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十年前,中国正式加入WTO。十年来,中国汽车产业从年产200万辆增长到年产1800万辆,全球占比由3.5%增加到如今的23.53%。10年来,中国汽车业的发展规模扩大了8倍之多,中国汽车业连续两年均荣膺产销量全球第一。  相似文献   

2.
刘红光 《工业技术经济》2004,23(2):28-29,3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快3年了,中国汽车业在这3年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处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秉承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理论,中国正在逐步参与到汽车业的国际生产和销售中来,汽车的生产和消费均处于稳步快速增长中,但在繁荣的背后,不容否认的是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的问题仍然颇多。中国汽车消费的升温为中国汽车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关键在于自主品牌的发展。自主品牌梦想与现实的距离,正是中国汽车业的差距所在。 2009年是中国汽车市场异常火爆的一年,全年产销1364万辆,同比增长46%,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相似文献   

4.
《汽车观察》2010,(10):48-49
并购、联盟至今仍然是个谜。它们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一进吸引着企业家。这一进程在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都迫使企业家们重新考虑是否继续孤军奋战,新的产业联盟将如何产生,汽车业在未来几年将如何发展?这对未来的汽车业又意味着什么?这将怎样影响着各个行业?  相似文献   

5.
中国入世已经3年,3年来中国汽车业不仅未受到什么冲击,相反进入快速发展期。过去的3年是中国汽车业入世的保护过渡期。按照中国加入 WTO 的承诺,随著2005年新年钟声的敲响,我国进口汽车的配额和许可证将被废止,进口汽车关税将降到30%,汽车零部件关税将下降到13%,进口车保税区也将被取消。到2006年7月1日,关税将最终下降到25%,零部件平均关税降到10%,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  相似文献   

6.
入世使中国的汽车业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中国汽车业也由此产生了一场历史性的嬗变。2002年是中国汽车业可望释放出巨大潜能的一年,也是国人和世界对之充满期待的一年。中国汽车业经过五十余年的风风雨雨,历经无数的曲折坎坷,在满怀激情与盼望中终于有了几许的收获。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使我们的观念日渐开放和成熟,随着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新的成员,中国的市场消费环境逐步得到净化和规范,市场交易规则日趋完善,这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证和支持。高新技术全球范围日益广泛的应用,首当其冲使汽车工业从传统产业跻身于…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汽车业产能和技术的快速提高,汽车品牌的竞争必将由技术、价格更多地转向售后服务;随着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暴利时代即将终结,汽车业的赢利点也将由销售更多地转向售后服务。基于这两大潮流的推动,中国汽车业即将进入”第二竞争擂台”-售后服务战。  相似文献   

8.
入世使中国汽车业重组变得迫切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企业经营中的一切行为都是因竞争而产生,为生存而善变。企业重组是竞争的产物,它是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而力求实现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共享企业优势,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能力的一种合理选择。中国汽车重组目前还缺乏充分的市场竞争动因,企业自身的制度缺陷也为重组造成许多困难,但是入世将加快中国国内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中国汽车业将被迫与跨国汽车集团站在同一市场基点上进行竞争,使中国汽车业预期的市场竞争形势非常严竣,重组变得更加迫切起来。…  相似文献   

9.
宏观信息     
《中国机电工业》2007,(3):10-10
国家四部门发出通知:重大技术装备整机进口取消免税;中国政府预计2007年国内钢铁价格将持稳;2006年中国汽车业利润达768亿元;  相似文献   

10.
张振宇 《汽车观察》2011,(12):26-29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了。这十年中,中国抓住机遇,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增长,跃升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经济体。最令人欣慰的是,当初最担心受到来自国外冲击的汽车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加入世贸组织谈判中,我国参加谈判的人员和我们的领导最怕汽车业难以抵抗激烈的国际竞争从而影响产业发展,所以如何能保证我们的汽车产业不受进口汽车的冲击,一直是在谈  相似文献   

11.
北京一再宏观调控,接连出台政策要防止经济过快转向过热,也要让这几年过于炽热的房地产冷却。不过,同样受益经济高速增长而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繁荣的汽车业持续高涨,近几年一直是中国城市继房市炽热后的又一消费热点。有人曾预测二零零六、零七年是中国汽车业“寒冷”的冬季,但二零零七年迎来的却是中国汽车业产量会达到八百五十万辆,汽车行业利润同比增长百分之六十六的春天。中国拥有驾驶执照的人数,在二零零七年中超过一亿,成为一支庞大的汽车业消费队伍。  相似文献   

12.
2002年,中国汽车业注定会发生一些变化。一方面政策环境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市场环境也会有改变,产品会更多,车价会更低,人们购买汽车的热情会更高……汽车业的变化往往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要预测汽车市场未来变化,就得找出给未来汽车业带来变化的因素并加以具体分析。这些因素也是我们在今年必须关注的。价格:汽车关税大降必然会导致汽车价格下调2002年是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与之真正亲密接触的第一年。在5年的“入世”过渡期内,2002年的汽车进口关税下降程度最大:从1月1日起,排量3升以下轿车的税率从7…  相似文献   

13.
如何提升中国汽车业的竞争力,使中国汽车业能直面国际竞争?产业集群理论的兴起为研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集群对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本文从集群理论出发,分析了中国汽车业的现状,阐述了产业集群对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同时对中国汽车业能否发展产业集群进行了实证的分析,最后得出中国汽车业应该走产业集群提升竞争力之路,并提出了加快汽车行业重组、放松要素市场管制等促进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汽摩配》2007,(12):24-25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如火如荼的发展。中国汽车业将走入结构调整时期,汽车产业将实现产业整合和重新布局,像中国的家电产业一样,中国汽车业在完成这轮整合后,整个产业将平稳发展,价格和利润率都将保持稳定,汽车产业价值链的分布将逐渐转向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上。随着私家车迅速进入家万户,中国汽修业也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汽车维修业和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在市场的洗礼中形成了利润丰厚的汽车后市场,  相似文献   

15.
10年的时间,汽车业由弱小变得强大,而汽车产品就是推进产业的动力。1998年典型车型:桑塔纳、捷达、富康(并称"老三样",是汽车产品短缺时代的典型象征。)20世纪80至90年代中期是中国汽车的尴尬时期,汽车业高速发展、汽车进入家庭已经初见端倪,可是新车型乏善可陈,中级车的最大买家仍然是公务车市场,用户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五年多以来,中国汽车业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2006年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700万辆大关;自主品牌风头日盛,在汽车市场表现不俗;中国车企频频走出国门,在海外市场搏击风浪;产业结构调整顺利,中国开始从一个制造大国迈向产业强国。  相似文献   

17.
这绝对是一个非凡的年头。2004年,中国汽车业精彩依旧,全年汽车产量预计将会轻松突破500万辆,一些汽车企业的集团  相似文献   

18.
备受瞩目的重庆力帆轿车项目终于在2005年年末获得了发改委的“准生证”,这个时间比预期的晚了6个月。不过,考虑到中国汽车业的后发优势以及中国汽车时代的漫长演进,力帆进入汽车业的时机依然不错。 2005年,中国已经首次成为汽车的净出口国,而对此贡献最大的是两家新兴中国汽车厂商吉利和奇瑞。奇瑞总裁尹同耀最近在一次演讲中透露,奇瑞汽车2005年的增长率超过100%,轿车产销达18万辆,其中有10%出口。2006年, 奇瑞轿车的出口率将达到25%。这是一个难以置信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汽车业体现营销价值的年代才刚刚来临。让汽车营销回归理性,尽早结束我们的“汽车坐商时代”,提高汽车整体营销的专业性,这是2005年摆在中国汽车业面前值得反思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当国人、尤其是汽车业人士庆祝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五十周年的时候,中国汽车工业正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这足以令人庆幸和宽慰了。但这是否就意味着,中国汽车工业就真的步入一个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了呢?近期,有业内专家预测说,在今后二三十年乃至更长的时期,中国汽车产业将有很大可能保持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