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创业资本的几种主要退出路径创业资本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技术与金融相结合的新的投融资机制,以积极开发高科技产品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为主要投资对象的权益资本。一般来说,创业资本退出的方式有三种:IPO(InitialPublicoffering,首次公开发行)、股份转让及公司清算。不论是哪种方式,均要求具有较为完善的产权流动机制的资本市场,否则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就无法顺利运转。从这个意义上说,风险资本退出机制的核心就是建立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只有完善的资本市场才能解决创业投资的连续性、分散投资风险以及高科技企业的合理…  相似文献   

2.
张谦 《资本市场》1998,(7):51-51
<正> 科技风险投融资机制是指对科技创业企业从资金投入到运营再到退出的一整套运作方式和程序,而风险资本市场恰恰是这一运作方式和程序链中的载体。科技创业企业在风险资本市场中获得资金;投资人也在这里变现资金后退出。科技风险投资诞生于  相似文献   

3.
卢惠勇  黎鹏 《时代经贸》2008,6(7):22-23
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本文依据2007年度中国风险投资退出特点,利用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原理,研究了我国风险投资在公开上市、企业并购和股权回购以及公司清算三种退出机制中的特征。风险投资的顺利退出,对补偿风险资本承担的风险、准确评价创业资产和风险投资活动的价值、吸引社会资本加入风险投资行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韩玥 《经济导刊》2009,(12):50-51
创业资本的退出是由创业投资的性质和运作规律所决定的,是创业投资自身运作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创业投资的退出有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创业企业并购、股权回购、清算等四种方式,退出方式与创业资本的收益率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5.
胡晓阳 《新经济》2004,(10):42-44
创业板市场最核心的功能是为创业资本的退出提供一个便利通道,但是,深圳中小企业板恰恰在这个关键地方没有任何突破,乃至改进。不能为创业资本退出提供便利,也就没有创业板市场。  相似文献   

6.
苏州创业资本发展的最大制度特征是产权缺损,使得创业资本组织难以形成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受管制产权人通过获取非货币收入来弥补创业资本权利外溢的损失,以此实现新的均衡,从而导致创业资本的配置效率损失。对策是进行创业资本组织制度的创新,疏通创业资本的退出路径,并通过积极引进国外创业资本培育创业投资环境。同时,还要通过设立引导基金、加强融资支持和培育市场主体等途径,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鼓励农民就地就近创业政策的出台,我国农民尤其是创业活跃区的农民选择创业者逐渐增多。本文以创业活跃区———温州市的农民作为调查样本,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民人力资本和心理资本对创业决策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个人心理资本对创业决策有显著影响,社会资本对心理资本与创业决策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欧洲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风险资本在欧洲已取得长足长展,欧洲各国已充分认识到风险资本投资业在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技术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在规范和完善风险资本市场的同时,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在欧洲尚款真正建立起来,风险资本的退出方式,退出是否需要计划,退出途径以及政府在退出中的角色转换都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浙江创业资本发展的最大制度特征是产权缺损,产权缺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权能受限和权利分割。产权缺损使创业资本组织难以形成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受管制产权人通过获取非货币收入来弥补创业资本权利外溢的损失,以此实现新的均衡,从而导致创业资本的配置效率损失。所以,浙江创业资本偏离了创业资本的本来意义,退化为产业投资或信贷投资。对策是进行创业资本组织制度的创新,疏通创业资本的退出路径,并通过积极引进国外创业资本培育创业投资环境。同时,还要通过设立引导基金、加强融资支持和培育市场主体等途径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风险资本是创新发展的基础和经济动力,中国风险资本由于存在三大扭曲,一直处于蹒跚前行的状态。为推进风险资本的发展,目前亟需从形成机制、运作机制与知识资本的对接机制以及退出机制着手,进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创业投资的成功退出有利于实现创业资本的循环发展。对与国外创业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相关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内容涉及各种退出方式的比较与选择、不同国家退出方式选择受制度体系的影响以及同一国家退出方式选择受契约安排的影响。最后结合目前国内对创业资本退出的研究现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加快发展股权众筹,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通过金融创新分散创业创新风险。当前,我国股权众筹行业发展迅速,但多数平台尚处在探索运营阶段,服务创业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综合治理体系尚未形成、行业监管思路仍待进一步明确,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征信体系等基础设施不健全,退出通道不足。为充分发挥股权众筹助推创业创新的重要作用,建议构建政府、行业协会、市场主体及社会多元治理模式,促进"众创"与"众筹"有效对接,守住发展"底线"和"红线",宽进严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征信体系建设,畅通退出渠道。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通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风险投资是创业企业融资主要来源。退出机制是风险资本投资和利润回收的关键环节。国外风险投资的成功离不开顺畅的退出机制。大致上,国外风险投资退出有四种方式:IPO退出、股权回购、项目交购和公司清算。本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符合国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创业板市场的环境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业板亢进是专门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而设计的新型资本市场。同时,其做为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主要退出方式之一,又是创业资本市场制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创业板市场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构建仅仅是时间问题。在我国目前市场还不甚健全、监管仍不够完善的现实条件下,构建创业板市场应与健全资本市场监管相结合,发展创业板市场应与完善公司监管机制相结合,完善创业板市场应与培育理性市场投资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社会资本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创业机会的识别类型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存在思路、结构思路和构造思路,文章分析了社会资本在不同创业机会识别类型中的影响机理,指出社会资本一方面本身形成创业机会,另一方面通过提供信息和资源支持影响创业机会的识别,而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在静态的和动态的机会识别中表现出不同的开发方式。文章最后指出不同的创业机会与社会资本开发方式匹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已有的风险资本理论贡献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各观点的总结,对风险投资理念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根据其研究内容将主要体系分为四个阶段,并总结出各个阶段的主要方向和代表作。文章就风险资本来源、投资退出机制两大方面进行归纳研究,比较分析其中的主要代表观点。最后根据上述分析理论得出结论和评价,并对未来风险投资理论的研究趋势作出了判断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创业投资对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退出机制是创业投资体系的核心,是风险资本能够循环产生利润的关键。首先,对创业投资的主要退出途径进行了归纳与比较;然后,针对风险企业选择退出途径时遇到的难题,重点分析了首次公开发行(IPO)和并购(M&A)两种退出方式,并建立了创业企业(EN)和风险投资公司(VC)的效用函数;最后,以沃森生物为案例,对效用函数模型的使用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8.
融资机制被称为创业资本的"入口",它决定着创业资本的规模和水平。我国创业资本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和少数大企业,致使创业投资企业带有很强的附属性质,这必然从多个方面弱化或侵蚀创业资本的产权,致使创业资本产权人行为扭曲,降低创业资本的运行效率。产权缺损是我国创业资本的重要特征。要打破无效率均衡的恶性循环,就必须健全创业资本的吸入机制,以此确立创业资本完整的私人产权。为此就要进行创业资本组织制度创新,以增强其资金吸纳能力,允许部分保险基金、养老基金进入创业资本领域,并通过鼓励外资创业资本的进入来完善创业资本的运行环境。同时当前比较现实和稳妥的做法是,鼓励上市公司积极参与创业资本活动。  相似文献   

19.
刘健钧 《资本市场》1998,(10):60-61
<正> “风险资本”和“创业资本”可谓是今年以来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概念,但由于人们在使用这两个概念时具有很大程度的随意性,给概念运用的规范带来了麻烦。笔者近日参加国家原“高技术风险投融资机制研究”课题的讨论时,即碰到了这种情况。最初,分报告中既有使用“风险资本”的,也有使用“创业资本”的,负责各分报告统稿的朋友就颇为犯难。后来,经过讨论,终于统一使用“创业资本”和“创业投资”,课题名称也改为“高技术创业投融资机制研究”。但鉴于目前社会上仍有不少朋友使用“风险资本”和“风险投资”概念,朋友们嘱咐我借助于一些报刊公开为“创业资本”正名。正名这个使命,笔者自然不敢接受,但作为一个严肃的学者,倒也觉得有责任为了促进概念运用的规范化做些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农民最优劳动供给的视角构建农地资本禀赋对农户非农创业的影响机制,提出“土地粘性”和“资本激励”两条影响路径,并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拥有土地资本将提高农户非农创业的可能性(1.31%);(2)土地资本规模和土地资本价值对农户非农创业的影响均呈现显著的“U”型;(3)土地资本规模对农户非农创业行为存在“土地粘性”和“资本激励”两个影响路径,在土地资本规模较低时,主要表现为“土地粘性”效应,土地资本规模的提升对农户非农创业行为有抑制作用,而当土地资本规模达到临界值(9.33亩)之后,主要表现为“资本激励”效应,土地资本规模的提升对农户非农创业行为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