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前经济社会诚信缺失的背景下,面对地方各类信用信息孤岛和信用信息征集不全等问题,建设地方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十分必要。从总体上设计地方公共联合征信系统架构,从信用数据库建设、信用信息采集和整合、信用信息发布和查询、信用评价等方面探讨公共联合征信系统的主要内容,提出联合征信系统实施的建议,从而为地方联合征信系统的建设提供较为完整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当前,公共信用信息开放面临着政府不能为征信产品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信息孤岛现象较为严重,社会各系统缺乏对信用信息的价值认同,管理手段和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今后,应通过利益补偿机制体现信用信息价值,选择恰当的信用信息公开形式,政府要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规范公共信息管理等,以促进公共信用信息的开放与共享。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机构信用代码在更为广泛的领域发挥作用,以徐州市地方信用平台为研究对象,对机构信用代码关联其他机构代码,促进各部门、各行业信息共享,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作用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日益频发的公共危机对政府能否有效履行其公共责任提出了新的挑战,成为影响政府信用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政府的自利性、地方政府执政能力不足、监督机制和法律制度不完善等原因,我国政府在处理各种公共危机时,还存在一些信用缺失问题,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重构政府信用,提升政府的危机治理能力,必须加强政风建设、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建设法治政府、完善政府信用考评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目前的经济转轨时期,传统的信用文化和信用制度被打破,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文化、信用制度由于产权不明晰、市场信息不完全不对称和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等原因而难以建立。在利益的驱动下,信用状况日趋恶化,已严重影响到经济运行的效率,造成整个社会交易成本增加、地方信用环境恶化等后果。故必须转变政府职能,逐步树立社会主义信用价值观,加快社会信用制度的法制建设和信用评估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的经济转轨时期,传统的信用文化和信用制度被打破,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文化、信用制度由于产权不明晰、市场信息不完全不对称和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等原因而难以建立。在利益的驱动下,信用状况日趋恶化,已严重影响到经济运行的效率,造成整个社会交易成本增加、地方信用环境恶化等后果。故必须转变政府职能,逐步树立社会主义信用价值观,加快社会信用制度的法制建设和信用评估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的经济转轨时期,传统的信和文化和信用制度被打破,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文化,信用制度由于产权不明晰、市场信息不完全不对称和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等原因而难以建立,在利益的驱动下,信用状况日趋恶化,已严重影响了经济运行的效率,造成整个社会交易成本增加、地方信用环境恶化等后果,故必须转变政府职能,逐步树立社会主义信用价值观,加快社会信用制度的法制建设和信用评估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保险信用作为保险经营的重要宝贵资源,具有消费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特征。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存在保险信用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加强我国保险信用建设,提高保险信用资源配置效率,必须建立科学的保险信用评估体系和信息披露机制,加大保险市场主体的失信代价,设立保险业保障基金和预警系统,切实防范保险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公共征信建设主要在国家与地方两个层面展开,中国人民银行和商务部实质上构成了国家层面公共征信建设的主体,各省区市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依托开展了区域性公共征信建设。这使得我国公共征信形成条块分割与局部垄断共存的碎片化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共征信发展的空间。今后,应通过信用立法、制定相关政策等,解决我国公共征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信用、征信、信贷征信这三个概念,在内涵上层层递进,为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提供了逻辑思路和着眼点。完善、高效的信用体系,应该是包括法律法规、道德规范、信用服务、政府监管和信息系统建设在内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方面应以信贷征信带动整个征信行业发展:由人民银行主导统筹公共征信与商业征信发展;以人民银行为主体推动建立征信监管体系;以人民银行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完善征信数据库。另一方面,需要以征信发展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征信立法进程,加强征信宣传教育,培育征信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征信机构模式的选择和外国公共征信业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专家众说纷纭。通过对欧洲及拉美等主要公共征信国家运行模式的分析、比较认为,建立以央行公共征信为主、私营征信为辅的社会征信模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公共信贷征信制度下的信用数据质量问题,首先对信用数据质量进行了界定,追溯了信用数据质量问题产生的源头,剖析了这些质量问题对征信对象、商业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三类征信活动主体的影响。针对建立信用数据质量长效保障机制,从经济学视角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研究并量化影响农村信用水平的各种因素,结果显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对提升当地信用水平产生了显著影响.但对信用水平综合评价指数较低的地区进行指标项因素分析后,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加强信用信息采集和应用,优化信息平台建设,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大力培植信用文化等,以提升农村地区的信用水平,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采集非银行信用信息作为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对扩大征信数据范围,提高征信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比较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非银行信用信息的采集情况,我国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机制存在诸多问题。我国征信体系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需要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机制建设,以利于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前,非银行信息已成为征信系统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安徽省征信系统非银行信息采集数量和范围不断扩大,为各金融机构的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是,非银行信息的采集面不够宽、单类信息采集入库量不足、数据质量不高、异议处理机制尚未明确、信息应用缺乏标准等,制约了金融机构的有效应用。因此,应建立“人行领导,政府推动,多部门协作”的工作格局,继续扩大非银行信息的采集力度,努力提高入库信息质量,鼓励金融机构出台非银行信息应用规范,引导非银行信息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6.
借鉴西方经验 健全我国社会征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征信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国外征信体系包括以美、英为代表的民营征信管理体系,以法、德为代表的公共征信管理体系和以日本为代表的会员制征信管理体系。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的征信机构网络和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强烈的信用意识和完善的监督管理及行业自律是国外征信体系发展的保障。借鉴西方国家征信体系发展的做法和经验,结合近年来我国征信业的发展现状,从法律法规、征信数据库、行业协会、政府职能、征信业发展模式、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征信人才、征信市场需求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我国社会征信体系的完善,是我国征信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度缓慢、覆盖率低、发展不均衡,存在信息采集困难、评价不规范、产品交流不畅等问题,使信用在农村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难以发挥.应明确信息采集主体、多方联动,完善农户信用信息采集机制,建立标准的农户信用信息评价和运行机制,规范农户信用信息奖惩机制,以便通过法律制度的科学设计与安排,找寻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根据当前我国农村征信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困境,认为应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户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加快农村征信服务体系建设相关法规制度的出台,提高农户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应用成效,以构建我国新农村征信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