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棉花贷款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风险.一是贷款政策.棉麻企业要敞开收购棉花,农发行就必须"保证及时、足额供应资金",否则农发行要承担给农民打白条的责任.这项政策成为地方政府和棉麻企业手中的尚方宝剑,农发行被动贷款,直接影响了贷款质量.二是国家的棉花进出口政策直接影响棉花贷款的风险度.棉花和棉纺织品出口顺利,价格稳定时,棉花收购企业经营购销两旺,资金周转快,农发行能够及时收回贷款本息.  相似文献   

2.
农发行于2006年获得银监会批准开办商业性贷款业务。为了区别于传统的政策性粮油收购信贷业务,新获批准的商业性贷款业务在农发行内部统称为“新业务“  相似文献   

3.
新疆是全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2005棉花年度全疆棉花播种面积1722万亩,总产190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33%,再创历史新高,总产、单产连续12年位居全国首位。棉花收购资金供应与管理一直是农发行的主体业务,2005年度农发行新疆分行累计发放棉花收购贷款191亿元,支持企业收购棉花2987万担;收购贷款投放量占全国农发行系统的47.3%。支持企业收购量占46%,为新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长和新疆的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当前棉花主产区棉花收购政策不易把握,收购价格难以掌握,棉花企业盈利能力普遍较低,成为困扰农发行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的难题。笔者建议:棉花收购在资金供应上要实行多渠道多元化:政府部门要在棉花价格控制上加强宏观调控;农发行在扶持对象上要优化贷款投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粮棉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棉花收购市场全面放开,粮食保护价收购范围逐步缩少,改变了粮棉流通格局及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行为。同时也给农业发展银行在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工作中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本重点分析了粮棉购销市场化改革对农发行信贷业务产生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拓展农发行信贷业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杜建新 《新疆金融》2006,(10):29-30
积极有效探索开展“三农”领域的商业性贷款业务,既是完善农发行支农功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农发行经营效益、增强履行职能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一些基层农发行积极拓展商业性信贷业务,先后开办粮棉订单合同收购贷款、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粮油加工骨干企业贷款等一批新业务,商业性贷款业务得到快速增长。但是在拓展商业性贷款业务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难点,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7.
随着棉花流通体制的深入,农发行的政策性收购资金将逐步退出商品棉流通领域,而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则将进入棉花购销领域。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平稳实现棉花收购贷款“一退一进”的过渡期。  相似文献   

8.
随着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加快,以棉纺企业为龙头的棉花生产、收购、加工、纺织到销售的完整产业化体系正在形成。棉花购销全面进入市场化,为此农发行的政策性收购资金将逐步退出商品棉流通领域,这不仅关系到农发行增量、存量贷款和基础工作管理问题,还涉及新形势下建立银企关系新机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棉花市场价格放开后,农发行在对棉花企业收购资金供应方式上采取了“以销定贷、以效定贷”的信贷原则,较好地发挥了农发行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有效降低和化了贷款风险。本文结合中牟县农发行棉花信贷管理情况,就更好地落实“两贷”信贷原则及清欠不合理占用贷款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0.
赵峰 《新疆金融》2005,(12):78-79
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业务已由过去传统的粮棉油购销储贷款业务扩展为粮棉油购销储加工贷款业务,贷款对象从单纯的国有、集体性质的粮棉油购销储企业扩展到各种性质的粮棉油购销储及加工企业;同时,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技改贷款、粮油合同收购贷款、棉花预购贷款、化肥储备贷款等也应运而生。随着农发行信贷业务的扩大,以前受客户少、流通环节单一且投入信贷管理人力资源多的粮棉油购销储贷款封闭管理模式将发生变革,取而代之的将是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相匹配的信贷封闭管理和灵活多样商业性及加工性的贷款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梁栋康 《金融博览》2007,(10):43-44
2007年5月25日,河南省新野县立兴棉业有限责任公司全部还清了农发行河南省新野县支行2006棉花年度收购贷款3000万元及其利息65.6万元,提前两个月实现了棉花收购贷款本息"双结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随着粮棉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粮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业务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粮棉收购由过去单一的政策性贷款变为现在的一部分为保护价贷款,另一部分为非保护价贷款,以农发行山西省分行为例,截止2002年6月末,全部贷款余额为149.06亿元,其中粮食收购贷款57.63亿元,占比38.7%;在粮食贷款中,保护价贷款51.51亿元,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以来,农发行大名县支行针对粮食收购疲软的不利因素,选择规模大、资金需求量大、贷款条件完备的龙头粮油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努力开辟粮油信贷业务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农发行湖南省分行认真贯彻“不丢政策、不丢钱、不丢人”的指导思想,积极组织辖内棉纺企业与流通企业开展棉花供需衔接,推动棉花销售和收购贷款清场工作。至8月末,全行累计销售棉花353万担,实现销售额22.8亿元,收回棉花收购贷款21.2亿元,利息3955万元,2007棉花年度支持的40家棉花购销企业贷款本息全部清场结零。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棉花贷款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棉花的生产和销售将完全推向市场,棉花多元化市场成分的形成增加了农发行收购资金管理的难度,农发行贷款风险加大;棉花购销企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其经营将更加困难,为适应改革的新形势,农发行必须积极参与棉花企业改革,一方面要进一步改革棉花贷款管理方式,切实做好存量和增量贷款风险的防范和化解,确保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另一方面,要积极为棉花购销企业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帮助棉花购销企业走向市场。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发行信贷业务范围从单一的粮棉油收购贷款,拓展到为农、林、牧、副、渔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大农业”贷款后,农发行已成为建设新农村的金融主力军。农发行贵州省分行本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建设新农村的银行”的办行理念,全力支持贵州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2006年10月,全行各项贷款余额88.89亿元,比年初净增28.54亿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收购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直接拉动了非保护价粮食经营活动质与量的不断提升。非保护价粮食贷款供应与管理已经成为一些基层农发行目前粮食信贷业务的主体,成为进一步履行好农发行现阶段基本职能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笔者对当前非保护价粮食贷款管理的难点及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粮油信贷业务是农发行的主体业务,收购资金供应是农发行的主要职责,而农发行基层网点少,收购所需现金供应困难,因此,推行收购资金非现金结算是农发行迈向现代化银行的发展需要,也是解决现金供应困难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9.
新疆粮食安全与金融支持问题调研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办国家粮食调控政策性信贷业务,办理粮食收购、调销及粮食加工、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业务,是支持粮食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从金融业与粮食安全的关系来讲,目前农发行依然发挥着显要的作用。本调研报告着重从农发行支持新疆粮食产业发展、确保粮食安全以及相关政策和机制保障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20.
《农村金融研究》2004,(7):53-53
经有关部门批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今年拟分4次发行一年期金融债券40亿元.首期债券80亿元将于7月份发行.农发行发债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发放粮棉油收购、储备.调销、加工贷款等信贷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