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建信用村镇是建设诚信社会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人行延安中支所辖富县支行在信用村镇创建工作中,从解决农民贷款难和信用社难贷款入手,以提高农户信用观念为重点,进行了积极探索,创建工作增强了社会诚信意识,增强了农户的信用观念,促进了村风、民风好转,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农民贷款难、信用社难贷款”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信用社和广大农民。乐都县农村信用社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信用工程创建活动,为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构筑新型社农关系、缓解贷款供求矛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通过对乐都县信用村创建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信用村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梁山 《南方金融》2003,(4):55-58
创建“信用镇(村)”、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解决农民贷款难的有效举措。广东高州市创建“信用镇(村)”活动已近三年时间了,情况怎样呢?笔者通过长时间的监测和调研,用事实和数据对小额信用贷款有没有市场需求,对农民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安全不安全,农信社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划不划算,创建“信用镇(村)”活动有没有实质意义等等讲行回答。  相似文献   

4.
信贷支农要与“创信”结合起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目前在农村开展的创建信用村镇,评定守信户,发放守信卡,为守信户授牌活动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便民工程”。首先降低了农户贷款的门槛,凡是经评定为守信户的农户,只要拿着“一章一证一卡”,就可以到当地信用社的营业窗口办理免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随用随贷,非常方便,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发展经济贷款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漳州市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自1997年起试行“信用村”制度 ,较好地解决了农户贷款难和金融机构贷款回收难、信贷质量不高的“两难”问题。本文就如何开展“信用村”作一研究探讨。一、信用问题是贷款难的“瓶颈”问题信用不好使信贷关系恶化 ,导致“贷款难”的呼声愈来愈高。过去由于信贷管理的粗放型经营 ,以及农民的信用意识淡簿 ,导致一部分老农贷逾期、呆滞甚至沉淀。近年来 ,受社会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影响 ,农业及乡镇企业效益普遍下降 ,相当多的企业因经营不善而发生亏损 ,甚至倒闭 ,从而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金安全造成强烈冲击 ,…  相似文献   

6.
在基层农村信用社工作中,由于受信用等因素的影响,农民贷款难、信用社难贷款问题非常突出,影响了农村经济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如何调整经营思路,打破两难“瓶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信社自身利润增长点,这是摆在各基层信用社的一大任务。2001年10月开始,万宁联社依靠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大力支持,努力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成功地创建信用村,探索出一条通过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实现农民增收、农信社增效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伊犁河谷是新疆主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近年来,为了缓解农牧民“贷款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农牧民增收,伊犁州直各级政府与当地人民银行充分合作、因地制宜,通过深入开展创建“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活动(以下简称“三创”活动)和成立“农户小额贷款信用担保中心”  相似文献   

8.
(一)疏通牧民贷款的信用“瓶颈”。牧户与牧区金融机构之间缺乏合理的信用机制。为此要解决牧民贷款难,应积极推行以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的牧民信用户、信用嘎查的评定,从而打通信用瓶颈,打造牧民贷款的“绿色通道”。政府部门要与辖内有关农村金融机构协商,在有条件的苏木镇建立牧业贷款基金。金融机构为苏木镇提供牧业贷款基金一定倍数的贷款额度。  相似文献   

9.
农民贷款难、抵押难、担保难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表面看,社农贷款“两难”是抵押担保问题.但核心是信用问题,症结是信息不对称。如果农户信用度较高,信用社对农户信用状况比较了解.即使不进行抵押担保.农村信用社向具有较高信用的农户发放贷款也是安全的。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2004年6月.人民银行商丘市中心支行向商丘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信用建设为核心.以评定农村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为载体,  相似文献   

10.
毛德君 《济南金融》2003,(11):24-25
近年来,人民银行新乡市中心支行以创建“信用村、镇”为突破口,大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取得了初步成效,开创了政府、农民、信用社三方受益,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本文介绍了该市“信用村、镇”创建工作的基本做法和经验体会,并提出了进一步抓好“信用村、镇”创建工作应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创建农村信贷安全区,解决农民贷款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和谐金融生态环境的德政工程。为扎实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目的就是要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海西州各农村信用社于2002年开始在全州开展此项工作,截止2004年末,共创建信用村16个,评定信用户3881户,经过近三年的运作,全州小额信用贷款和创建信用村活动开展的如何?这项金融政策贯彻落实的如何?最近,我们对全州6个县、乡政府,15家信用(联)社,5个行政村,78户农民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海西州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创建信用村工作成效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金融》2000,(5):31-31
19 99年 ,宁波市农村信用社系统通过开展“百村千厂万户”大调查 ,在全市 12 7个行政村中建立了村级农户贷款评议小组 ,评出了 33个“信用村” ,架起了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桥梁。这一措施基本做到办理农民小额贷款不出村 ,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深受农民的广泛欢迎。延伸信贷服务———建立村农户贷款评议小组农村信用社姓“农” ,服务“三农”是农村信用社的办社宗旨。然而农村地域广阔 ,人口众多 ,产业布局大都小而分散 ,农民对生产经营的贷款需求往往额度不大 ,随意性强 ,若按一般贷款程序发放贷款 ,在手续上、时间上难以适…  相似文献   

13.
连维鑫 《甘肃金融》2003,(8):44-45,48
当前农村信用社正在全面推广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创建信用村镇,以缓解农民贷款难、农村资金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应当说,在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大踏步地从广大农村"撤退",农村信用合作社支农地位突显的情况下,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加强支农主力军地位、突出支农主力军作用而推出的"拳头"信贷产品.  相似文献   

14.
“信用村、镇”创建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 存在“两热一冷”现象。信用社和农户热心“信用村、镇”建设。都有进一步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现实要求和愿望。而作为”信用村、镇”创建的主体——村级组织反映则比较冷淡。其原因在于:一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与其他类别贷款相比具有额度小、风险分散、不良贷款低的特点,信用社能从“信用村、镇”的创建中直接受益.  相似文献   

15.
《西南金融》2002,(4):46-47
资中县地处川南,幅员面积1733平方公理,总人口132万,其中,农业人口116万,占总人口的88%,耕地面积110万亩,是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县。近年来,资中县农村信用社把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建信用村(镇)工作作为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的重要举措,积极依靠当地党政和入股社员建立信用村(镇)、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也使农村信用社自身的各项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富民强社的“双赢”之路。其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6.
农民贷款难是长期存在且至今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作为内陆农业区的商丘市,从解决制约农民融资瓶颈的抵押担保难入手,积极探索"信用评级 互助联保 政府救助 保险介入 贷款"的信贷支农模式,实现了信贷支农与风险防范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立体化的信贷支农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麻栗坡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村村民小组信用评级,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调查,证明农村信用社作为支农主力军,只要解放思路,更新观念,更新观念,实事求是,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信用社难贷款”的问题,就能实现富民强社“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农村普遍存在着农民贷款难和信用社经营难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双难问题.如今在陕西省乾县,出现了信用社经营红红火火,部分农户不必找担保,也无需繁杂手续,仅凭一本“明信用户”等级证,便可从信用社以低息贷到生产资金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切实解决农户贷款担保难问题,加大农业信贷投入,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2000年初人民银行总行出台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为农村信用社带来了发展良机.  相似文献   

20.
毛德君 《中国金融》2003,(23):52-52
近年来,人行新乡市中心支行以 创建信用村、镇为突破口,大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信用户获得的贷款支持和人均收入均大幅上升,农村信用社效益也明显好转,形成了政府、农民、信用社三方受益、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1.以当地政府为依托,构建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