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问题由来已久,从人类关于自然资源利用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到当代对全球环境状况变化的分析与反思,都不断地提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大会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1994年3月,我国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人类21世纪的共同选择郑国璋1992年联合国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并通过了全球《21世纪议程》,提出了人类通向未来的共同追求目标———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本世纪人类社会又一次重大转折的起点。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Sutainable Development)自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的报告中正式提出,到1992件联合环境与发展大会,人类已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其共同追求的目标,并对其内涵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到1996年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近百种,从全球的观点看,Gro Harlem Brundtland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得到广泛的接受和认可。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根据《21世纪议程》中关于制定可持续发展指标的要求,各个国家和有关的国际组织,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学,纷纷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研究,转向对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的研究,根据自己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理解和自己国家地区的特性,给出了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统计指标体系。联合国有关机构,研究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的中期方案和指标体系。英、美等国相继制定了各自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我国先后有国家计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郝晓辉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探讨》中给出的指标体系,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课题组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指标体系”等,至此,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由指标体系转向可持续发展系统内部规律。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性表现为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协调性,有关献对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做了探讨,本拟对可持续发展系统进一步分析,给出科技知识分子系统是“协调器”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给出描述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性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推进精益化的绿色制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菁  王昶  魏大鹏 《经济论坛》2005,(13):120-121,140
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着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和人口膨胀三大难题。其中环境问题尤为严重,它主要表现为资源枯竭、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严重阻碍了人类社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并且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为促进人类社会与地球自然环境的永久协调与和谐共存,专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人类21世纪可望建立的最佳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1可持续发展———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的主题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 :“我国是人口众多 ,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 ,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的主题。曾在20世纪80年代伊始 ,为了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三大挑战 :南北问题、裁军与安全、环境与发展 ,联合国大会成立了三个高级专家委员会 ,分别发表了“我们的危机” ,“我们的安全” ,“我们共同的未来”三个纲领性文件。文件中不约而同地得出了为了克服危机、保障安全和实现未来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结论 ,并…  相似文献   

6.
张宇  齐欢 《经济论坛》2005,(18):9-11
自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1962年发表《寂静的春天》,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只有一个地球》以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在世界各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1992年始,我国相继发布了《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等重要文件。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特别是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按照“五个统筹”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地域广大,人151众多,地区发展水平差距大,地区地理自然条件差距大,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可持续发展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丽红 《现代财经》2003,23(11):49-52
1994年,我国政府通过的《中国21世纪议程》,确立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的战略目标,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立法体系的要求。目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立法与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需要相比,是滞后的,软化的,甚至是空白的。因此,与中国可持续发展立法的相关问题亟待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俭  陶伯华 《江南论坛》2001,(6):30-30,34
在全球环境继续恶化、经济发展问题更趋严重的背景下.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彻底否定了工业革命以来那种“高生产、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和“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道路,将是人类21世纪的主题,这是延续数百年的工业文明的大转变,也是我国在未来和下一世纪发展的且标需要和必然选择.更是环太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需要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任佐文 《经济师》2008,(4):31-3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文章讨论了自然资源的伦理概念及其形成过程,并结合环境感知的过程和特点,提出了“人为自身立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观。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所带来的新境遇面前,为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方面提供一个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经济学的“忧郁”和“经济人”的眼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的“忧郁”是指 ,以李嘉图、马尔萨斯等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对可持续发展一种早期的“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具有奠基的作用。“经济人”的眼泪是指 ,由亚当·斯密自利性“经济人假说”所导致的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使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只能是“经济人”的眼泪。因此 ,应增强人类的忧患意识 ,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说 ,经济学的“忧郁”是防患“经济人”眼泪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夏青 《技术经济》2003,22(6):10-11
<正> 能源是指可以产生能量的物质资源,或者说是人类取得能量的来源。它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原动力,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 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起源于20世纪中后期的自然环境保护运动,是人们在探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的辨证关系与联系的过程中,通过对经济增长、社会公正和环境稳定三个协同共生关系的不断认识、理解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类在总结当今世界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关系中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是人类对自己今后发展道路的一种选择。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世界各国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工作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绿色营销正是企业为实现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开发、生产、分销和促销的策划和实施。它要求企业在满足顾客需求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取得利润,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何谓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整个20世纪,工业化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效率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生存危机: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恶化。人…  相似文献   

14.
蒲敏 《经济论坛》2006,(21):138-140
一、引言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的共同未来”发表后,涉及全球环境问题的持续性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概念在全球被普遍接受。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公约——《21世纪议程》,确定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共同发展战略和行动指南。1995年3月,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3次会议在日内瓦万国宫举行,会议主要议题是环境会计,讨论了“对各国环境会计法律法规情况的调查”、“跨国公司环境绩效指标与财务资料的结合”、“跨国公司年度报告中对环境事项的披露”等文件。19…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投资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使资本的概念拓展到生态和环境领域,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资本观。人力资本的自身特点决定了他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16.
西方可持续发展概念论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概述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正逐渐成为各国环境政策的中心目标和指导性原则,而可持续发展概念也成了一个极具流行却又有争议性的概念。一些学者指出,正如二战后的每个国家和思想家都尽力塑造自己的民主形象一样,可持续发展概念也经历了修饰过度和学术上的吹毛求疵的阶段,直到布伦特兰报告发表,“发展概念”才和“可持续性”概念结合到一起,成为修辞上的“法宝”,但很多决策者却没有意识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已成落日余晖!在这风云激荡的百年中,人类依靠科技进步,赢得了有效控制外部自然和保持社会可持续变革的巨大成就。但是,一个世纪的可持续的发展远非“直线进步过程”。时代创新赋予人类对自然、社会高度的控制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中所蕴含的各种否定因素,几乎在同步增长。21世纪,人类能否走出旧有的发展定势,取决于人类能否科学地认识自身力量和反省自身的的局限。只有理解20的发展遗产,才能明确我们在走向未来可持续发展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中国能源状况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来,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模式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人类社会发展保持在地球的承载能力之内,使非再生资源的消耗降低到最低程度,使再生资源保持其“再生”实用性。能源是一种最重要的地球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力的核心,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前提,也是环境问题解决的先决条件。目前,人类所利用的能源还是以非再生的化石能源为主,因此,能源问题成为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略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的构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循环经济”一词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直到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潮流的近几年,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了“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线性经济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的严重威胁,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加紧了循环经济的研究。然而,循环经济是在研究工业生态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因此,目前的研究多见于工业生产领域,对生态城市、生态省等建设领域也有所尝试。对于环境依托型的旅游产业如何构筑循环经济体系,研究还不多见。本文根据旅游业的特点就如何构筑旅游循环经济体系进行研究,为旅…  相似文献   

20.
发展绿色产品是顺应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自从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正式提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以来,世界各国纷纷采用可持续发展模式。如日本1991年推出的“绿色星球计划”、英国的“大地研究计划”,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把环保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推出了“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发展绿色经济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绿色经济是绿色革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