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在就业竞争中战胜竞争对手,大学毕业生纷纷使出看家本领,从最初的文凭较量,发展到了“价格战”。2003年,辽宁某高校一些毕业生为了挤进自己向往的单位,率先主动提出了“零工资就业”,拉开了大学毕业生就业“价格战”的帷幕。此后,在北京、上海、青岛、杭州等东部沿海大城市相继出现“零工资就业”现象,特别是今年愈演愈烈。根据《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年度调查报告》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有0.8%的被调查者处于“零工资就业”的状态,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中国就业》2012,(11):4-5
时至10月,大多数离校毕业生应该都已找到了合适的工作,但也不排除仍有一部分毕业生依然“宅”在家里,仍有一部分父母还在为子女的工作忧心。急毕业生和家长之所急,今年7月份,人社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2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和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函[2012]69号)。通知要求各地将2012届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作为当前工作重点,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摸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底数,认真做好实名制信息登记工作,根据其意愿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千方百计促其尽快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大幅度增长,毕业生求职竞争更加激烈。一部分毕业生具有强烈的就业愿望,积极参加招聘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却落实不了就业单位,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弱势群体”。这部分毕业生数量可观,他们求职失败时会产生心理问题和消极行为.他们能否顺利就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本文将从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的形成出发。提出“弱势群体”顺利就业的途径和对策,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袁义斌 《中国就业》2010,(10):62-62
为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湖南张家界市劳动就业部门加强了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宣传、信息发布、职业介绍、创业培训、就业帮扶等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努力为大学毕业生创造公平有序的就业环境,9月8日.在全市启动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源》2006,(13):31
英国:学校当就业“高参”英国高校一般都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部”,既是学生们就业信息的主要“数据库”,又肩负着为他们排忧解难、对症下药的心理辅导任务。服务部的资料非常丰富,不仅有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也包括各种奖学金、教育基金资助下的深造途径。服务部的工作人员常年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络,经常会根据媒体的一则报道或广告登门拜访企业,建立联系。在英国大学里做就业辅导的老师大多都拥有心理学等专业的博士学位,因此对于毕业生的辅导除  相似文献   

6.
今年国庆节前,河北省在开展“迎国庆就业援助进家人户专项活动”的同时,扎实推进以“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高校毕业生创业导航行动”及“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活动”为主要内容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取得显著效果。11月3日,河北省政府又召开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从即日起,利用三个月的时间,集中力量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7.
刘峥 《中国就业》2009,(4):38-39,43
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准确、齐全、完整的毕业生人事档案,历史全面地记载着大学生的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学习成绩、实践能力及个人特长等信息,是反映大学毕业生综合索质的最重要依据。同时,在就业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档案作为其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凭证,  相似文献   

8.
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1158万人,比去年增加了8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盛夏,大地进入“蒸煮模式”,热浪袭人,大批高校毕业生也正式进入就业季,奔忙在找工作或在熟悉新工作的过程中。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通过“1234”多点工作法,推行“一个矩阵、两大发力点、三项服务、四大行动”,着力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提供了新的探索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各高校连年扩招,高校毕业人数持续攀升,大批高校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直接导致就业形势紧张,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高校毕业生基于自身的高学历,对就业大多抱有美好期待,希望可以找到一份能够发挥专业特长且有较高收入的工作。但是由于其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不足,加上人才供需关系失衡,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异常激烈,且薪酬普遍较低。不少高校毕业生不得不选择“先就业,后择业”。  相似文献   

10.
马会娟 《现代企业》2020,(2):144-145
据统计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2018年57.3万人,2019年将突破61万人。在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多重压力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日益突出。2019年教育部最新公布河南省民办本专科大学39所,民办高校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民办高校特殊的办学性质和经费来源决定其在转型发展中,需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才能在高等教育中拥有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职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当前,高职毕业生大多数已是“90后”,如何利用网络媒介实现就业指导工作者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就业是高职就业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文章结合工作实际,以具体案例,阐述了如何以网络为突破口、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经验与做法。  相似文献   

12.
任军 《中国就业》2010,(11):53-5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采取网络招聘等多种方式,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免费就业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采集与利用主要是指网上的采集与利用,目前已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成本低廉等优势,已渐被高校毕业生所接纳和欢迎。但目前高校毕业就业服务信息的采集与利用内容单一,且不很规范,存在不少问题。为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采集与利用,应出台相关政策,建立统一的制度,充分发挥政府、高校等主渠道作用,增加就业服务信息的内容。就此,本文进行了全面阐释,并提出了不少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萌 《中国就业》2010,(1):24-24
为进一步做好商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时拓宽信息产业的选才渠道,2009年12月19日,由潍坊市劳动就业办公室、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了“第三届山东半岛信息工程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活动共吸引了206家单位入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1361个。  相似文献   

14.
王林 《活力》2010,(4):129-129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指导的原则 1.坚持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相结合的原则。随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种新的就业机制的确立,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选择权性明显增强.毕业生就业已逐步市场化。再加近年来毕业生人数迅猛增加,面对就业的新环境和就业中的竞争压力,思想上和心理上存在许多忧虑.不少毕业生表现出茫然失措、信心不足:同时。因传统的择业观念和择业误区对毕业生的影响.使得毕业生产生了不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或因利益的驱动和个人定位不准.择业时过分看重就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在地域上偏重大、中城市,迷恋国家机关、  相似文献   

15.
济南市积极探索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之路。推出了“0531”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行动计划。其基本内容是:“0”即力争特困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动态消零”:“5”即实施“岗位拓展计划、创业引领计划、就业服务计划、就业见习计划、就业培训计划”等五个计划:“3”即积极实施“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招募300名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基层从事支农、支教、  相似文献   

16.
信息不对称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表现,论证了信息不对称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促进信息不对称环境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据报道,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正在逐渐演变为其父辈所掌握的社会资源和财富实力的竞争。一些大学毕业生凭借父辈的资源与运作,轻而易举占据了令人羡慕的职位,而那些来自农村或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却屡屡求职失利。在就业重压下渐渐呈现的“代际效应”,正在挑战着就业制度的公平性。以前人们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这句话则变成了“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一个大学生即便才学平平,但只要他的“好爸爸”有足够的权力和财力,就可以为他争取到一个地位高、收入高的工作单位。大学生的父辈在政治、经济地位上存在的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的一些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拓宽其就业门路的主要经验和做法,主要包括全员参与,高度重视,开拓市场,拓宽就业渠道,收集发布信息,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校企合作,采取“订单班”的培养模式,鼓励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通过这些有效措施,倾心为毕业生做好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人数持续攀升,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已成为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共识。与就业难同时显现的是大学毕业生群体中日益凸显的“慢就业”现象。文章聚焦分析大学生“慢就业”群体的心理因素,立足高校就业工作群体,探索在精准帮扶思路下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与就业成效的举措。  相似文献   

20.
要闻月览     
《中国就业》2020,(1):26-26
11月23日至12月6日人社部开展第十七届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活动以2020届高校毕业生、往届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以及“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期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为服务对象,重点为“三区三州”高校毕业生、其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