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2 毫秒
1.
一、委托代理——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委托代理理论假设每个人的行为均为私利所推动,当能使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共同行为与每个人的私利行为相抵触时,就可能存在代理问题,委托代理理论的目的是分析经济社会中个人私利的冲突,解释其共同行为与私利行为冲突而使企业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从行为控制制度设计的角度构建了公司经营者代理行为控制模型,并对经营者代理行为控制制度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西方经典的委托代理理论认为股东和经理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股东委托经理经营管理资产,因此经理拥有较大的实际控制权,但由于股东和经理追求的目标不一致,股东希望其持有的股权价值最大化,经理则希望自身效用最大化从而谋求控制权私利  相似文献   

4.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中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委托代理理论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的理论支撑 委托代理理论是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根据一种明示或隐含的契约,指定、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服务,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利,并根据后者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对其支付相应的报酬。授权者就是委托人,被授权者就是代理人。由委托代理理论的内容很容易得出:由于存在委托人和代理人两个行为主体,那么就理所当然的会存在两个不同的目标函数,这正是委托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政府审计又称国家审计,是指由政府部门专门设置组织机构或指定的专职人员对国家的财政收支情况和财物出入情况所进行的审查、考核和监督活动。但是,政府审计过程中也可能存在着腐败行为。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我国政府审计过程中涉及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这些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审计腐败的可能性,对于防止政府审计腐败行为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中的审计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公司治理与审计的共同的理论渊源——委托代理理论(一)公司治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理论是交易成本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过去20多年中企业理论最重要的发现。委托代理理论大大改进了理论界对股东、管理者、社会公众之间内在关系的理解。经营管理者作为代理人不仅有自己  相似文献   

7.
委托代理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只有在满足个人理性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的条件下,委托人才能获得期望收益的最大化,才能实现委托代理的均衡合同。物流外包是委托代理关系的一种,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阐释了物流外包的机理,认为建立长期的物流外包合作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保证物流供应和需求双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西方现代企业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关系,即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如何通过一套激励机制,促使代理人能够积极地工作,最大限度的增进委托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从介绍委托代理的相关理论出发,分别从博弈论理论、股息代理理论以及减少经营者的道德风险三个层面提出对委托代理理论的相关理解,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徐红  施国洪  贡文伟 《物流技术》2012,(19):114-117
将行为经济学中的公平偏好理论融入传统的委托代理模型,改进传统经济学纯粹自利性假设的单委托单代理的HM模型,设计包括横向偏好因素在内的多委托代理模型,研究横向公平偏好对激励结构和激励效率的影响。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求解,结果表明:在多委托代理关系模型中,激励系数不受横向公平因素的影响,公平偏好是一把双刃剑,既具有激励措施的功能,也具有激励约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慧 《物流科技》2013,36(6):72-74
委托代理理论是过去30多年里契约理论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委托代理关系是随着生产力大发展和规模化大生产的出现而产生的。在供应链管理领域,企业在加盟某个供应链时,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展开合作对策研究,在委托与承包企业间形成一个合作协商的委托代理机制。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使得各节点企业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但由于各节点企业都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利益个体,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委托代理问题,故委托代理行为在供应链管理中非常普遍,由此产生的问题也比较多。文章着重介绍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由委托代理而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同时也提出了应对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公司治理的逻辑起点,而委托代理理论中的代理成本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文章分析了“剩余损失”中的风险成本与激励成本所构成的代理成本,在传统分布函数的参数化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和扩张,深入研究委托代理理论中的代理成本控制。企业的代理成本,不仅受到代理人的努力程度的影响,还将会受到其他与产出有关的因素的影响,因此加入其他与产出有关的因素将会增加激励性,减少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3.
代理理论视角的公司股利政策研究: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宝  管考磊 《会计之友》2009,(13):12-14
将代理理论引入企业股利政策研究的视野,能有效地弥补MM理论假设下传统股利理论的不足。西方股利政策的代理理论是沿着受股利政策影响最大的三大利益相关方(股东、经营者、债权人)之间利益冲突的协调而展开的。由于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着非流通股股东一流通股股东代理问题以及股东-经营者、控股股东一中小股东的双重委托代理问题,由此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呈现出“中国式股利之谜”。  相似文献   

14.
委托──代理关系下的理性财务行为分析东北财经大学方红星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公司理论的前沿领域。它把公司制下复杂的产权裂变与产权让渡关系,抽象成基于不同利益目标的相对简化的契约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求现代公司的运行机制。因此,若以公司为对象进行规范分...  相似文献   

15.
委托代理理论与国企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邓旭东  欧阳权 《企业经济》2004,18(10):17-20
论文对委托代理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框架和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中的激励机制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解决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并探讨了构建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将代理理论引入企业股利政策研究的视野,能有效地弥补MM理论假设下传统股利理论的不足。西方股利政策的代理理论是沿着受股利政策影响最大的三大利益相关方(股东、经营者、债权人)之间利益冲突的协调而展开的。由于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着非流通股股东—流通股股东代理问题以及股东—经营者、控股股东—中小股东的双重委托代理问题,由此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呈现出"中国式股利之谜"。  相似文献   

17.
将行为经济学中的公平偏好理论融入传统的委托代理模型,改进传统经济学纯粹自利性假设的单委托单代理的HM模型,设计包括横向偏好因素在内的多委托代理模型,研究横向公平偏好对激励结构和激励效率的影响.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求解,结果表明:在多委托代理关系模型中,激励系数不受横向公平因素的影响,公平偏好是一把双刃剑,既具有激励措施的功能,也具有激励约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弱化是一种普遍现象。运用"委托一代理理论"对现行学校与审计部门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假设条件构建出委托代理博弈模型,进而分析博弈双方的行为选择。在得出的结论基础上,从加强审计队伍建设、设计合理的激励制度、加强审计监督等方面就如何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学诚  罗曰镁 《现代企业》2005,(3):11-11,10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股东(或其代理者一董事)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营者可能做违背所有者利益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委托-代理问题”。我国国有企业的特殊现状决定了其委托代理关系更为复杂,问题更为严重。因此,笔者试图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寻求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一、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博弈行为描述(一)在股权结构集中的情况下,由于所有者(股东)与经营者(董事会、经理)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所有者所要求的是股东权益的最大化,而经营者所追求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很有可能利用在公司的地位和职权为自己牟取私利。如果经营者认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股东的监督使其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