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吕亚丽 《时代经贸》2009,(11):204-204,203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为债的保全制度之一。各个国家和地区相关立法和学说均确认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并对代位权制度的性质和起源、代位权的成立要件、代位权的行使及其效力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了代位权制度,但我国司法实践适用这项制度仍需借鉴外国立法实践经验及相关理论,对该项制度在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出相应对策及完善。  相似文献   

2.
代位权制度是债权保全的一种方式,现代各国立法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保障社会交易的安全,一般均设立了债权保全制度,我国《合同法》第73条对我国代位权制度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弥补了我国合同立法方面的空白。但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缺乏具体立法依据,使得代位权制度无法发挥应有功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虽然对此作出补充性的规定,但其与其他国家的代位权制度大为不同,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方式过于单一,代位权的适用范围过于狭窄等问题的出现,也局限了代位权制度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中国《合同法》第73条对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规定借鉴了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填补了中国法律的漏洞。但是该条规定存在一定局限性,未能更有效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在立法论上,我们需要顺应国际潮流,通过制定司法解释的方式扩大代位权客体及代位权行使方式,并就代位权行使后债务人的权利作一定限制,以全面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更能体现法律设立代位权制度的宗旨。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6,(10)
我国合同法规定了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在目前执行难的背景下,对于债权人代位权的具体行使,关系到该项制度在实践中的司法效果。文章对代位权行使的主体、行使方式和行使限度等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债权债务关系中,如果债务人怠于行使自己的到期债权,就会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在合同法中,对债权人利益进行保护的一项重要制度就是合同法中的代位权制度.文章通过对代位权行使的要件进行分析,就完善代位权的行使提供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代位权也称债权人的代位权,是指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享有的到期债权,从而有害于债权时,债权人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权利。该制度源于古罗马后期的代位请求权或称间接诉权,《法国民法典》第1166条“但债权人得行使其债务人的一切权利和诉权。惟权利和诉权专属于债务人个人者,不在此限”的规定是现代意义上的代位权制度的最早表述。我国近代1915年《民国民律草案》和1929年国民政府制定的民法典对此都有过规定。但完整的制度化的立法却到20世纪末才出现。  相似文献   

7.
王洪飞 《经济师》2004,(11):59-59
债权人代位权是我国合同法规定的一项重要民事制度。债权人的代位权是指债权人为了促使其债权不受损害 ,以自己的名义代债务人行使权利的权利。代位权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及效力 ,是研究债权人代位权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在立法实践上的认真研究,总结出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在立法实践上所具有的中国特色以及存在的相应缺陷,并由此建议在立法实践上,修改原有的有关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司法解释,真正体现法律的公平正义精神。  相似文献   

9.
彭介寿 《经济师》2003,(6):63-63,65
文章论述了合同法建立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意义 ,分析了债权人代位权的适用 ,并就债权人代位权利行使的效力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债权人的代位权制度,保障了债权人可以直接向没有利害关系的次债务人提起代位权诉讼,这是关于债的保全的制度的延伸和深入.这项规定使得原来传统的诉权理论和债的相对性得以突破,有效地缓解了债权人实现债权的困难,保护了债权人的债权利益,促进了当代经济社会中交易的相对公平和交易的相对安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目前代位权制度以及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出完善我国代位权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庆丽 《当代经济》2005,(14):26-27
一、代位权的概念和特点 所谓债权人的代位权,是指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的债权而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时,债权人为保全自己的债权,可以自己的名义,在债权保全限度内代替债务人行使其权利的权利,又称为代位诉权或间接诉权.  相似文献   

12.
代位权制度是我国合同法确立的一项新的重要制度,它对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维护交易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该制度在我国刚确立不久,还很不完善,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尚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笔在本中仅就代位权的构成要件、代位权行使等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代位权的概念和特点所谓债权人的代位权,是指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的债权而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时,债权人为保全自己的债权,可以自己的名义,在债权保全限度内代替债务人行使其权利的权利,又称为代位诉权或间接诉权。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债权人代位权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4.
按照我国《合同法》规定,债权人的代位权与撤销权应当通过诉讼方式行使,其行使范围应当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但由于代住权与撤销权是合同债权的对外效力的体现,其行使涉及的不仅是债权人与债务人的法律关系,还涉及债务人与第三人的法律关系,如果仅以债权人的债权为依据,必然影响到债务人与第三人的法律关系部分实现或部分撤销的问题,从代位权和撤销权行使的目的、债权保全的性质以及债权保全所涉及的相关民事主体的利益分析,债权人行使代位权或撤销权的诉请范围应以债务人的债权或债务人的处分行为的范围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鲍雪霞 《经济师》2007,(9):108-108,115
《合同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规定了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对促进我国企业体制改革和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设立背景、构成要件入手,着重就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该项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税收征收管理法》借鉴外国税收立法的经验,将我国《合同法》所构建的代位权制度应用到税收领域,从而创设了税收代位权制度。税收代位权制度是将民事制度引入公法领域的有益尝试,不仅可以弥补税务机关行政权力行使在他人责任方面的不足,而且在立法层面上肯定了“税收债务关系”。为保证各种税收制度的协调,必须合理界定税收代位权的行使条件。由于税收代位权体现着社会公益性,逻辑上必然要求其法律效果采用“优先规则”。  相似文献   

17.
肖辉 《经济论坛》2004,(23):115-116
代位权是指债权人为保全其债权,当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权利已负迟延责任又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的权利时,可以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次债务人行使其对债务人所负债务之债权的权利。我国《合同法》第73条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债务人的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  相似文献   

18.
张立群 《经济师》2008,(1):92-93
代位权是债的保全的一种有效措施,具有保全债权的功能,它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原则,对于保障债权人的债权的实现,完善我国债权法理论,促进经济的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结合实践分析代位权行使、效力的基础上,就我国债权人代位权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破产原因是破产法律制度的核心问题,对破产原因规定之宽严,不仅体现出对债权人和债务人利益之平衡及保护倾向与力度,而且可能影响到失业人数与社会秩序等诸多方面,本文结合境外主要国家的破产原因立法与我国新<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任跃斌 《经济师》2007,(11):87-88
我国对代位权制度确认了代位债权人的优先受偿权,使其在功能和价值取向上明显有悖"入库规则",但我国对代位权制度的改革并不十分成功,存在着难以融入民法体系等问题,建议以完善的代位执行制度取代代位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