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商业表现,俞敏洪的2007无疑是闪亮的:第一,新东方的"客户"潮水般涌来,一年的培训学生人次超过了100万,中国还有哪所学校可以与之匹敌?新东方开出的培训班总是人员爆满,今年我经常要做的一件事是,受人情之托找俞敏洪"开后门",帮人挤入新东方哪个哪个班去学习。第二,新东方在纽交所的股价从年初的30多美元涨到了年尾的90多美元,而同期道琼斯指数仅平盘。新东方的  相似文献   

2.
林涛 《中国企业家》2008,(17):52-62
俞敏洪正在新东方大力推行他的商业哲学:“东方的精神,西方的规矩”。这是俞敏洪团队两年前不会去考虑的问题。当他带领着一帮文人和他的新东方跨进了纽约证券交易所,这就成为了一次开创:中国的教育产业与靠增长数字说话的资本市场的初次对接。在美国人眼里,这也是一个标准的“美国梦”剧本,俞敏洪的开场很完美。  相似文献   

3.
俞敏洪 《中国企业家》2007,(22):104-108,110
从"留学教父"到"人生导师",俞敏洪抓住了二十年来中国人的"为钱疯狂"和"为英语疯狂"的潮流,他最新的理想是做慈善基金和办一所非盈利性的私立大学"我要是不办教育多买地,我早就是‘地王’了。"在新东方大楼的电梯里,俞敏洪跟我们说。他对做了14年的英语培训教育及将来可能的私立大学一往情深。  相似文献   

4.
就像2005年8月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后人们众星捧月般把李彦宏视为时代英雄一样,2006年9月7日新东方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后,俞敏洪一时间也被高举上天,“中国最富的老师”等称谓接踵而来─无数的学子记住了俞敏洪“只要活着,就是胜利”的名言,却淡忘了十多年前他刚创业时因人脉贫乏而醉酒后“我不想干了”的撕心裂肺的叫喊。比这些艰辛更令俞敏洪心酸的,其实是知识产权这一萦绕在他心头的创伤。5年前,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起诉新东方侵犯其著作权及商标权纠纷案闹得满城风雨,从一审败诉及被索赔1000余万元到二审减额,虽然新东…  相似文献   

5.
李彤 《中国企业家》2006,(24):22-22
历史没有假设,新东方选择了成为上市公司,就与世界一流大学的非赢利之路分道扬镳了中国民办教育的骄子新东方在纽约成功上市,募集资金超过1.1亿美元。新东方的创始人,“留学教父”俞敏洪以20亿身价成为“中国最富的英语教师”。不止一次,俞敏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东方上市不是为了钱,募集到的1亿多美元存在银行没用。真正的企业家都懂得上市是最昂贵的融资方  相似文献   

6.
陈培婵 《英才》2009,(1):103
尽管一年前俞敏洪曾后悔“把新东方弄上市”,但他依然在这个冬天里保持着自信,“虽然全球金融风暴可能会减缓新东方的营收增速,但是公司仍将保持稳健增长。”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内地在美国和香港的上市公司平均跌幅达到60%-70%,而新东方的股价仅从75美元下滑至11月底的50美元左右,跌幅最小。  相似文献   

7.
李磊 《东方企业家》2006,(11):120-120
俞敏洪也许是中国最有传奇色彩的教师。他用十三年的时间。把一个破房子里的培训学校带领进了华尔街。个人身价也涨至1.65亿美元。他觉得新东方创业史里最艰难的时刻。是有些阶段里人心、利益纠葛所引发的震荡。[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勤俭创业     
洛克菲勒于1839年出生,他虽然进入学校读书的机会不多,但他善于把握学习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加上头脑十分机敏,到了十多岁时,他已考虑自己怎么创业致富了。为了寻找致富之路,他将积攒的饥美元全部购买了书籍,希望从书本中找到致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经营者》2007,(1)
俞敏洪简介45岁,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从北大辞职,进入民办教育领域;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2003年成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青联常委、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2006年9月7日,新东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俞敏洪身价暴涨成为中国最富有的教师。入选理由:他从一个普通教员走向了“教师首富”,并把一个梦想变成了影响无数人的产业:他让专业教育产生核聚变。2006年9月7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见证了来自东方的新传奇…  相似文献   

10.
幸玮 《中国企业家》2010,(23):94-94
3.86亿美元进账,7780万美元净利,180万入学人数,这是新东方2010财年的成绩单。即便有此成绩,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心头的压力,依然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1.
当企业家们都在喊着警惕被资本左右之时,他正在承受着早巳预料到的华尔街求润心切的压力。在各种场合,俞敏洪近乎祥林嫂式地重复自语,“我后悔上市,我现在依然后悔上市”。新东方最高超过20亿美元的市值远超出俞预期中的10亿人民币,但投资者追捧背后的更高增长要求使得他失眠症状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12.
林涛 《中国企业家》2006,(23):82-83
“外语培训之外的教育领域增长点还有很多,我会成为其中一些领域的整合者。”“从商业角度,新东方什么都不是,哪有什么影响力!?”第一次进入《中国企业家》影响力排行榜的俞敏洪如是说。俞敏洪与商界的关系有些疏离,他不关心国内和国际的商业趋势,对人民币汇率或中国的对外贸易也毫不在意,关于其他企业家的状况他更是无心了解。“这个跟我有什么关系?”他反问。  相似文献   

13.
陈可辛50岁前做梦都没想到,他的生活能与俞敏洪发生交集.虽然,他表示讲的是一个和新东方没有太多关系的故事. 二人至今都没见过面,但他们肯定算碰上了.在哪里?在这个春天里,在陈的新片《中国合伙人》里.两个人还是同一年生的,巧. 牵线的是俞敏洪曾经的合伙人徐小平和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徐把一个与自己经历有关的剧本交到了韩的手里.2011年下半年,陈可辛从韩处看到剧本.  相似文献   

14.
让利办学     
1993年,俞敏洪开始创建"新东方"英文培训学校。当时的"新东方"只有10平方米的办公室,几乎100%的教室都是租来的,与今天位于中关村这栋气派的总部大楼比,真是天壤之别。办英文培训学校,俞敏洪因为有在北大当过7年英语教师的深厚功底,再加上为校外培训班代过课,所以有着天然的优势,他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什么。  相似文献   

15.
黄莎  李学江 《秘书工作》2007,(12):38-40
俞敏洪,一个在中国当代教育史上留下绚丽一笔的平民教育家,被人们誉为"民间力量的一个符号"和"出国梦的制造者".他创办的"新东方"学校,作为国内最大的英语培训机构,十几年来帮助数以万计的年轻人实现了出国梦,将中国人望而生畏的出国考试变成了生产线.  相似文献   

16.
2022年的俞敏洪,比过去更频繁思考时间与生命的意义。三个月前,他刚过完60岁生日。“如果人生的有效年龄是八十岁,那我也就只有二十年的时光了。摆在我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后面的岁月该怎么过。”俞敏洪在个人公众号写道,“未来10年,我并不想做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求得生命的充盈、丰富就好,如果还可以加点佐料,那就增加一些热烈。”  相似文献   

17.
胡曼荻 《新电子》2013,(19):92-92
一个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工作的朋友很神秘地对我说:“俞敏洪的女儿在宾大的沃顿商学院读书。”沃顿商学院在美国商学院中名列前茅,除了哈佛能比,无校能出其左右,能去那里上学的均是些出类拔萃者,或是家族捐了巨款的。俞敏洪这个人名我听着陌生,就傻傻地问:“谁是俞敏洪?”朋友看着我,愣了下说:“你真孤陋寡闻,竟然不知道俞敏洪。”朋友又介绍说他是名导师,影响着新一代的出国留学者。  相似文献   

18.
家族宪章     
《公司》2003,(9)
苦心经营几十年后,美国堪萨斯州的瓦昭普将自己的哥伦布制造公司发展成为一个年产值上亿美元的电气仪表配电柜生产企业。但是,在企业仍在稳步发展的时候,他却遇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棘手问题——他已经70多岁了,早就准备退休,却  相似文献   

19.
505.5亿美元,是2013年1-7月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金额,而这个数字2003年全年还不到30亿美元。十年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幅逐渐加大,从最开始出口产品的小打小闹到现在动辄发起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美元的并购,国际化方面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小跑"。为更好反映中国企业国际化趋势,2013年的国际化评选中,中国企业家研究院将上榜企业缩减至20家以保证入选企业真正起到标杆引领作用,并通过走访重点候选企业。深入了解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得失经验。  相似文献   

20.
本色俞敏洪     
最斤欠赏的是俞敏洪身上自然流露出来的本色、坦率和诚实——诚实的面对自己和别人,同时诚实的表达自己,他是一个特真实的人。对于充斥着职业语言的商界来说,俞敏洪算是个敢说真话、勇于说真话,并乐于说真话的“另类”。但更让人敬佩的是,这个另类所追求的理想和人生目标,让很多人汗颜。他没有太多抱怨自己的付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