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试图评述卡伦·沃恩(Karen Vaughn)教授《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在美国》(Austrian Economics in America)一书,作者以“时间与无知的经济学”视角来回顾奥地利学派的思想,并着重关注新奥在利学派内部这一“目前的争论”;是否彻底抛弃主流经济学的均衡模式来重建奥在利学派新范式,以期为该学派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其独特的视角和清晰的研究思路不失为研读奥地利学派思想必读的经典文献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评述卡伦·沃恩(Karen Vaughn)教授《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在美国》(Austrian Economics in America)一书,作者以“时间与无知的经济学”视角来回顾奥地利学派的思想,并着重关注新奥在利学派内部这一“目前的争论”;是否彻底抛弃主流经济学的均衡模式来重建奥在利学派新范式,以期为该学派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其独特的视角和清晰的研究思路不失为研读奥地利学派思想必读的经典文献之一。  相似文献   

3.
数学化推动了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这种趋势也深刻影响了经济学。边际革命后西方主流经济学走上一条数学形式化的不归之路,但作为边际革命发起者之一的门格尔所创立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一直反对经济学的数学形式化,这源于该学派不同于主流经济学对经济现象的基本认识和所持的哲学观。奥地利学派一直秉承至今的传统对当前经济学的人文理解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5年6月中国暴发了自1990年股票市场建立以来最严重的股市危机.本文基于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视角,紧扣"人的行为"这条主线,为这场股灾祭祀,以期加深投资者对这场股灾的认识.本文在金融投资领域引入奥派理念,从认识论的高度提出了行为人及行为理性、无知论及企业家精神、市场过程及自发秩序等新的投资理念,从理论上剖析了传统金融理论与行为金融理论在对待投资者投资行为上的种种认知偏差;并以奥派理论为基础,对中国监管部门的监管理念、监管路径和监管方式进行了评判,与此相对应对监管部门提出了保持相对独立性、依法监管和服务于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古典自由主义中的市场与政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自由主义,不应简单地将其视为“自由放任”和“无政府主义”,实际上,古典自由主义关于市场与政府有着极为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和思想。厘清其基本理论和主要思想,并从中了解到相关经济学派(包括奥地利学派、产权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公共选择学派以及最新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派等)及其代表人物在理解经济自由方面的内在一致性和互补性,有助于我们避免陷入印象式的理解和“印象式的辩论”。  相似文献   

6.
现代奥地利学派在基础方法论上产生了"继承"与"突破"的两种分歧思路,而奥地利学派制度分析方法主要基于其中的"突破"方面.在奥地利学派制度分析方法之中,方法论主观主义仍然保持了基础性地位,而方法论个人主义则存在弱化的趋势;博弈论方法也进入到奥地利学派制度分析之中,但仍存在较大局限;而该学派传统的过程方法则表现出与演化方法的一致性.正是这些基础性的方法决定了奥地利学派制度分析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奥地利学派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英等国兴起的产业经济学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是米塞斯和哈耶克等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其核心思想在于注重市场竞争的行为性、过程性,这与哈佛学派的市场结构取向、芝加哥学派的市场绩效取向截然不同,它事实上就是产业组织学中的行为学派。近20年来,这一流派在西方学术界、政治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许多产业政策和反垄断法规都是依据新奥地利学派的思想制定的。  相似文献   

8.
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的周期波动是由于中央银行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名义利率偏离了自然利率,从而造成人们的投资失误,引起不可持续的经济繁荣和高涨,最终导致衰退。很多经济学家认为,由于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产生,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美联储不断干预利率,刺激经济而造成的。此时,奥地利学派的商业周期理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通过梳理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的主要观点,跟踪其与主流学派的争论内容,旨在完整的阐述其理论的科学洞见及不足,为人们全面认识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13年诺奖颁发为引子,以多届诺奖获得者为主线,站在经济学的立场上深入探讨了财务学内在发展逻辑。首先,通过对几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财务(金融)学家的回忆,描述新古典经济学下的主流财务"见物不见人"的学科困境;其次,在肯定行为财务学对主流财务学挑战的同时,从诸多方面诟病了行为财务"见人不见魂"的发展窘境;最后立足奥派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财务管理学发展指出一条"见人又见魂"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新制度经济学派出现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是由早期制度学派演变而来的。从制度学派的演变到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旧制度学派时期;从旧制度学派向新制度学派的过渡时期;新制度经济学派形成时期。然而在新制度经济学派形成后其内部存在着两个完全不同甚至对立的亚学派一以加尔布雷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和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前者继承了旧制度派的传统,而后者则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去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二者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熊彼特与哈耶克同属于奥地利学派,对瓦尔拉斯均衡的态度却截然相反,原因在于对均衡、静态与动态等概念的不同理解。熊彼特认为静态均衡模型能够实现,承认瓦尔拉斯均衡是经济的"有序机制",对动态问题的关注是其在现代经济学领域最杰出的成就。哈耶克则关注市场经济的均衡过程,用时际一般均衡理论发展了静态分析,将均衡与信息问题相联系,试图引导经济学从均衡分析走向获取和交流知识的过程,对现代均衡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经济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流派,通过"价格理论"的课程,培养了他们对自由竞争市场机制的信仰,以及运用新古典价格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贝克尔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介绍贝克尔的生平和学术贡献,同时也能看出芝加哥学派经济学的特点和变化趋势。特别是随着芝加哥学派的理论和方法逐渐被多数学者所接受时,我们更能看到当前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3.
西方经济学的体系的是由斯密创建的,在古典、新古典经济学阶段经过了穆勒和马歇尔两次重要的综合,形成了价格均衡理论,建立了微观经济学。面对大萧条时期的经济危机,凯恩斯革命由此诞生,但是凯恩斯经济学的总量分析是缺乏微观基础的。所以萨缪尔森因此就创立了“新古典综合”,即“凯恩斯经济学”加“新古典经济学”模式。萨缪尔森“新综合”是马歇尔体系的翻版,是一种病态的体系,他的现代主流经济学新综合是失败的综合。最后杨小凯又创立了“新兴古典经济学”综合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试析西方经济学与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亚当·斯密以来 ,西方经济学中对“经济人假设”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然而 ,经济人假设不但没有被动摇 ,反而在争论中得到了修正与发展。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以“经济人假设”为发端 ,沿着“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等脉络展开 ,呈现出多维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新制度经济学作为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派别,突出了经济社会中行为主体的社会性,突破了传统经济学自利理性人假设的局限性,这与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主体间性问题不谋而合。从笛卡儿开始,由康德奠基的主体性哲学思想在被胡塞儿推向顶端的同时也开始向主体间性转变。这种主体间性理论从一开始就有着诸多地表征形式,新制度经济学便是其中之一。本初步探讨了新制度经济学和主体间性理论的关系,试图对现代经济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及其对市场经济实践的指导以及建立更为合理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等方面做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评析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学界对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质疑是其"经济人"假设和机械模式。这其实是对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误解。泰勒的管理思想在强调"经济人"的同时,并未忽视"社会人"的一面,且包含朴素的"人本管理"思想;机械模式则是科学作业规程,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关于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方法论,有观点认为它以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人”范式为基点。卖际上,该方法属于修正的新古典经济学范式,主要表现:一是修正的经济人假设;二是非零交易成本假设;三是新古典经济学分析工具的继承。  相似文献   

18.
在土地国有制及其国家普遍授田制之下所成立的官社体制中,社会一切分配奉行"均平第一"原则。官社体制下,土地产品要在土地所有者———国家和耕种者之间进行分配。其分配法则的基础和前提是"均平论"和综合(空间上是远迩)平衡论。应重新审视和评估"不患寡而患不均"之论的价值,研究其分配法则,是道德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和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9.
企业剩余权的分布: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剩余权的分布方式是企业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也是当前经济学界争论的一个热点。本文梳理并评述了国内外文献中关于企业剩余权分布形态的多种观点,指出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集中对称分布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主流观点”只是众多企业理论中的一个而已,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两权分布方式的解释更贴近企业的现实,正日益受到经济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米塞斯与哈耶克是新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哈耶克的国际学术声望和地位要高于米塞斯,但米塞斯却是当然的精神领袖。米塞斯培养出了第三代、第四代遵循和发展奥地利学派传统的经济学家,而且新奥地利经济学的几乎所有贡献或者始于米塞斯的著述,或者源于进一步发展其观点的努力。这些贡献对自由市场制度作出了不同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解读。如果要想对市场之所以有效率的广泛基础和某些重要细节获得更好的理解,自然不能忽视米塞斯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