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大学科技园企业正在为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而不断优化内部财务环境则是保证其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文在分析优化内部财务环境促进大学科技园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大学科技园企业内部财务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通过优化内部财务环境,促进大学科技园企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学科技园管理模式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科技园作为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企业孵化的平台,就必须在科技成果利用转化、创新人才培养、孵化企业方面提供软硬件支持。在对大学科技园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和以往文献基础上,总结了我国现行大学科技园存在的不足,分析了产生不足的原因,并借鉴高校与政府结合较好的科技园经验,对我国科技园发展模式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区域大学科技园融合发展能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在聚集高端产业、提升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但大学科技园发展仍然存在着较多的功能障碍,区域经济融合优势的培育与提升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2010年86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企业总收入为226.1亿元,对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推动作用较弱,低于2004-2009年,平均每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收入为2.6亿元。同时2010年国家大学科技园场地面积和单位企业平均人数都出现下降趋势。本文通过结合大学科技园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研生产联合体、创新驿站等技术服务形式,提出区域大学科技园企业间、企业与高校间的技术融合机制,创新主体对接机制以及创新资源对接机制,推进区域创新资源聚集,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园成为区域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4.
大学科技园企业创新人才孵化现状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某大学科技园部分园区企业人员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和结构化人员访谈,分析了大学科技园企业在创新人才孵化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加强对人才孵化的认识、发掘各级优秀人才资源、对人才创新能力进行有效开发和科学管理等方面就强化大学科技园企业的创新人才孵化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科技园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着眼于大学科技园的长远发展,通过对国内外大学科技园各种管理模式的详细分析,结合我国高校和大学科技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学科技园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大学科技园也可称为科技工业园、大学高新技术园区、大学科学园等,是高新技术成果的孵化基地.是大学科学技术的源头不断向社会辐射.有效促进大学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引导大学科研走上与社会经济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我国的大学科技园则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前期.成长于90年代中期,发展于新的世纪之交。1990年1月,东北大学科技园率先在沈阳南湖诞生,从而拉开了我国创办大学科技园的历史序幕。1999年12月2日,国家科技部、教育部确定了清华大学等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单位,  相似文献   

7.
柏志鹏 《经济师》2023,(1):15-16
党中央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大学科技园作为大学生创业的重要依托机构,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依托大学科技园助推高校创新创业已经展现出其优越性和可操作性。但在现实中,大学科技园学生双创企业还普遍存在融资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就此,文章作者调研了上海市一批国家科技园并深度访谈双创学生企业负责人、科技园总经理等有关人员,剖析了大学科技园中大学生创业的现状问题,并对进一步发挥大学科技园在助推大学生双创工作中的路径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大学科技园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技术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养基地、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回顾了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建立和发展状况,在分析地方高校建立大学科技园的优势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创建地方高校大学科技园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9.
大学科技园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办大学科技园是一条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缩短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有效途径,依据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和特征,提出了湖北省创新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发展模式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把科学家当企业家用,把将才当帅才用,是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之一。企业家是比科学家更为稀缺和昂贵的人力资源,培育企业家是大学科技园的主要功能。为了促进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必须解决企业家载体问题,充分认识企业家在大学科技园发展中的作用,实施全方位的企业家战略;发掘潜在企业家,同时激励现实企业家,大力引进国外知名企业家,从根本上改变科学家充当企业家的状况,为大学科技园的健康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科技服务质量,大学科技园区纷纷探索新型建园模式。以重庆市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研究方法,剖析大学依托、政府支持、企业运作的共建办园、合作治理模式,探究其发展路径、特色优势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考察和分析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现状与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制度方法分析了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情况,提出从创新创业支持、人力资本形成、金融制度创新、创新文化塑造以及区域创新网络形成等方面来完善大学科技园制度。  相似文献   

13.
沙德春  荆晶 《技术经济》2019,38(10):88-94
大学科技园是通过集聚大学优势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技术企业孵化、强化产学研合作的支撑服务平台,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velopment analysis,DEA)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分析2014—2017年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行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国家大学科技园整体平均效率较高,但各地区间的差异较大;规模效率过低是导致多数省区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行效率DEA无效的主要原因;国家大学科技园全要素生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越来越大,技术进步是抑制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技术进步贡献、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WTO规则对我国国家财政科技投入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后我国的科技发展也将受到WTO一揽子多边协议的约束和限制,不仅要求我国的科技发展战略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也对我国的科技投入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科技投入的基本方向应是以基础性、公益性和共性技术为主,着力营造良好环境,引导企业成为创新主体。  相似文献   

15.
医药产业是高技术产业的代表,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医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是提升其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基于对全国57个国家高新区的294家医药企业的调查,分析了医药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现状,从企业知识产权的投入-产出、应用、保护以及战略制定4个方面评析了医药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绩效,分析指出外部尚未形成政策合力、内部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等是影响知识产权管理的主要障碍性因素,并从加强政策引导、深化价值管理意识、扩大研发投入、实施流程化管理4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我国医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绩效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近5年国家科技奖励总体情况,着重分析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获奖情况,阐述了国家科技奖励对我国科技创新的指引作用,并对其作用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7.
吕超 《技术经济》2007,26(12):16-19
首先,对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执行主体的基本构成及其相应的功能进行分析,明确国防工业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其主体性主要表现为企业是自主创新的决策主体、研发主体和应用主体,而国防科研院所和高校处于辅助性地位;其次,对各创新主体的内在连接机制进行分析,明确各创新执行主体通过技术连接,构成了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国防科技自主创新执行主体体系。  相似文献   

18.
河北农业科技园发展到今天,已经颇具规模。然而,管理运行机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成为河北农业科技园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分析河北农业科技园管理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必须要采取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措施,推追其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econometric evidence of the effects of knowledge capital and institutions on technology transfer funding. A model is proposed and fitted for 31 research units on agricultural, forestry, and food sciences in Catalonia, Spain from 1990 to 1996. We find a strong impact of knowledge capital and institutional variables on technology transfer funding. Considering administrative costs strengthens the main points of the model and in some cases greatly changes the results. In particular, we reject the hypothesis that administrative costs do not matter. We also find evidence of the existence of free-rider strategies and that increasing returns-to-scale economies exist when bidding for technology transfer funding.An earlier draft of this paper was completed while the author was a visiting scholar at Iowa State University. The author is grateful to Wallace Huffman, Todd Sandler, and Simon Vicary for comments. Financial support was provided by the Interministerial Commiss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SEC96-2300, and the Interdepartmental Commission for Research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ject, SGR97-333.  相似文献   

20.
科技统计与技术创新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统计是对科技活动进行统计的重要工具。技术创新管理则是对技术创新做出决策、制定计划,通过组织、控制,最终实现技术创新目标的全过程动态的管理。科技统计是技术创新管理的基础,技术创新管理是科技统计的应用。从技术创新管理的角度对科技统计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和补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科技统计的指标体系。将科技投入、技术获取、中间过程、科技产出和创新环境作为二级指标,并进一步分析影响二级指标的各个因素,得出了三级指标和四级指标,从而构成了基于技术创新管理的科技统计指标体系。科技统计评价将科技指标较好的应用于技术管理创新和决策中,为技术管理创新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科技统计为合理地制定出各种技术创新管理的规划,把有限的科技资源在各类技术管理创新活动中进行合理的分配,评价技术创新管理的实施效果,提供了有效的支撑。科技统计是技术创新管理实现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