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现行村经济合作社的运作并没有遵循合作社原则。(1)我国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而土地所有权在社员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可分割到户),作为生产资料的土地也就不能随农民进出村社而带来或带走。在此制度下,现行村经济合作社传承人民公社制度,以社区为单位,村民即社员,社员没有自由进退社之权,与入退社自由原则相左。(2)村经济合作社领  相似文献   

2.
崖口村公社体制在2000年后逐渐陷入困境,其决定性的原因是中国的农地制度在1998年后确立了虚化农民集体所有权的演变方向,而不是村领导人的理念和道德人格、村民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村集体资源这三个因素的变化.决定村庄精英影响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也不是这三个因素,而是村庄精英所选择的制度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绝大多数村民在国家制度许可的范围内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意愿.村庄制度演进的路径不是村庄精英所能完全控制的,它并不按“核心制度收缩及边缘制度创新”的途径演变,而只能在国家制度变革目标允许的空间里根据村庄现有制度的得失选择能满足大多数村民利益最大化要求的制度.适当扩大农民集体的土地权利,不仅有利于“耕者有其田”,而且有利于提高农业效率.  相似文献   

3.
土地资源公有的经济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慎刚 《经济管理》2006,(21):70-72
我国土地公有制是一项优越的国家制度,是一项富有效率的制度产品。在主张人类共同利益的现代社会,任何国家的土地私有权不可能完整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特性决定了公有制的合理性。土地资产形成的特点决定了公有制的公平性;土地公有制更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应进一步推进土地公有制的改革和完善,统一城乡土地国家所有,在此基础上完善企业、个人土地产权制度,统一土地产权市场,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4.
孙新华 《经济学家》2023,(3):120-128
细碎土地供给与规模土地需求之间的张力构成了我国土地流转的主要矛盾。细碎土地的交易特征决定了分散式流转面临过高的交易成本。在我国当前土地制度下,只有调整土地流转的交易装置,才能推动细碎土地的规模化流转。相对于分散式流转,整合式流转通过“两次流转”以较低的交易成本实现了细碎土地的转入和规模土地的转出。整合式流转的关键是中介组织对细碎土地经营权的整合,将细碎土地的经营权整合为规模土地的经营权,并差异化地流转给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依赖于中介组织对土地流转双方特别是土地承包户利益关系的整合。相对于地方政府和村庄能人,村社组织作为中介组织在推动细碎土地经营权整合方面更具优势。因此,为了更好地优化我国土地流转路径,应该推动整合式流转、加强土地经营权整合、发挥村社组织的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5.
养老保险金是部分劳动报酬的延期享用形式,没有进行收入再分配调节的内在要求。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通过强制性的养老金缴费体系调节成员间劳动所得,有损按劳分配原则所生成的激励机制。在我国现阶段城镇缴费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上,只有尊重个人的平等权利、强调并鼓励个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将代内收入再分配功能剥离养老金缴费体系,养老保险制度自身才会具有生命力,社会才能实现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征地留用制度是为保证失地农民的长远利益,由政府按比例划定建设用地,支持被征地村集体和村民进行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做法.征地留用制度通过制度创新收买了农村当中的精英人物,放松了对集体所有土地管制,降低了政府的土地占有成本,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了“补偿悖论“问题,制度减少了土地管制成本.  相似文献   

7.
孙枭雄 《经济学家》2023,(4):108-118
本文通过对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实践的研究,提出“经营性治理”这一解释框架,以揭示农村集体经济多样化实践背后的组织逻辑。研究认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多重嵌入性决定了其发展不能仅强调经济收益,还要建立一套经营性的治理机制,以此来熨平附着在村社资源之上的各类制度关系,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奠定政治和社会基础。在“经营性治理”的实践中,村治主体通过关系治理、整合经营权和股份制来推动村社资源的内部整合与外部交易,这不仅提高了村社资源的配置效率,也提升了村社治理能力,促进了共同富裕。为此,地方政府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中,要重视非经济要素在其中的作用,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性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善需要农地制度的创新.农地制度改革目标模式的设计必须兼顾社会保障与效率两重功能,国有制、个人所有制、土地股份制都不符合这一原则.作者的产权分析框架认为,产权效率取决于权利的界定及实施.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坚持集体所有制的前提,通过农地权利的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决策制度的创新,进一步理顺乡镇政府、村集体组织与农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城乡一体化是在生产力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在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中,面临着农村社会保障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两个瓶颈因素的制约.只有这两个制约因素得以解决,城乡一体化建设才能顺利推进.本文就如何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及如何进行现行土地制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建立村社制度是建立最低成本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土地股份合作制是将股份合作制引入农村土地经营体制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产权结构和运行机制,是农村土地制度从经营体制层面推进到产权层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土地功能是影响土地制度安排的重要因素.一个合理的土地制度安排应有利于土地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共同增进,或至少应在二者之间争取恰如其分的平衡.本文在论述土地功能与土地制度安排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分别对我国历史以来三种土地制度及所对应的功能变化,进行了利弊分析.在此基础上就现行农地制度变革的目标和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土地使用权和转移权: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中国耕地资源的组织和利用现状进行了系统描述。中国农村的村级土地制度存在巨大差异。但是,迄今还没有评估土地制度对农业效率、公平和总体发展影响的牢固的经验证据。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村干部进行的土地再分配可能方便了人们获得土地,增加了粮食产量,并克服了土地租赁市场的某些不完全性。但是,在许多地区,当前土地制度的成本是显著的,并且持续增加,而且不能被较低程度的收入不均所抵消。  相似文献   

12.
集体所有制中,土地产权权利束被分解,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农户享有使用权和收益权,即使在目前大部分地区的使用权可转让的现实背景下,农户也只享有部分处分权,其余部分归村集体和国家享有,这事实上决定了农村土地改革的走向.将土地所有权归国家,部分处分权归个人将有可能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最现实的安排.  相似文献   

13.
孙莉 《经济问题》2007,(10):40-43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约束我国资本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原因,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制度的初始构建并非以资源优化配置为起点,而且在制度运行过程中由于制度参与主体对制度环境的反馈而存在着财富的耗散.进而指出要实现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实现租金的消散;二是制度逆行过程,而这已经逐渐由市场参与主体的成本-收益的变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农地入市流转对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农村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系统阐述了农地流转对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较土地征用而言,农地入市流转能够更好地调动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但如果缺乏制度保障,就有可能扭曲资源配置.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完善农地入市流转的配套立法、深化集体土地产权变革、明确产权主体及权能、培育农地市场和发展市场中介组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胡小平  毛雨 《财经科学》2021,(2):109-120
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发展现代农业,引入资金是关键.通过对试点示范区——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的案例研究发现,尽管金融机构和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试点工作效果仍然不理想,与政策目标相去甚远.我们分析后认为,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难以推进的关键原因有两点:一是土地租金不是一次性付清,导致土地经营权没有抵押价值;二是出现违约时,一年一付租金所获得的土地经营权不能作为抵押品进行处置.为了解决土地经营者贷款难的问题,本文建议:把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改为土地经营权担保贷款,将获得土地经营权作为申请贷款的前提条件,在评估土地经营者的沉没成本、经营方向、经营能力以及个人征信的基础上,引入政策性担保公司为土地经营者提供担保;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适度提高银行的盈利预期.只有在风险管控的前提下,充分激发银行的积极性,才能为农业生产引入资金,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6.
打出企业改制的最后一张“王牌”股份制,是在逆境中唯一可能的政策选择,目的是避免金融危机.股份制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对外在制度环境有相当强的依赖性.前几年股份制改革淮桔成枳的原因在于没有解决这一问题:董事会成员与经理层仍由政府部门任命,国有企业财产权利的私人化和财产责任的公开化这一弊端仍然存在.经理层对股东的资产享有等同于支配私人财产的权利,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所产生的亏损,企业经理层均可不负责任.股东大会不可能因经营层的表现不佳或有贪污腐败等道德风险行为而将他们解职,因为任免经理层及董事会成员的决定权不在股东们手中,而在最大股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手中.在这类“翻牌公司”里面,股东的身份由国家变为企业法人或者个人,只意味着将资产风险从国家那里转移给其他的法人或个人股东,并不能促使企业为提高资金回报率而作相应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变为城市国有土地,进而出让给用地企业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土地红利,这些红利通过地方政府、用地企业和村集体三者之间以及村集体内部两个层次进行分配。村集体内部的分配主要涉及到成员权和收益权之间的冲突,成员权的界定是获得收益权的前提。本文首先对土地红利的概念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村集体内部的土地红利分配进行分析,而村委会在村集体内部分配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局发展,土地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人们已不再单独将土地作为一种资源来对待,而是将其当作一种资产进行科学的管理,以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经济杠杆作用.现对土地抵押权制度中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9.
“富人治村”是个复杂的现象,一方面,它是农村“空心化”村治困境下的一种诱致性的制度变迁.另一方面,缺乏健全法规与有效监督的“贿选”问题无疑会极大破坏村民自治、异化基层民主;此外,“富人”村官们在将自身各种优势资源运用于一种深谙乡村道义认同的治理术时,逐渐将普通村民排除于村庄政治舞台之外,“富人治村的排斥机制”日益强化.本文采用社会学实证研究的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经验研究,旨在从制度经济学的进路剖析该现象的成因,解读“富人治村”背景下不同主体的心理,探究其村治模式的隐忧,并分析其对乡村社会公共权力结构可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二十年来,中国被征用的土地70%是集体用地。有权批征地者是政府(部门),但是出了滥用土地乱子有权下令撤销所谓“开发区”的还是政府(部门),这是控制土地资源与促进宏观经济发展中的悖论。应当指出,靠土地拉动经济发展是没有希望的,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限制土地资源的利用不是调控宏观经济的根本,关键还是土地所有权制度要改革,在改革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基础上,才可能完善符合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