生态下会通过政府间竞争导致不同的均衡结果。政府间财权、财力、事权的策略性配置能够推进政府职能转型,而策略的选择则与职能转型的过程、阶段以及社会偏好的可辨识性、异质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对内外资银行向上海聚集的现象作了一个总体性的描述,然后分析了国内银行向上海集中的经济动因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其中的作用,其次又以计量分析的方法寻找影响外国银行机构入驻上海的经济因素。我们的研究发现:上海成为国内外银行业聚集地的重要原因在于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市场因素和以市场规律为基础的政策驱动力,基于这一点,上海要建设成为国际银行业中心,政府要在促进实际资源聚集,进一步扩大金融领域对内、对外开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中外资银行向上海聚集的现象作了一个总体性的描述,其次分析了国内银行向上海集中的经济动因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其中的作用,再次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外国银行机构入驻上海的经济因素。最后得出结论:上海建设国际银行业中心的路径是在促进实际资源聚集的同时配以金融领域的进一步对内、对外开放,动力则表现为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市场原动力和以市场规律为基础的政策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国的城镇化为背景,运用公共品资本化原理,分析了地方土地财政制度,包括土地出让金收入制度与房地产相关税收制度,对地方公共品提供激励的传导机制。城市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土地财政对地方公共品提供具有结构性的激励效应,但该激励机制建立在土地和房产交易之上,地方财政努力程度被交易时点截然分割。改革土地财政制度,完善房地产税收体系,实现从交易型向保有型“土地溢价回收”制度转换,将有助于建立对称的、可持续的地方财政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6.
国企改制的实证经济学模型指出了政府财政或政治动机的重要性.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正式财政制度下财政竞争压力导致国企改制的两种微观机制:政府间横向和纵向财政竞争.财政压力只是企业改制的必要条件,以土地为工具的非正式财政则使国企改制成为可能.在市场化进程中,土地是国有企业有形资产中唯一不断升值的资产,但这种资产只有在产权交易中才能实现其价值.当土地升值足以弥补企业改制所产生的社会负外部性时,国企产权改革便大规模展开.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省级面板数据支持纵向财政竞争压力说和土地升值论.本研究为理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改革实现机制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浙江省省以下政府间纵向分权的案例为背景,利用契约理论的分析框架,揭示了政府间纵向分权的契约性质.知识在政府间的分布、政策领域的复杂性、政府之间的依赖性和契约的实施机制是影响政府间契约类型选择的关键因素.浙江经济本身的特点--块状经济和民营化,促进了分权化契约的达成和扩散,提高了政府间的分工效率.  相似文献   
8.
朱波  范方志  汤玉刚 《财经研究》2005,31(1):90-103
文章通过分析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前后地方政府间财税关系不平衡的两种表现形式,说明了现有出口退税分担机制只是一个过渡性的临时制度安排,从长期来看它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此在此基础上的机制优化是必需的.文章提出缓解地方政府间财税关系不平衡的三大基本解:发展外贸代理制的市场解,中央计划解和地方政府分散合作解.三个基本解的搭配可以有效避免由于地政府间财税关系不平衡可能引发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相似文献   
9.
财政规模决定:一个经验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借鉴国外财政规模实证分析建模方法的基础上,我们重新澄清了研究中国财政规模决定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建模方向.我们认为,工业化、城市化、人口结构等市场内生变量不能较好地解释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财政规模的演变,相反,揭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外生制度变量--经济分权和财政分权,连同显示市场交易总规模的国民收入变量,能够较好地解释这种变化.理论上,作者所构建的简单计量模型分离出了市场与政府之间的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前者反映了市场边界与政府边界的重新渐进界定,后者反映了财政学中广为人知的"瓦格纳定律".诚然,沿着这一基本思路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山东省2009—2013年的区县级数据分析发现,虽然区域经济收敛的过程在显著地发生着,但是无论从全省范围还是从转移支付净流入的西部地区考察,转移支付制度并没有起到促进区域人均消费水平收敛的作用,而其中税收返还的发散效应最为明显。这意味着,地区间经济收敛有其内在的支配性规律,不能对转移支付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效果过于乐观。确保居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平等权利,保护居民的自由迁徙权利,应该成为下一步转移支付制度设计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