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而完善中国特色法律体系依然任重道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社会立法应当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立法重心。相对于日趋完善的经济立法和蓬勃发展的文化立法,社会立法严重滞后,社会管理法律体系依然有待进一步完善。客观地讲,我国现有的社会法体系相当薄弱,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管理体制变革的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必须加快社会立法步伐和完善社会法体系。  相似文献   

2.
重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若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贵珠 《经济与管理》2003,(6):46-46,49
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我国目前尚处在社会经济转轨时期,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重建社会信用体系已是当务之急。建议加快立法步伐,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建立企业诚信服务档案,建立失信约束惩罚机制。  相似文献   

3.
循环型社会导向下的日本废弃物管制体系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型社会是成为全球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范式。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循环经济的立法问题,尤其是象日本这样经济发达而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从基本法、综合法、专项法等多个层面制定了循环社会法律法规。文章对日本循环社会型导向下的废弃物管制体系构建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借鉴发达国家循环型社会导向下的废弃物管制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提出了强化中国废弃物管制立法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的背景下,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意义与重要作用,讨论了中国建立开放型经济模式的几个因素,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政策取向应该是可持续发展政策、地区平衡发展政策、就业优先政策。  相似文献   

5.
饶蕾 《环境经济》2004,(5):34-38
以资源减量、再用和循环为原则,通过制度、体制和政策创新,促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体系,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有效保护的双赢目标,是化解矛盾的关键所在。惟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跨越绿色贸易壁垒,避免其对我国的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谢军 《时代经贸》2007,5(1X):18-19
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先进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法律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当前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必要性与指导原则;我国应借鉴日本、欧美等国的先进立法经验,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外商投资法的完善与国家经济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坚持积极的开放政策,吸引外资成绩显著。外商投资已成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对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一些负面效应,使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与威胁。外资是一把“双刃剑”,吸引外资必须围绕国家经济发展目标,形成以法律为根本多途径多渠道的综合体系,加以规范、引,导。在扩大对外开放中,统一外资立法,完善外资立法体系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的共同目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防止产生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是全人类共同的心愿。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保持与之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  相似文献   

9.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人口是经济和社会系统的核心,是发展的动力和终极受益者。因此,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相互协调,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0.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的法律制度是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但是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立法不健全,且层次较低,有关法律监控不力,配套的法律建设滞后,为此要尽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7.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