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蒋海瑛 《广告大观》2008,(12):114-115
自2006年第一届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颁奖典礼随中国国际广告节启动以来,短短三年的时间,创意大赛已经成为整个广告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颁奖典礼是以复兴中华文化、实现民族品牌到世界品牌的跨越为使命,因此吸引了众多国内国际上的广告界精英赶来参加此次活动。“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设平面项(影像\图形\文字)、立体项(物体\环境)、  相似文献   

2.
朱林宇 《中国广告》2011,(11):54-55
当代广告行业精英每年如期相约在“中国国际广告节”,大大小小十几场论坛、颁奖晚宴在几天内密集举办时,而要呈献一场颇具创新意识的视觉盛宴并非易事。“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作为广告节重要活动之一,今年这届也带来了不一样的心灵体验。  相似文献   

3.
《广告大观》2005,(3):14-14
日前“纽约国际广告节颁奖周”如期拉开帷幕。纽约国际广告节中国首席代表.国际高级评委、梅高公司董事长高峻教授特委托中国广告界代表顺利赴美参加了“电视、电影及广播大赛”等三大国际广告奖项的颁奖典礼与创意论坛活动。  相似文献   

4.
林莹  朱林宇 《中国广告》2010,(12):154-156
2010年10月23日,由中国广告协会主办、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组委会承办、上海嘉定中广国际创意产业基地独家冠名的"中广国际之夜"——第五届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颁奖典礼,于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广告节期间在江西南昌举行。  相似文献   

5.
中国元素的营销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佚名 《广告大观》2008,(12):68-69
在北京奥运开幕式上,张艺谋以浓墨重彩的笔触,将中国元素的精彩内涵向全世界演绎得淋漓尽致,而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上,中国元素再次曾为行业瞩目的焦点。在“中广国际之夜——第三届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颁奖典礼”上,“盛世中国红”成为广告界、营销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6.
劳双恩 《中国广告》2011,(11):46-47
有人会质疑,广告只要有创意就好。为什么一定要有中国元素呢?这话不假.作为今年“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的评委主席,我觉得在那么多的广告奖项中,这个奖有它独特的定位,能让我们比较集中地看到与“中国元素”有关的广告作品,我们会自觉地去寻找作品中的“中国元素”,因为在这个奖项中,“创意”与“中国元素”都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7.
戛纳广告节的定位从“国际广告节”过渡到今年的“国际创意节”的背后原因 我们的活动事件必须反映整个产业以及这个产业中正在发生的事情。虽然广告是戛纳的核心,但是我们还有诸如公关和设计等其他学科的东西,这些都构成了创意品牌传播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蒋海瑛 《广告大观》2007,(11S):92-102
第二届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在“中国元素——奥运精神”的召唤下,收到了来自海内外的各类参赛作品共计6051件(套)。2007年8月底,大赛组委会邀请了15名享誉全球的创意大师在上海嘉定对所有作品进行评审。由于作品数量的庞大,大赛在评审时占用了2000多平米的场地,现场十分壮观。经过评委们认真、严格的评审,共产生159件入围作品,其中28件作品进入等级奖(即全场大奖与金银铜奖)。各个奖项在第十四届中国广告节期间隆重颁出。[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还在为’96戛纳国际广告节中国选送的69件作品在大赛中“全军覆没”按捺心头不平之火之际,又闻’97戛纳国际广告节中国选送的19件广告作品“纷纷落马”。作为中国的广告工作者,无不心情沉重。国门之外,两次受挫,广告界众说纷坛。但有些说法,去年有,今年又有,似乎成了“定论”。即中国的广告作品未获奖原因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西方人思维方式与中国人大不一样”;“西方人不懂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说法不能说不对,但并不是本质的原因。戛纳广告节是法国广告商以及民间团体组织的,纯属一种商业活动,…  相似文献   

10.
10月23日,为期3天的第15届中国国际广告节颁奖盛典在合肥落下帷幕。作为更名后的首届中国国际广告节,本届广告节亮点频出,中国元素广告大奖等受到了来自中国广告人的由衷赞扬,而惠普中国协办的“声名大震”长城奖户外广告单元无疑也是本届广告节最引人注目的环节之一:除获奖作品本身在创意上比往届更胜一筹以外,在颁奖典礼上展示的由惠普统一打印制作的高质量参赛广告制品更为作品本身增色不少(精彩获奖作品请登陆“声名大震”官方网站:www.hpbigname.co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