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随着宁波梦断、和辽宁关系破裂,仰融期望靠整合手段来打造汽车自主品牌的道路也就走到尽头越洋的电话线消弭了中国和美国西部之间十几个小时的时差。2005年6月某日的深夜,当《中国企业家》拨通了仰融在美国家里的电话,话筒另一端传来了仰融熟悉的声音,一如三年前的洪亮、富于激情。  相似文献   

2.
又见他     
很巧,一月下旬,在一个礼拜以内,我先后采访了在八年前也是一前一后采访的同两位造车家:仰融和李书福。 众所周知,他们当年各自创建的华晨汽车和吉利汽车在这八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仰融出走,华晨不振,眼下吉利欲购沃尔沃,仰融则要从头打造“正道”汽车。  相似文献   

3.
《科技与企业》2007,(7):33-3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家从无到有,由势单力薄的一个群体逐步发展壮大,那么,中国企业家的现状如何?一份由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所作的调查报告——《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现状与环境评价》,于今年4月在北京公布。  相似文献   

4.
仰融有个老朋友去美国看他,告诉他说,人家说你背驼了,戴着工人帽,牵着一条狗,在路边喝咖啡,仰融开玩笑说,这肯定是阶级敌人说的。跟《英才》记者通电话的那天,仰融刚从滑雪场回来。三年前,他学会了滑雪,  相似文献   

5.
祛魅的真相     
此时此刻,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阶层正处在一个景气下行的时代,一个企业家精神与价值观不再高歌猛进的时代。《中国企业家》杂志把这个状况不那么准确地以二字概括:祛魅。  相似文献   

6.
当仰融的造车路线无法被延续和继承,苏强等人亦没有付出全部心力来独辟蹊径“知变则胜,守常则败。”2001年年底,苏强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说,“知变”是仰融在《孙子兵法》中悟出的座右铭,也是他最欣赏仰融的地方。那时苏强已经追随仰融近十年,担任上海申华控股总裁、纽约、香港两地上市公司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CBA,1114.HK,以下简称“华  相似文献   

7.
李霞 《经营者》2011,(17):18-18
《风中力量》这篇文章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李书福,思维清晰,立足现实,甚至在收购了沃尔沃以后,这个民营企业家还拥有了更加宽广的全球眼光。  相似文献   

8.
吴晓波 《东方企业家》2007,(11):120-120
随着阿里巴巴在香港的上市,今年冬天,马云注定将成为最引人瞩目的中国企业家。两年前,我曾经在为《阿里巴巴: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一书做序言时写道:“在我看来,如果说杨致远是互联网领域里第一个世界级的华人企业家,那么马云就可能是下一个。杨致远是商业的天才,他发现了互联网搜索的价值,而马云则是天才的商人,他把一团让人手足无措的乱麻织成了一匹锦绣。”今天我还坚持这样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二十年前,大家非常陌生的一个名字——《中国企业家》横空出世;十年前我们响亮地打出了”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只有造就强大的企业才能造就强大的中国”这样的核心理念。我们杂志创办20年和二次创业10年来最大的价值,我们认为就是创造了一个共识.创造了一个有关于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价值在全社会的共识。但是也非常遗憾,近两年,尤其是2004年以来,这个共识在某种程度上被打破了。  相似文献   

10.
新浪微博     
《中国企业家》:仰融的正道汽车团队回国正式推广其投资移民计划。据正道CEO王川涛介绍,投资移民计划主要会向CRIMK(中国、俄罗斯、印度、墨西哥、韩国)招揽有移民意向的人。今年的目标是2000个名额,时间过半,现在完成的名额还很有限。  相似文献   

11.
两场婚礼     
马吉英 《中国企业家》2011,(21):120-120
恰好十年前,本刊做过一次李书福的封面报道,名为《生死李书福》。最近再读,时光飞梭,过往和现实的巨大反差让人感慨唏嘘。  相似文献   

12.
丁伟 《中国企业家》2005,(24):272-284,286,288
从《中国企业家》被命名.到对企业家精神的大力宣讲.从对商业趋势的及时反映.到对争议性话题投注以一以贯之的视角和价值观——20年来.《中国企业家》杂志和企业家阶层在中国的沉浮命运息息相关。为什么市场上那么多商业财经类媒体.惟有《中国企业家》杂志被视作本土企业家价值最典型的守护者?《中国企业家》其魂魄.其风骨,其内涵.有何独特之处,整理二十年来《中国企业家》创造出的一句句口号,在一次次关键事件上观察与评论的立场,或许能帮助人们能体察出部分答案。  相似文献   

13.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引起企业家群体热切关注和讨论。这是中央首次以专门文件肯定企业家的地位和企业家精神的价值,给企业家吃了“定心丸”。柳传志听到消息连称“喜出望外”,王健林说“一个是高兴,一个是安心”。可谓道出了企业家群体的心声。  相似文献   

14.
1997年,吉利进入了汽车行业,成为中国首家民营汽车企业.在过去近20年里,吉利实现了从低端品牌走向自主创新品牌,从国内市场到亮相国际的发展,在吉利成功的背后,其领导者李书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着眼于企业家思想与企业实践之间动态的互动关系,归纳出李书福演化发展式企业家思想的三大特征:执着前方、坚持前路、摸索前行,形成了一套以“目标界定-实现过程-路径探索”为内在逻辑的企业家思想体系.此外,本文针对李书福企业家思想和吉利企业实践的关系研究,得出结论:企业家思想指导企业实践,企业实践的反馈影响企业家思想,丰富其内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5.
11月23日晚,网易创始人丁磊跟吉利创始人李书福在一辆极氪009上看了一场阿根廷对阵沙特阿拉伯的世界杯足球比赛,这是两个浙江企业家之间的交流。虽然是一场商务活动,但体验过程中,丁磊滔滔不绝地为李书福普及《阿根廷别为我哭泣》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家》杂志曾经做过一个权威统计,十年前评选出的首届20名“全国优秀企业家”中,1人病逝、1人叛逃、3人高升、5人离退休、6人辞职、免职、停职,仍在原企业任职的仅剩4人。同为优秀企业家,松下、IBM的老沃森、通用电气的韦尔奇,都在企业干满了60岁,有的还超过了80岁!中国企业家为何生命周期(事业周期)却很短暂?十几年前,中国科学精英英年早逝,每次引起社会震动,社会上下十分关注,人们认识到他们是国家的财富,应当保护。对科学家的关注,最终产生了政策和制度的改进,由此产生了有利于后来者献身科学的机制。而中国企业家呢?因此,我们对中国企业家的短生命周期也应当进行反思。我认为企业家也是中国社会的脊梁,我们应当客观评估他们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力图解释中国企业家生命周期现象的原因:为什么是短周期?断而反思:如何让企业家(企业家才能)——这一种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最稀缺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家》2007,(23):104-104
李书福连续第三年榜上有名。与往年不同的是,2007年里的他没有发出惊天地的豪言壮语,亦没做出让世人侧目的壮举,但不论是在合资路线压倒一切的过去,还是在自主品牌、自主创新成为主旋律的今天,李书福和他的吉利始终都是中国民营企业家自强不息、逆境奋进的缩影。2007年有"狂人"之称的李书福表现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中国的大地上涌现了以张瑞敏、柳传志、王石等为代表的第一代企业家,现在以牛根生、梁伯强、李书福为代表的第二代企业家,综观两代企业家群体的成长发展历程,似乎没有一个是天生就是为做企业家来到这个世上的,都是在茫茫人生旅途中,偶然的机会撞开了企业家的大门,并由此开始了充满艰辛和坎坷的创业之路.相反那些经过商学院和管理学院似乎天生是为了做企业家来到这个世上的天之骄子,似乎还没有一个人真正成为能叫得响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中国的大地上涌现了以张瑞敏、柳传志、王石等为代表的第一代企业家,现在以牛根生、梁伯强、李书福为代表的第二代企业家,综观两代企业家群体的成长发展历程,似乎没有一个是天生就是为做企业家来到这个世上的,都是在茫茫人生旅途中,偶然的机会撞开了企业家的大门,并由此开始了充满艰辛和坎坷的创业之路。相反那些经过商学院和管理学院似乎天生是为了做企业家来到这个世上的天之骄子,似乎还没有一个人真正成为能叫得响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20.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看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之后,第一时间向《中国企业家》描述了他的心情:“一个是高兴,一个是安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