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农民工城市住房保障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归纳分析、演绎分析以及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当前我国解决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的对策思路与地方模式进行了梳理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要有效解决农民工城市住房保障问题必须清晰界定农民工住房保障的供给主体和客体范围,合理优化住房安排方式,健全相关配套制度。研究结论表明,解决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不宜采取统一的政策设计与制度模式,应坚持分层次、多渠道、按步骤的原则,实行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企业参与、民工自强相结合的灵便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城市居民中他们的住房条件却是最差的。为了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政府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政策的重点是如何向农民工提供基本居住条件。农民工住房政策的演进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将农民工住房政策定位于解决农民工这一特殊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第二阶段是定位于农民工享有基本住房保障权利。农民工住房政策对于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应该根据城镇化发展的长期趋势和农民工的特点做好农民工住房政策的宏观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3.
对农民工住房问题的研究,首先基于对农民工概念的界定,界定的关键点应在于农村户籍身份和所从事工作的非农业生产性质,不宜加入在劳动关系中所处的地位、收入来源等判定标准。国外的研究中,没有与农民工完全相同的概念,研究成果中具有参考意义的是对移民工人、城市贫民住房问题的研究,因而可借鉴性有限。国内的研究中,多侧重于农民工住房及住房政策的现存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研究方法以个别城市的定量分析,以及逻辑推演的定性分析为主;结论建议集中于将农民工的住房保障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尚欠缺从统筹城乡的视角对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住房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农民工住房问题的研究,首先基于对农民工概念的界定,界定的关键点应在于农村户籍身份和所从事工作的非农业生产性质,不宜加入在劳动关系中所处的地位、收入来源等判定标准。国外的研究中,没有与农民工完全相同的概念,研究成果中具有参考意义的是对移民工人、城市贫民住房问题的研究,因而可借鉴性有限。国内的研究中,多侧重于农民工住房及住房政策的现存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研究方法以个别城市的定量分析,以及逻辑推演的定性分析为主;结论建议集中于将农民工的住房保障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尚欠缺从统筹城乡的视角对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住房保障的阙如与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代农民工怀抱着扎根城市的梦想,但是这种梦想却因为高房价、低收入以及政策限制等因素所引致的住房保障不足而可能成为一种奢望。在一定意义上,农民工住房保障的不足已经成为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瓶颈"。故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问题,保障其基本居住权利,已是城市建设的当务之急。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认为着力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进一步推动户籍改革以及将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提供多渠道的住房服务等,是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城市农民工住房问题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农民工住房问题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涉及到我国城市农民工住房问题的研究,得出一些共性的结论:1.城市农民工居住的现状:居住面积较小,居住环境较差,居住模式复杂且与家人同住比例持续上升,住房来源以租房为主,居住的区位主要在城乡结合部,住房的满意度出乎意料地高;2.影响城市农民工居住的重要因素主要有:缺少足够的经济来源,缺乏规划指导,住房市场不规范,法律制度不健全以及难以分享的住房政策;3.改善城市农民工住房的建议包括:将城市农民工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城市外来人员集中居住区建设,加强住房市场和居住条件的管理,并提高城市农民工改善住房条件的能力。这些共性的结论对城市农民工住房的建设、改善、管理等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俊芳 《企业导报》2012,(17):12-13
随着上海住房保障制度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但是游离于保障政策之外的"夹心层"群体住房问题变得尤为突出。本文着重阐述了上海"夹心层"人群的产生及其形成的原因,分析了上海住房保障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解决上海住房"夹心层"群体住房问题的保障性对策。  相似文献   

8.
黄金  凌竺  黄萍 《东方企业文化》2011,(14):163-164
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是关乎农民工市民化顺利与否的重要因素,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关键在于为其提供保障性住房。国内外关于保障住房问题的研究方向比较扩散,将其进行整理,从保障政策到对象界定再到比较研究,最后以农民工住房问题为落脚点,希望对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城乡统筹发展中统一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现有城乡住房状况和住房保障体系的运行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建立城乡统一的住房保障体系的设想和可能的途径。研究主要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并以北京市为例研究了城市住房状况和农村住房状况,以及相应的住房保障现状;揭示了现有住房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住房紧张与闲置并存、居住人口变化与住房建设增加不匹配以及异地购房和居住趋势趋升等问题;并分析了导致城乡住房保障仍存在问题的城乡住房制度不同和城乡土地流转障碍等原因;提出了以解决农民工问题为切入点,构建城乡统一的住房保障体系的原则、框架和运行机制等。研究认为统筹考虑城乡住房保障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1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要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这是住房保障体系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1.
出租屋是农民工在打工地的主要居住方式。其基本特征是:大多数位于城乡结合部;大多数建在宅基地上;运作成本低廉,成为出租屋主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显著不同于国外的贫民窟;获得农民工较高的满意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对出租屋的规划管理具有滞后性;在法律上还没有承认出租屋的合法地位;对出租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有关的政策建议是:高度重视出租屋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对农民工居住的出租屋的研究,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科学制定城镇规划;加快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步伐;保持"以屋管人"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小额信贷的研究与实践,描述了目前城市农民工住房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认为应借鉴小额信贷在国内外的发展模式,扶助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通过对比不同行业就业条件下的农民工的工作、生活方式和居住条件,经过合理假设,设计出一个扶助解决城市农民工就业地居住问题的实验性住房小额信贷模式,并就模式的可行性、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大都市是我国流动人口主要的流入地区,大都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流动人口提供了很多的机会,但另一方面,流动人口的住房还存在诸多问题。以发展型社会政策和社会排斥理论为视角,通过对我国大城市流动青年住房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流动青年具有受教育水平高、农业户籍流动青年占流动青年群体的多数、流动之前生活条件处于中等水平以及正规就业的特点,同时在位房需求上,他们呈现出购房能力差、社区融入程度低以及主观评价满意度中等水平的特点。通过对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流动青年的比较分析发现,流动青年内部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发展型社会政策以及社会支持理论的视角为大城市流动青年住房问题的解决进行一定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农民工的住房制度嵌入于多元化制度场域中,其背后隐含着国家逻辑、政府逻辑、市场逻辑和生存逻辑,并且这四种逻辑相互交织和互动,最终导致农民工面临着住房制度化困境。因此,需要加强住房制度的顶层设计,并构建新的制度逻辑,达成农民工住房的多重制度逻辑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认为城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能带动地方体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能促进农民工体育事业的发展。在以往发展农民工体育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利因素,如农民工自身"经济理性"的近视行为、体育文化的缺乏和组织管理的松散等。农民工体育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大力宣传《全民健身条例》等政策法规的同时,以所在城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为契机,加强农民工体育组织建设,免费开放一些体育场馆,才能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到体育文化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6.
Cities in the U.S. with a higher initial share of college graduates have had a greater subsequent increase in this share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Concurrently, housing prices have grown faster in these skilled citi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diffusion of computers and outsourcing may partly explain these two phenomena. In the presented model, skilled workers are more productive in skilled cities and need unskilled support services. The cities' unskilled workers can perform the support services, but when it is cheaper, such services can be undertaken by computers or outsourced to less-skilled cities. New technologies facilitating computerization and outsourcing can increase the skill share and housing prices in skilled cities relative to less-skilled cities, under reasonable assumptions. The basic economics is that the new technologies diminish the demand for unskilled workers in skilled cities and permit skilled workers to earn higher wages, which in turn increases the supply of skilled workers in skilled cities and drives up housing prices. Empirically, this paper documents five stylized facts that the theory can rationaliz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s rising skill premium in skilled cities relative to less-skilled cities, which supports a production theory involving shifts in labor demand.  相似文献   

17.
刘洁 《价值工程》2011,30(24):187-188
近年来,"两为主"政策成为中国随迁子女教育政策的核心内容。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政策执行主体、政策执行客体和政策执行监督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流入地政府、公立学校、农民工的家庭与学生等的利益互动,揭示出公平正义和人本精神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